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络合碘与石炭酸处理阑尾残端的疗效比较

龙晓红

关键词:络合碘, 石炭酸, 酸处理, 阑尾残端,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炎性反应, 手术治疗, 严重并发症, 消毒防腐剂, 现报道如下, 进一步发展, 延误诊断, 分析对比, 消毒剂, 手术室, 适用性, 可合并, 急腹症, 高浓度
摘要: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也是常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靠而有效的方法[1].病变随着炎性反应逐渐加重时,可合并坏死,2/3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可发生穿孔,如延误诊断、治疗,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2],所以一旦确诊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进行阑尾切除术时,必须常规用高浓度消毒防腐剂处理阑尾残端,避免术后残端炎性反应复发,或进一步发展为腹膜炎.2008年起,我院手术室改用新型消毒剂络合碘处理阑尾残端.本文将传统临床中常用的纯石炭酸与络合碘处理阑尾残端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以探讨络合碘替代石炭酸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系统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后腹腔镜手术是近10年来开展的一项微创外科新技术,该手术更符合泌尿外科的手术原则,且无需切开后腹膜,不受腹腔内脏器干扰,暴露简便,减轻肌肉损伤,术后患者痛苦少、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能大限度地避免腹腔内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自2007年开展后腹腔镜技术以来发展很快,成功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患者1129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诗荣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慢性伤口专项护理服务成本的研究

    目的 对慢性伤口专项护理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与现行收费标准进行对比,证实其偏差,为卫生行政部门及物价部门制定合理收费价格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慢性伤口护理服务各项成本构成进行测量、记录及归集,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进行核算.结果 单次慢性伤口护理的实际成本为(29.42±9.29)元,是现行收费(12元)的2.5倍.结论 慢性伤口专项护理收费标准严重偏离护理成本,不能体现护士进行专项护理的劳动价值.

    作者:刘芳;李海燕;叶雪梅;严泳屏;陈玲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人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1~3个月,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同时统计患者的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6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经护理干预,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指标均较自身护理前有显著的改善,实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结论 早期对冠心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稳定心理,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应当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秀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经颅多普勒监测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护理

    在溶栓治疗中,患者可合并全身出血、脑再灌注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下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我院2009年至2010年用尿激酶治疗18例脑梗死患者,并采用TCD进行监测,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继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孕妇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和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健康威胁较大,属于高危妊娠[1-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孕妇临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文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骨折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测量其平卧时的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同侧的足背动脉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足背动脉和肱动脉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替代肱动脉作为血压测量,值得在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戈勤妹;沈思思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与参麦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用于治疗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溶解.参麦注射液主要作用为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2011年2月笔者在巡回输液过程中发现,上述2种药物序贯输注存在配伍禁忌,随即采用不同药物浓度对比实验法得到证实,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芬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系结石,多数需要行病变胆管所在肝叶切除,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容易发生并发症.近年来,我科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唯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络合碘与石炭酸处理阑尾残端的疗效比较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也是常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靠而有效的方法[1].病变随着炎性反应逐渐加重时,可合并坏死,2/3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可发生穿孔,如延误诊断、治疗,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2],所以一旦确诊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进行阑尾切除术时,必须常规用高浓度消毒防腐剂处理阑尾残端,避免术后残端炎性反应复发,或进一步发展为腹膜炎.2008年起,我院手术室改用新型消毒剂络合碘处理阑尾残端.本文将传统临床中常用的纯石炭酸与络合碘处理阑尾残端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以探讨络合碘替代石炭酸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晓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舒适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术中的临床应用优势,从而为以后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的满意度各不相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68%,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术中采用舒适护理,使患者获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满足,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护理质量.

    作者:胡带翠;黄色丹;何美娟;陆桂荣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EV71所致极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本文统计了自2010年3月开始我科救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的18例极重症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情况,总结了护理措施.18例患儿除2例死亡,4例发生后遗症,其余均痊愈或好转出院.对EV71所致极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重点在于病情的密切观察,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自2008年安徽阜阳暴发手足口病疫情开始,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即成立了手足口病收治病区和重症监护室,江苏省卫生厅领导和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救治小组,建立高效的应急机制,负责承担江苏省所有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

    作者:浦凯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

    目的 了解路径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输液及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50例重症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18例.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液护理相关项目和营养支持1周后患者营养状况和氮平衡及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路径护理.结果 观察组输液期间需重复建立输液通道者1例占3.1%,发生休克2例占6.2%,发生静脉炎1例占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例占27.7%、7例占38.9%、6例占33.3%,各项目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和氮平衡比较显示,血清白蛋白和氮平衡值差异显著,而血红蛋白值无显著差异.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0%.结论 路径护理能显著提高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护理质量,使营养支持高效化而并发症发生较少.

    作者:陈芬娟;宋彬娜;吴福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外科手术过程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对手术护理安全的影响,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室在职的17名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回顾分析护理对策实施前后不同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情况,对照分析对策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扣分及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率.结果 对策实施后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扣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策实施前.护理对策实施前存在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率为2.0%,护理对策实施后存在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率为0.7%,护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所致安全缺陷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服务意识及劳动强度是影响外科手术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有效地实施防范措施能显著提高外科手术的护理安全.

    作者:郑焯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意义.方法 对我院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痊愈16例占21.33%,显效26例占34.67%,有效32例占42.67%,无效1例占1.33%,总有效率为98.67%.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有效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作者:许玲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48例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的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 48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均获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熟练的操作配合及护理使纤支镜定位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更适合老年危重症患者.

    作者:肖莎;徐国翠;孙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国外癌症患者症状群相关概念及理论模式的研究与启示

    癌症患者常因疾病和/或治疗的影响同时经受多种症状的困扰,而那些并存症状(亦称“症状群”)可构成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的恶性循环.如转移性骨痛患者常伴随疼痛所致的睡眠不安,睡眠不安又可致患者的抑郁和日间疲乏;前者可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受,后者则促使患者以午休达成缓解,但过度午休会加重患者的夜间睡眠不安;而睡眠不安和疲乏均可再增加其抑郁和疼痛的严重度[1].可见,相对于单独症状,症状群对癌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严重.

    作者:王毅欣;刘晓虹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确诊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7例和B组49例,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B组采用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Cobb角矫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的改变情况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B组患者的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来说,2种术式均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但PKP对畸形的矫正率更高,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和更好的方法.

    作者:黄秀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方案.实施干预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积分指标、心理状况和生化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积分指标、心理状况和生化检查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实施一般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起到了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高职护理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辅导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对高职护理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8名被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对照组不接受辅导.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自编团体活动反馈表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在干预后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与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的得分上均较自身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水平.同时,他们对团体活动过程、团体气氛及活动内容评价较高.结论 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职护理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作者:余晓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的建立与效果.方法 在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建立前后各随机抽取PICC置管患者100例,评价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后维护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由质控体系建立前的95%上升到质控体系建立后的98%,并发症发生率由8%降低至2%,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后维护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由87%上升到93%.结论 PICC置管维护质控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置管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爱珍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