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陈军;王培承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类型.方法:便利选取217名高校教师,用SCL-90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7名高校教师SCL-90量表总分(114.39±19.88)分,低92分,高176分.主观幸福感总分(88.75±11.51)分,低50分,高115分.其中高水平组105人(48.39%),中水平组111人(51.15%),低水平组1人(0.46%).愁善型1人,占0.46%;大众型12人,占5.53%;奋战型3人,占1.38%;满足型98人,占45.16%;巅峰型103人,占47.47%.结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九种类型心理状态模型从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综合评判教师心理状态,为全面评价心理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高云;周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讨乳腺癌患者早期使用钼靶X线摄片联合螺旋CT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钼靶X线摄片、螺旋CT技术检查,同时与其手术病理资料相结合,评估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的准确情况.结果:钼靶X线、螺旋CT的检出率分别为78.0%和80.0%,相比手术病理结果均较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钼靶X线+螺旋CT的检出率为92.0%,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病理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与螺旋CT,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钙化病灶的检查,钼靶X线、螺旋CT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联合使用钼靶X线及螺旋CT技术检查,早期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诊治依据,值得推荐.
作者:覃钊凡;徐健;梅海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它以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文分析了传统肿瘤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微课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苟小霞;岳国军;叶娟;徐晖;田昕;张贵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急重症护理教学中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实施翻转课堂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取某校2015级护理专业二年级1个班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另1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理论实施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学生《急重症护理》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评价,实验组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对实验组55名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调查,36位学生认为优于传统课堂教学,但17位学生倾向于接受翻转课堂方式授课.结论: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学效果;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空间资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费素定;陈井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的普及,翻转课堂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外科手术学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要求理论与操作并重,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并不理想.本研究选取部分临床五年制本科生,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发现不仅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加促进的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
作者:肖健;杨德军;汤靓;徐文韵;张帆;孙璟川;沈宏亮;王志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文章对浙江大学医学院从办学早期、省医科大时期、并校以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出发,分析学校精神探索与显现、坚持与拓展、融合与传承的过程,提炼出百年浙医的当代核心价值观——仁爱、求是、创新、卓越,并阐述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医德品质培养的关系及其深远影响.
作者:陈国忠;陈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统计过敏原IgE抗体在3种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性鼻炎(200例)、哮喘(50例)、皮炎(410例)患者血清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常见的过敏原为户尘螨(46.21%)、树花粉(23.48%)、鸡蛋白(21.97%)、牛奶(21.97%)、苋(18.94%).皮炎组狗毛皮屑、牛奶阳性率明显高于鼻炎哮喘组(P<0.05),鼻炎组的猫毛皮屑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哮喘组树花粉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组各病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夏;沈美萍;张好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新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提高护生情绪智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选取某医学院校2015级1、2班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1个班为实验组(46名),另1个班为对照组(47名).实验组在基本课程基础上,以新媒体为平台,采用提高情绪智力的教学手段,对照组只给予课上有关提高情绪智力教育,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课程开设前,两组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结束后,实验组情绪智力水平较之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借助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张全志;姚大志;刘金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一对一带教方式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肿瘤内科进行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名护理实习生采用排班制带教,实验组30名护理实习生则应用一对一带教方式,比较带教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经带教后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操作技巧评分分别为(93.81±5.47)分、(29.63±1.55)分、(93.58±5.49)分,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更优(P<0.05),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全程一对一带教方式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工作能力、沟通技巧的同时让其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调动主观能动性,使护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徐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将微格教学与新颖的网络媒体“微信”、“360云盘”相结合用于医学生体格检查的技能培训,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呈现方式,实现异地教学,还将临床带教老师紧张的教学时间化整为零,实现碎片化却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操作准确性的教学目的.
作者:王炜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课穿插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并对实验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满意度为90%.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微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艳霞;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探讨基于移动微课的翻转课堂与PBL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授课中的应用,在教学效果方面与传统授课方法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学军;李娟;杜少杰;尹长江;杨坤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我国药学类本科专业从1949年以后的5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变迁进行历史追溯,总结药学类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和规律;通过调研法对药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现状以及专业第三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阐述,明晰药学专业认证和药学类专业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并对目录外新专业设置提出“高校—行业”联动管理机制,调整和新增健康产业专业,对专业管理进一步优化提出建立全国药学类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议.
作者:王欣然;姚文兵;孙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学生理学在传统成人教育中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在MOOCs来袭的背景下,循着“突破传统,借力微课”的思路,本课题组构建了传统和微课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医学成人教学中,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均显示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前景.但这种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教师和学生均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转变的不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模式变革的大趋势.
作者:汪晓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CAP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MCAP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平时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CAP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何叶成;姚娟;刘晓梅;陈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采用问卷法调查医学生的择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医学生的择业适应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动机水平和个体主动性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扩展教学平台、配合能力培养,真正激发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医学生的择业适应状况.
作者:王胜男;刘冰;孙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在线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优缺点,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护理学院3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对8名教师采用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本科生对在线教育缺乏了解,89.16%的学生接触的在线教育为网络课程,其余学生选择的则是App和其他,使用频率较低;62.50%的受调查老师认为在线教育优点突出、值得推广.结论:加强对在线教育的推广,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克服其缺点,使在线教育应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作者:黄文懿;杨爱玲;邹思敏;宋佳;李婷;杨秀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学生兼具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是时代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包括: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注重默会知识的传授,建立模拟中心,兼顾“应用”与“创新”,建设“懂创新、精应用”的教师队伍.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和第三方量化评估模式是衡量应用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可行万式.
作者:邓玮;陈庆伟;李兴升;李桂琼;柯大智;胡科;韦余;贺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于社区为导向的(Community-Oriented Teaching)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评价社区教学效果.结果:社区实践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除了对传染病相关知识无差异外(t=1.98,P>0.05),其他所调查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社区教学组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社区教学组通过课题调研及参与项目,在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绘制统计图表及写作论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实习前(P<0.05),学生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结论:以社区为导向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有利于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兆芬;李斌;杜文琪;汪海静;苏效东;申秀丽;张媛媛;张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标准化病人(SP)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和考核中.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SP的引入对于中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医SP的培养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强化中医思维、突出临证能力、注重人文关怀三位一体”的构建理念.
作者:王晓妍;谢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