吕剑杰
目的定量检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EBV)的表达.方法对TES水浴DNA提取法进行了改良,从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EBV.结果在60例标本中平均提取DNA量为3.97ng(10μm厚切片2片),86.7%(52/60)标本DNA的纯度(260nm/280nm)≥1.6,其中50%(30/60)淋巴瘤组织EBV呈阳性表达(100~106拷贝/ngDNA).结论采用改良TES水浴法能获取石蜡包埋组织中高质量基因组DNA,使用该新的实验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标本资源进行与疾病相关科学的研究.
作者:张行;屠其华;陈萍;曹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骨折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本文介绍了用Powerpoint制作骨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并运用到教学中,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作者:廖志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50例抑郁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测,并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症患者REM睡眠密度增加、潜伏期缩短、时间缩短、周期减少.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中的REM指标,可作为抑郁症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毅;胡悦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逐渐增加,但国内对于其肠外表现的报道较少.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以肠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迎春;孙蕾民;高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7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PBL中,女性16例,男性1例,中位年龄41岁,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失访,随访12例中5例健在,7例死亡.结论PBL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模式以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较好.
作者:陈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整体性、协调性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从而形成全科医学专业服务主要特色.为此其服务中所使用的适宜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一般应具备社区中容易实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而又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病人参与度大等特征.具有这些特征的适且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作者:李俊伟;陈瑞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和隐斜状态和矫正镜片对其调节和隐斜的影响.方法测定了3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幅度和裸眼及戴矫正镜片情况下看近的隐斜度,并与20名正视儿童进行对比.6月后重复检查其调节和隐斜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35±1.30)D,正视组为(12.50±1.24)D,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弱视组裸眼隐斜度为(-1.37±4.77)△,戴矫正镜片时隐斜度为(-3.70±3.83)△,正视组隐斜度为(-3.95±3.30)△.经统计学分析,弱视组裸眼与戴矫正镜片时的隐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0.01),弱视组裸眼与正视组隐斜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P<0.01),而弱视组戴矫正镜片时隐斜度与正视组隐斜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P>0.05).6月后,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34±1.27)D,与6个月比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裸眼的隐斜度为(-1.90±4.05)△,戴矫正眼镜的隐斜度为(-3.87±4.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8,P<0.01),但与6个月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裸眼t=1.859,P>0.05;戴镜t=1.526,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戴矫正眼镜对调节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使隐斜向外隐斜的方向偏移,有利于减少内隐斜.所以戴矫正眼镜不仅可以使视网膜成像清楚有利于弱视治疗,而且可以减少看近的内隐斜.
作者:刘曦;陈偕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是我国广泛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在我国,尤其是基层医院仍然是主要的麻醉方法;但其并发症和麻醉风险一直是麻醉医师关心的课题之一.为此,本文总结和回顾了我院近期100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的麻醉过程,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鹏宇;郦正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镁离子制剂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幕上性出血、出血量<50ml的血患者96例,采用如何随机分组,治疗组在综合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25%硫酸镁针20ml,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及死亡人数.结果治疗组NDS评分在用药后第7、15天ND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死亡人数治疗组4例(8.33%),对照组5例(10.4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及时补充镁离子能促进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小量出血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而对死亡率降低则不明显.
作者:吕剑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期间中心体温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60(T60)、90(T90)、120(T120)min及手术结束(Tend)各个时间点的食道温度,并记录两组低体温食管温度<36℃)的例数.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的食道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GE组在诱导40min后的各个时间点体温下降幅度比G组大(P<0.05),低体温GE组13例,G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期间更容易导致低体温,术中应当做好保温措施,以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胡东军;王海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盐酸戊乙奎醚是新型的具有选择性的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M1和M3受体亚型,而对M2受体亚型(主要分布在心肌和神经突触前膜)无明显拮抗作用.从理论上它可以避免在抑制唾液分泌时引起的心率增快.本文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肌注对血压、心率、腺体分泌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
作者:俞渭生;周其富;单立新;楼静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量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临床治疗赢得了时间[1,3].尽管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也会带来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但通针对性护理和指导配合,这些并发症能够减少甚至避免.2002年11月~2004年12月,本院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2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利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对反应性指标及其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全科医学的观念与反应性指标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全科医学的临床和教育工作的三点措施.
作者:李显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早期诊治的方法.方法对本院的8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肩难产及胎位不正是导致该损伤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早期手术的佳时机.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适当放宽剖宫产指症,可以避免和预防臂丛神经的损伤;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尽量做到及早诊治,可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保持功能体位,结合功能锻炼和手术治疗,以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吕雁;金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Caspase-3介导的信号传递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普通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分别予非致伤、致伤、致伤后纳洛酮腹腔注射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家兔致伤部位和对侧非致伤部位脑组织中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结果在致伤部位或对侧非致伤部位,正常组、纳洛酮组及对照组脑组织中凋亡的及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数值大小为:正常组<纳洛酮组<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抑制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介导的信号传导机制可能参与纳洛酮抗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作者:董晓巧;刘伟国;杨小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不炮提高我国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根据国内外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新进展,我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进行了修订,现将<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对于较大的囊肿常需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切口感染及肠粘连等并发症较多,穿刺引流术虽然创伤小,操作简单,但较易复发,自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我们经腹腔镜对9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行肝囊肿开窗术,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短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辞海;徐明生;顾秋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便或硬结便)等临床表现的症状群.本病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为1:2,其临床特点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间歇反复发作,用解剖、生化或组织学等检查结果都难以解释.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对多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的反应性增高,包括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改变的机制则尚未明确.
作者:鲍德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NHS的发展经过、运转模式、成就、缺陷等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来认识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NHS)如何服务国民.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去英国短期的考察和学习;浏览英国卫生部、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署网站;进行国内外资料搜集、文献阅览及分析.
作者:潘景业;全世超;郭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体内与己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化反应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而真正与葡萄糖发生结合的糖化血红蛋白称为HbA1C,测定HbA1C可以反映两到三个月之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目前HbA1C测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微柱层析法.但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试剂和操作要求均较高.2005年2月1日至2005年3月30日期间,我们利用ROCHE公司的免疫透射比浊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bA1C,现对该方法作评价.
作者:王广杰;蒋平儿;龚爱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