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王祖菊

关键词: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康复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则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入组前与出院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康复组的BPRS、SDSS、SCL-90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松弛干预、行为矫正干预、运动干预等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效果,减少对患者本身及社会的伤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68例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术后的临床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68例中37例显效占54.41%,24例有效占35.29%,7例无效占10.29%.经二次治疗后均达到了显效的标准.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有效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促进疾病的恢复,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都有帮助,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陈伟娟;陈红先;黄剑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化疗患者PICC管道的护理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其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减少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应用于需化疗的患者.自2007年我院开展这项技术以来,收治了2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应用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间歇期、请假外出期间保护好PICC的管道,使管道保留到预定的期限.本文总结了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226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倪丽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以及相应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同时术后复发率研究组为5.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6%.结论 细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降低复发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月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评估量表的编制及评价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是继乳腺癌之后女性常见的肿瘤,由于生殖系统关系到女性特征、母性天性、性问题等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加之女性患者的感情较细腻而脆弱,一旦患有妇科恶性肿瘤,其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健康,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较其他肿瘤患者,其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评估为切入点,旨在制订一份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的简洁的、操作性强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评估量表,使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开展温馨病房和星级护士评比活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温馨病房和星级护士的评选方法及对护理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每月护理部行政查房、满意度调查等措施评比星级护士.在此基础上,加上本院护理质量考核规定评出温馨病房.分析开展评比活动前后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自开展评比活动以来,护士总体素质得到提高,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服务等4项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护士对护理模式、医护合作等6项的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 此活动的推出,不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效益,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爱红;袁天喜;杨慧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康复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则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入组前与出院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康复组的BPRS、SDSS、SCL-90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松弛干预、行为矫正干预、运动干预等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效果,减少对患者本身及社会的伤害.

    作者:王祖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运动锻炼;康复组除上述护理外,同时还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而制订康复计划,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康复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宝琴;程木带;梁群;陈碧舒;谭惠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仰卧间歇减压法预防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仰卧间歇减压法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将103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编号,根据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入院即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臀下垫浴巾加水垫、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或抬臀1次、每班床头交接受压皮肤.观察组按对照组压疮预防方法,但改进每2h翻身或抬臀为按需仰卧间歇减压法进行压疮预防.比较2组压疮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疼痛、心率加快、睡眠不足、烦躁等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仰卧间歇减压法能有效预防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并减轻不适感.

    作者:蒋伟亚;张荣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宫颈癌的预防.方法 对2008年3~9月910例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随访2年.结果 91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52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81例,发生癌前病变75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26例.根据检查结果,对发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101例患者进行治疗,跟踪随访2年,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宫颈癌复发,复发率为0.99%.结论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发生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检出率高,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和减少宫颈癌死亡率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应该普及宫颈病变筛查.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文关怀在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的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入的价值和需求,以恢复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相结合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把护理落实在患者身上,让患者受益,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晓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针对男护生的带教方案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早已不是辅助的、女性特质的专业,它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1].随着社会和护理学的发展,男护士的数量已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将为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提高护理专业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男护生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制订了手术室男护生带教方案,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手术配合中男护生表现良好,带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昌秀;江智霞;杨敏萍;李明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手术室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制订合适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统计不同风险相关因素导致的满意、投诉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因素,护患关系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各因素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差错出现.结论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减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对护士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性.

    作者:徐海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药物毒性强,临床表现多样,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如不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救治,随时可危及生命.中毒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等.早期、准确、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是治愈康复的关键,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树芝;李颖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肺癌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

    放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特别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但放射治疗有导致食管损伤的风险.尤其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瘤体积较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较多,食管往往不可避免地处于照射野内,放射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在放射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所致.一般在治疗2周后、剂量> 20 Gy时出现,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进食梗阻甚至食管穿孔.放射性食管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正常治疗的完成.对此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既能减轻患者的治疗不适感,又能使患者的治疗得以正常进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五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现状,为提高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本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200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现状.结果 急诊科男护士的胜任力因子分和总分2项高于常模分;急诊科女护士的自信程度、胜任力2项因子分高于常模分,而认知水平因子分低于常模分.婚姻对应对效能的影响较大,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与婚姻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急诊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引进适当比例的男护士,实行新护士导师制,帮助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交流,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

    作者:董蔷;崔丹;芦桂芝;刘雪松;詹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5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等护理措施.结果 52例中治愈51例,死亡1例,治愈率98%.结论 只有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护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等,才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黄泽兰;彭足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影响护理队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

    护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梯队结构不合理,是当今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地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当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分析影响护理队伍稳定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4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得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24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

    作者:石荷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肺结核咳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咳血的先兆、应对原则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咳血患者共12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按咳血量不同,分为大量咳血27例,中量咳血48例,小量咳血51例,其中5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好转并终出院.结论 肺结核大量咳血属于危重病范畴,抢救时应做到分秒必争,保证抢救常用药品及器械始终处于备用状态,可为抢救争取佳时机,减少大量咳血的死亡率.

    作者:沈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