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焦桂秀

关键词:心理护理, 孕产妇, 妊娠分娩, 影响
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心理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正常足月分娩并决定在本院行产后检查的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孕妇人院后由产科医生进行监测,观察其生理状况以及各种妊娠反应,为孕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相应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产后抑郁情况以及孕妇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2组产妇结局比较,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孕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护理人员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关怀,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各个时期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来口腔门诊就诊的儿童龋病患儿200例;按其就诊顺序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儿童龋病治疗操作.比较2组患儿配合程度.结果 对治疗操作的配合程度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可减轻儿童龋病治疗时的疼痛,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提高医患配合程度,保证儿童龋病治疗的顺利进行,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庞红霞;邓芳成;陈向琼;符起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康复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则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入组前与出院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康复组的BPRS、SDSS、SCL-90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松弛干预、行为矫正干预、运动干预等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效果,减少对患者本身及社会的伤害.

    作者:王祖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运动锻炼;康复组除上述护理外,同时还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而制订康复计划,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康复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宝琴;程木带;梁群;陈碧舒;谭惠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

    “以患者为中心,创优质护理”是医院的服务宗旨,在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它是立院之本、创新之法、发展之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10年3月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优护工程”)活动,一年过去,“优护工程”在我院稳步、健康、有效、快速开展.本文对我院开展“优护工程”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以共同研究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志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药物毒性强,临床表现多样,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如不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救治,随时可危及生命.中毒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等.早期、准确、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是治愈康复的关键,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树芝;李颖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5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等护理措施.结果 52例中治愈51例,死亡1例,治愈率98%.结论 只有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护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等,才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黄泽兰;彭足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化疗患者PICC管道的护理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其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减少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应用于需化疗的患者.自2007年我院开展这项技术以来,收治了2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应用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间歇期、请假外出期间保护好PICC的管道,使管道保留到预定的期限.本文总结了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226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倪丽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宫颈癌的预防.方法 对2008年3~9月910例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随访2年.结果 91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52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81例,发生癌前病变75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26例.根据检查结果,对发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101例患者进行治疗,跟踪随访2年,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宫颈癌复发,复发率为0.99%.结论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发生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检出率高,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和减少宫颈癌死亡率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应该普及宫颈病变筛查.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肺尘埃沉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尘埃沉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33例肺尘埃沉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13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改善肺尘埃沉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石洪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针对男护生的带教方案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早已不是辅助的、女性特质的专业,它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1].随着社会和护理学的发展,男护士的数量已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将为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提高护理专业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男护生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制订了手术室男护生带教方案,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手术配合中男护生表现良好,带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昌秀;江智霞;杨敏萍;李明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严密监测、体位护理、吸氧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复发率为4.17%,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复发,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亚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手术室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制订合适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统计不同风险相关因素导致的满意、投诉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因素,护患关系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各因素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差错出现.结论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减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对护士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性.

    作者:徐海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评估量表的编制及评价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是继乳腺癌之后女性常见的肿瘤,由于生殖系统关系到女性特征、母性天性、性问题等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加之女性患者的感情较细腻而脆弱,一旦患有妇科恶性肿瘤,其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健康,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较其他肿瘤患者,其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评估为切入点,旨在制订一份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的简洁的、操作性强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评估量表,使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指从妇女卵巢内取出卵子,在体外与精子受精并培养一定阶段,再将发育到一定时期的胚胎移植到宫腔内,使其着床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通常被称为“试管婴儿”[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应用于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一种较常用的助孕技术,其技术难度高,治疗费用昂贵,胚胎植入后,临床妊娠成功率仅为30%~50%[2],因此,如何提高IVF- ET妊娠的成功率,增加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减少退出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孕不育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群体,家庭矛盾、对妊娠的迫切期望、IVF- ET高额的治疗费用及社会压力易造成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出现,当个体不能用恰当的方法应对或解决时,还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甚至出现精神崩溃,引起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卵泡发育成熟,导致不孕的结果[3].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已较普遍地应用于IVF- ET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本文就心理干预对IVF- ET患者的作用、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展望等方面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丹;马晓萍;韩玲;翟丹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肺结核咳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咳血的先兆、应对原则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咳血患者共12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按咳血量不同,分为大量咳血27例,中量咳血48例,小量咳血51例,其中5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好转并终出院.结论 肺结核大量咳血属于危重病范畴,抢救时应做到分秒必争,保证抢救常用药品及器械始终处于备用状态,可为抢救争取佳时机,减少大量咳血的死亡率.

    作者:沈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4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得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24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

    作者:石荷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仰卧间歇减压法预防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仰卧间歇减压法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将103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编号,根据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入院即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臀下垫浴巾加水垫、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或抬臀1次、每班床头交接受压皮肤.观察组按对照组压疮预防方法,但改进每2h翻身或抬臀为按需仰卧间歇减压法进行压疮预防.比较2组压疮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疼痛、心率加快、睡眠不足、烦躁等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仰卧间歇减压法能有效预防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并减轻不适感.

    作者:蒋伟亚;张荣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护士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可影响护理的质量,也与护理人员的流失、护士的短缺、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关[1].另外,还可影响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甚至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功能的发挥.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发现存在问题,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我们调查了本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本文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秋兰;张宏玉;王仁媛;陈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往往是指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左右[1].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大都处于应激状态且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此时应积极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以及肠黏膜萎缩和肠道细菌移位等长期应用的弊端[3].如何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食管癌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保证[ 4].因此,本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