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清;刘侠;钟霞;李海霞;侯杰;罗喻超;黄艳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客观、科学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工具,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罗红;彭歆;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形成性评价体系,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形成性评价对于促进儿科住院医师能力培养很有意义,尤其推崇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360度评估、出科结构化病历面试,并且提倡及时反馈.
作者:闫辉;齐建光;张欣;周国鹏;姚弥;李雪迎;王颖;李海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授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另别采用CBS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授课结束后分别统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CBS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结论:CBS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质量.
作者:邸大琳;陈蕾;李进;刘艳菲;魏兵;鞠吉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患者6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信息,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5例老年患者中,共90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吸痰、胃食管反流均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鼻饲、胃食管反流为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稳定基础疾病、控制疾病发作、加强巡视、注意管路管理等,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孔一名;戴元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心肺复苏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实训课在临床实训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传统的心肺复苏实训课一般是利用模拟人进行床边带教讲解,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跟不上潮流,于是对心肺复苏实训课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我校教研室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对心肺复苏实训课进行改革.
作者:邓舒妮;张学思;汤之明;莫建超;陆水英;许碧夏;罗剑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12级临床学生150人为试验组,以循证医学法讲授,2011级学生140人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讲授.学期末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并对试验组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主观理论及实践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法有助于循证思维形成,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吴凤兰;程琦;范柳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以预防医学本科生为例,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函询,终初步建立了由基础知识(0.28)、实验技能操作(0.22)、科研能力(0.18)和实际运用能力(0.32)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构成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作者:于佳;刘学;刘晓秋;史力田;唐玄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推进,但人们对其认知及推进过程仍存有问题,文章旨在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内涵、认知误区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工作要素,并以卫生经济学的授课为例介绍形成性评价的推进过程与方式.
作者:于倩倩;尹呈良;尹文强;黄冬梅;于贞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入院接受血液检测的患者140例,对其进行血液样本抽取后,分别进行生化检测,并判断其临床诊断检测结果,分析这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中,大多数检测数据结果,均产生了变化,且P< 0.05,有统计学意义.4h后检测结果中,除碱性磷酸酶与甘油三酯外其他检测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8h检测结果中,除甘油三酯钾离子和7谷氨酰转肽酶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均由显著差异.结论:在进行生化检测时,为保证检测项目的信息精确性,需保证在合理时间段进行血液标本检测,并根据时间检测结果促进在免疫检测系统下的检测项目稳定性分析,从而避免不良检测结果的发生.
作者:许试文;黄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为了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测试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邓广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及格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显示70-80%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刘燕;高莉晶;郭晓姝;张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生物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处于教学环节前、中、后,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国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生物化学各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作者:李艳花;于婧文;李自青;马存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针对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全方位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经过探索,药学专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该专业成为首先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6年期的5个院校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张俊清;刘侠;钟霞;李海霞;侯杰;罗喻超;黄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神经病学亟待对其教学模式做彻底的变革.“点菜式”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层次的完善,在实践上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无缝连接”的结果,具有中心回归学生、内容问题驱动、手段智能推送、场景逼真再现、评价及时准确等特点.临床教学实践证明“点菜式”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了神经科教学模式.
作者:黄承芳;向卓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88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PBL+ CP模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成绩以及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并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BL+ CP教学模式满意度高.结论:PBL+ CP教学模式有利于使护理实习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作者:陈飞;潘金玉;陈晓英;鲜继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和天麻素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牧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进行医治,观察组采用天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听力、耳鸣和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68%、90%,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耳呜、眩晕改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治疗,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的方法进行医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耳呜和眩晕的症状.
作者:程成龙;叶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教师辅导教学模式ST-TM(Single teacher-Teaching mode)和双教师辅导教学模式DT-TM(Double teachers-Teaching mode)分别对不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结果:DT-TM组与ST-TM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采用DT-TM方法比ST-TM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效果.
作者:袁辉;王得利;徐文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0家医学高校或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行政部门领导和从事临床教育研究的学者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工作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胥娇;王志博;张东华;董靖竹;周佳;薄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研究采用Vandergrift et al.(2006)的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MALQ)和听力测试,以500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元认知意识的性别差异及元认知意识与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元认知意识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高意识组的听力成绩显著高于低意识组;元认知意识水平与听力成绩显著正相关.结论是医学本科生学习者元认知意识和听力水平之间存在积极关系.
作者:冯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