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董蔷;崔丹;芦桂芝;刘雪松;詹洁

关键词:护士, 应对效能,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现状,为提高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本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200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现状.结果 急诊科男护士的胜任力因子分和总分2项高于常模分;急诊科女护士的自信程度、胜任力2项因子分高于常模分,而认知水平因子分低于常模分.婚姻对应对效能的影响较大,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与婚姻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急诊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引进适当比例的男护士,实行新护士导师制,帮助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交流,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男护生的带教方案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早已不是辅助的、女性特质的专业,它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1].随着社会和护理学的发展,男护士的数量已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将为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提高护理专业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男护生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制订了手术室男护生带教方案,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手术配合中男护生表现良好,带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昌秀;江智霞;杨敏萍;李明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开展温馨病房和星级护士评比活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温馨病房和星级护士的评选方法及对护理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每月护理部行政查房、满意度调查等措施评比星级护士.在此基础上,加上本院护理质量考核规定评出温馨病房.分析开展评比活动前后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自开展评比活动以来,护士总体素质得到提高,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服务等4项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护士对护理模式、医护合作等6项的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 此活动的推出,不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效益,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爱红;袁天喜;杨慧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护士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可影响护理的质量,也与护理人员的流失、护士的短缺、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关[1].另外,还可影响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甚至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功能的发挥.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发现存在问题,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我们调查了本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本文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秋兰;张宏玉;王仁媛;陈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对提高体检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流程再造,达到优化体检流程,对健康体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满足体检人员的需求.方法 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更新体检指引单;对体检中心内部结构合理安排;体检流程上墙,且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结果 体检流程再造后,交单率98.55%,项目完成率99.16%,体检一次完成率98.41%,体检时间缩短为(1.80±1.50)h,与流程再造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流程再造后体检者的满意度也较流程再造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发挥了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体检质量,增加了体检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魏芙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手术室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制订合适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统计不同风险相关因素导致的满意、投诉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因素,护患关系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各因素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差错出现.结论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减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对护士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性.

    作者:徐海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往往是指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左右[1].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大都处于应激状态且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此时应积极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以及肠黏膜萎缩和肠道细菌移位等长期应用的弊端[3].如何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食管癌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保证[ 4].因此,本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宫颈癌的预防.方法 对2008年3~9月910例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随访2年.结果 91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52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81例,发生癌前病变75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26例.根据检查结果,对发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101例患者进行治疗,跟踪随访2年,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宫颈癌复发,复发率为0.99%.结论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发生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检出率高,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和减少宫颈癌死亡率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应该普及宫颈病变筛查.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康复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则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入组前与出院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康复组的BPRS、SDSS、SCL-90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松弛干预、行为矫正干预、运动干预等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效果,减少对患者本身及社会的伤害.

    作者:王祖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

    “以患者为中心,创优质护理”是医院的服务宗旨,在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它是立院之本、创新之法、发展之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10年3月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优护工程”)活动,一年过去,“优护工程”在我院稳步、健康、有效、快速开展.本文对我院开展“优护工程”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以共同研究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志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文关怀在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的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入的价值和需求,以恢复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相结合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把护理落实在患者身上,让患者受益,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晓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226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倪丽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安全隐患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门诊是医院面对患者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着整个医院诊疗水平和精神面貌[1-2].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患流量较大的科室之一,输液的患者因各自特点不同,很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好护患关系,是整个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和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开展了输液室安全隐患管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平荣;徐春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严密监测、体位护理、吸氧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复发率为4.17%,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复发,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亚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68例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术后的临床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68例中37例显效占54.41%,24例有效占35.29%,7例无效占10.29%.经二次治疗后均达到了显效的标准.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有效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促进疾病的恢复,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都有帮助,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陈伟娟;陈红先;黄剑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改良匀浆膳鼻饲法对危重患者长时间营养支持的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改良匀浆膳鼻饲法对危重患者长时间营养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持续滴入的方法给予匀浆膳,对照组采用间歇推注的方法给予匀浆膳.对2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等进行测定,比较各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障碍指标(呕吐、腹泻、腹胀、误吸).结果 研究组营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5 d、1个月后研究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经鼻胃管持续滴注匀浆膳鼻饲法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满足危重患者的长期营养需要.

    作者:区洁芬;叶文华;陈彩芳;区晓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的治疗护理,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1例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121例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有1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死亡5例(3例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术前因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5.9%.结论 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结合伤情评估,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在确定手术治疗方案的同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如先;李正碧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的效果评价

    神经管畸形是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之一,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出生质量,更严重的是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研究[1~2]证实,妇女在孕前至孕早期服用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增补叶酸还能够减少15%的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出生缺陷的发生.因此,提高妇女叶酸服用率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地区启动了孕妇免费增补叶酸的干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为探讨农村妇女怀孕期间叶酸服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我区叶酸服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淑华;徐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影响护理队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

    护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梯队结构不合理,是当今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地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当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分析影响护理队伍稳定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再出血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再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水平与未再出血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对照组,32例)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饮酒、剧烈咳嗽、剧烈运动及体力劳动、情绪波动、用力排便、过早下床活动、受到惊吓或疼痛刺激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4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得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24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

    作者:石荷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