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刘海深

关键词:食管癌患者, 术后并发症,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恶性肿瘤, 食管上皮组织, 肠道细菌移位, 现报道如下, 系统的护理, 手术后患者, 肝功能异常, 发生和发展, 早日康复, 营养护理, 应激状态, 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 手术患者, 黏膜萎缩, 临床疗效, 干预措施
摘要:食管癌往往是指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左右[1].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大都处于应激状态且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此时应积极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以及肠黏膜萎缩和肠道细菌移位等长期应用的弊端[3].如何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食管癌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保证[ 4].因此,本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研究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TUPKRP)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30例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全面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13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BPH的重要微创手术,而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合理的用药指导,术后膀胱冲洗的护理,出血的观察与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许思怡;羊梅;王素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改良匀浆膳鼻饲法对危重患者长时间营养支持的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改良匀浆膳鼻饲法对危重患者长时间营养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持续滴入的方法给予匀浆膳,对照组采用间歇推注的方法给予匀浆膳.对2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等进行测定,比较各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障碍指标(呕吐、腹泻、腹胀、误吸).结果 研究组营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5 d、1个月后研究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经鼻胃管持续滴注匀浆膳鼻饲法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满足危重患者的长期营养需要.

    作者:区洁芬;叶文华;陈彩芳;区晓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肺尘埃沉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尘埃沉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33例肺尘埃沉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13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改善肺尘埃沉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石洪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肺癌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

    放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特别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但放射治疗有导致食管损伤的风险.尤其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瘤体积较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较多,食管往往不可避免地处于照射野内,放射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在放射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所致.一般在治疗2周后、剂量> 20 Gy时出现,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进食梗阻甚至食管穿孔.放射性食管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正常治疗的完成.对此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既能减轻患者的治疗不适感,又能使患者的治疗得以正常进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五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226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倪丽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运动锻炼;康复组除上述护理外,同时还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而制订康复计划,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康复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宝琴;程木带;梁群;陈碧舒;谭惠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进展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合理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本院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观察其病情进展,并对护理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甲状腺危象1例,无死亡病例.经有效护理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新并发症出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做好患者手术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减少.

    作者:顾群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安全隐患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门诊是医院面对患者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着整个医院诊疗水平和精神面貌[1-2].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患流量较大的科室之一,输液的患者因各自特点不同,很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好护患关系,是整个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和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开展了输液室安全隐患管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平荣;徐春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影响护理队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

    护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梯队结构不合理,是当今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地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当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分析影响护理队伍稳定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手术室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制订合适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统计不同风险相关因素导致的满意、投诉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因素,护患关系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各因素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差错出现.结论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减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对护士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性.

    作者:徐海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的效果评价

    神经管畸形是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之一,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出生质量,更严重的是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研究[1~2]证实,妇女在孕前至孕早期服用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增补叶酸还能够减少15%的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出生缺陷的发生.因此,提高妇女叶酸服用率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地区启动了孕妇免费增补叶酸的干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为探讨农村妇女怀孕期间叶酸服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我区叶酸服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淑华;徐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心理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正常足月分娩并决定在本院行产后检查的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孕妇人院后由产科医生进行监测,观察其生理状况以及各种妊娠反应,为孕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相应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产后抑郁情况以及孕妇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2组产妇结局比较,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孕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护理人员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关怀,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各个时期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焦桂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5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等护理措施.结果 52例中治愈51例,死亡1例,治愈率98%.结论 只有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护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等,才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黄泽兰;彭足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再出血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再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水平与未再出血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对照组,32例)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饮酒、剧烈咳嗽、剧烈运动及体力劳动、情绪波动、用力排便、过早下床活动、受到惊吓或疼痛刺激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宫颈癌的预防.方法 对2008年3~9月910例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随访2年.结果 91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52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81例,发生癌前病变75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26例.根据检查结果,对发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101例患者进行治疗,跟踪随访2年,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宫颈癌复发,复发率为0.99%.结论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发生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检出率高,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和减少宫颈癌死亡率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应该普及宫颈病变筛查.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对提高体检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流程再造,达到优化体检流程,对健康体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满足体检人员的需求.方法 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更新体检指引单;对体检中心内部结构合理安排;体检流程上墙,且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结果 体检流程再造后,交单率98.55%,项目完成率99.16%,体检一次完成率98.41%,体检时间缩短为(1.80±1.50)h,与流程再造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流程再造后体检者的满意度也较流程再造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发挥了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体检质量,增加了体检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魏芙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往往是指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左右[1].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大都处于应激状态且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此时应积极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以及肠黏膜萎缩和肠道细菌移位等长期应用的弊端[3].如何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食管癌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保证[ 4].因此,本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药物毒性强,临床表现多样,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如不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救治,随时可危及生命.中毒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等.早期、准确、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是治愈康复的关键,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树芝;李颖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

    “以患者为中心,创优质护理”是医院的服务宗旨,在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它是立院之本、创新之法、发展之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10年3月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优护工程”)活动,一年过去,“优护工程”在我院稳步、健康、有效、快速开展.本文对我院开展“优护工程”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以共同研究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志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现状,为提高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本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200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现状.结果 急诊科男护士的胜任力因子分和总分2项高于常模分;急诊科女护士的自信程度、胜任力2项因子分高于常模分,而认知水平因子分低于常模分.婚姻对应对效能的影响较大,急诊科护士应对效能与婚姻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急诊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引进适当比例的男护士,实行新护士导师制,帮助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交流,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效能.

    作者:董蔷;崔丹;芦桂芝;刘雪松;詹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