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

姚秀野;吴建敏;王伊敏

关键词:血液净化, 非计划性下机, 影响因素, 质控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8例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主要原因包括拉血不畅、患者体外循环凝血以及护理者对于该报警处理操作不及时.结论: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限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并对其加强监控,能有效确保治疗能顺利进行,减少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信平台的预防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微信平台支持预防医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预防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观点.微信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为预防医学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作者:李颖;侯绍英;宁华;路慧敏;那立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对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对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本科护理专业某班30名学生为实验组,器官系统疾病护理实践课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某班28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测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翻转课堂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涛;王晶;梁春光;张会君;李淑云;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论教练技术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教练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其核心在于追求内心变化和成长,其本质与医学人文教育是相通的.二者都试图通过对自我的探索、觉察,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教练技术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以及完善的操作流程,能够为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教练技术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邓如芝;林娜;李英姿;李小曼;张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以科研为导向的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口腔科临床实习以科研为导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口腔科实习生60例为分析对象,随机数字表将实习生分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有实习生30名,分别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及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带教期结束后通过评估实习生出科成绩及对教学评价以归纳以科研为导向的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理论、实践操作等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实习生对接受带教模式各方面肯定评价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科临床实习教学中贯彻以科研为导向,能够在保障教学出科成绩的同时激发和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季育;姚旭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研究生教育改革及自主学习激励措施的改变谈广州中医药大学高水平论文的变迁

    通过对于2013-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及优博论文(博士)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对在校研究生的自主激励措施和教学改革措施在这些年份的改变对这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自主激励措施的改变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是鼓励在校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有效措施,值得高校进行学习和推广.

    作者:葛昕;彭锐;潘华峰;程宾;任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探讨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具有资源丰富、形象直观、交互性强,并可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系统内的三维图像是虚拟的,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替代标本.若能将以尸体标本为基础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虚拟的数字人解剖系统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也许是当今较为理想的解剖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王松涛;陶晶;崔卫刚;孙春莉;付升旗;刘恒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肩周炎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肩周炎临床超声图像特点,考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确诊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与临床终诊断比较,考察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总结超声诊断肩周炎的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于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检出率为70%.超声下肩周炎图像主要表现为:肩部组织结构出现毛糙、增厚,异常强回声,回声不均匀、杂乱、中断,局限性异常信号等表现.主要鉴别要点:正常肩部超声图像组织结构清晰,筋膜菲薄.肩周炎患者超声图像肩部组织结构毛糙、增厚,筋膜不规则增厚.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对肩周炎确诊患者的检出率为70%.肩周炎患者超声影像图表现特征明显,与正常肩部组织的超声图像的明显区别可作为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沈华良;谭燕;陈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来源规培医师结业理论考核的结果分析

    目的: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质量.方法:汇总分析2017年规培的理论考核结果.结果:社会人的考核合格率低(81.0%).结论:就业方向对住院医师的理论考核结果有重要影响.应加强管理,引导住院医积极参与规培,以达到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婉玲;陈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学案导学、分组探究”模式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研究

    为了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学案导学、分组探究”教学模式基于“学生为中心”,把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学习方法等形成学案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兆楼;凌爱霞;王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声门下气管恶性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

    目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声门下气道恶性肿瘤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住肺癌或其他肿瘤转移至气道上段(声门下)导致气道堵塞呼吸困难的25例患者,采用喉罩全麻下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并行术前评估,术中监护及术后观察随访.结果:25例患者经镜下介入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管腔明显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患者出现术中心律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患者出血较多,终止手术并予以止血后好转.结论:术前严密评估与准备,术中麻醉配合及术后注意观察,喉罩全麻下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声门下气道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晓虞;陈华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实验生理科学虚实融合实验在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应用型医科人才的培养,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性实验与综合性虚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大赛相结合,在独立学院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虚拟实验”等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刘琼;张韦深;吴欣慧;龙天澄;汪雪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诊治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40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克罗恩病肛瘘患者加例,依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AI、肛门失禁、PDM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除肛门失禁评分外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可产生显著疗效,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郑建波;李根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和2班学生,其中随机抽取1个班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另1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TBL教学法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和优良率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大多数学生认为T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延长了课外学习的时间.结论: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值得在预防医学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牛莹莹;谷红梅;刘凤海;范兴君;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三年间于我院就诊的118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组与123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发脑梗塞组与大面积脑梗塞组相比,仅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对ACI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东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护理专业对口招生技能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运用及启示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对口招生护理专业的技能考试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对13名专家进行咨询,结合对考官及标准化病人的深度访谈,调查护理专业技能考试的需求及对标准化病人运用的评价;结果:德尔菲专家函询专家积极性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0.7;对所调查内容均给予了评价及打分.结论:在护理专业技能考试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可以提高选拔性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临床专家对SP的认同度较高,值得在对口招生考试中推广应用.

    作者:雷宁;江领群;杨红;陈历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格教学在医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临床教师34人,对其进行微格教学培训前、后教学技能的对比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板书技能外,学员其他技能的评分在培训前和培训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评分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教师采用微格教学培训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技能.

    作者:张国刚;梁莉;邬晶;张霓妮;赵盼盼;文继舫;兰小筠;刘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BL+CBL+PBL教学模式在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BL、CBL、PBL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2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LBL、CBL、PBL相结合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及期末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及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将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到护理学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谢亚芹;赵娟;于全鑫;孟凡星;董雅洁;李瑞香;李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HEL模式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应用SHEL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外科患者中所发生的62例护理差错隐患进行分析,具体为月份分布、差错类别,使用SHEL模式进行加强,并且还需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与改进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强化和防范后,与防范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护理中应用SHEL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改善缺陷、分享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互融特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文章通过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医·工”互融特色教学改革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医学与工程类课程衔接互融的途径以及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培养等问题的再思考.

    作者:郑万挺;曾碧新;黄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医学微生物学》某一章节内容作为实验对象,以2014级留学生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实验组进行“小组竞赛式”翻转课堂教学.通过阶段性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测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学生对“小组竞赛式”翻转课堂持正面评价,认为该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结论:“小组竞赛式”翻转课堂适用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教学,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王金冬;吴晓燕;王红艳;付玉荣;刘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