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希;宋峰;干敏;王洁

关键词:护理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 护理管理学, 教学改革
摘要: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2014级280名护理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以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课程开始前(P<0.01),97.1%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正性评价,49.6%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18.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护生的认可,有助于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88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PBL+ CP模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成绩以及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并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BL+ CP教学模式满意度高.结论:PBL+ CP教学模式有利于使护理实习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作者:陈飞;潘金玉;陈晓英;鲜继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数字切片的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构建及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新的教学辅助措施.结合我们教研团队构建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平台建设、硬件配置、资源构建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蓝永洪;林世珍;牛海艳;张彦慧;齐亚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素养“三维螺旋”培养模式浅析

    根据医学生心理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从医学生心理学素养培养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维螺旋”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能力三个维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我院实习的60例护生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进行急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30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带教结束后对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更为科学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江旭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建立和应用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SP进行带教,对照组学生应用典型见习病例和随机观看病人进行带教,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上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古泉;张燕国;陈岱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

    目的:探讨在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教师辅导教学模式ST-TM(Single teacher-Teaching mode)和双教师辅导教学模式DT-TM(Double teachers-Teaching mode)分别对不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结果:DT-TM组与ST-TM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采用DT-TM方法比ST-TM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效果.

    作者:袁辉;王得利;徐文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科见习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

    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第一步,血液科患者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医学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临床见习阶段教学和血液科临床的特点,探讨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董菲;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高校附属医院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分析与评价

    临床教师技能竞赛是检验师资队伍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某附属医院第三届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试题难度、区分度、信度以及竞赛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本次技能竞赛试题质量及成绩概况,探讨本次竞赛试题形式、内容及竞赛结果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提高青年教师临床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提出意见与建议.

    作者:陆定;姜晓莹;俞鸿雁;袁方;陈蓬来;沈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期带教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分期带教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为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产科200名产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式进行划分,实验组为分期带教组,对照组为传统带教组,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期带教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00名实习护生,实验组临床分期带教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分期带教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带教的效果,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能力,另外应用分期带教法还能够培养大批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在临床带教上推广应用.

    作者:褚桂方;陆美英;慎玲琴;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积极教育: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教育模式探索与展望

    目的:推行积极教育模式,在关注实现个人成就的同时,强调提升其幸福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开办积极心理训练第二课堂、心理弹性第二课堂和幸福课选修课提升学员幸福水平;并制作积极心理自助手册、开设青春心语微信公众号帮助学员自主习得幸福感提升方法.结果:积极教育能有效提高个体幸福感水平,缓解抑郁与焦虑等心理不适,促进其心理健康.结论:积极教育对于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发挥个人潜能与优势意义重大.

    作者:徐媛媛;胡厚源;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入院接受血液检测的患者140例,对其进行血液样本抽取后,分别进行生化检测,并判断其临床诊断检测结果,分析这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中,大多数检测数据结果,均产生了变化,且P< 0.05,有统计学意义.4h后检测结果中,除碱性磷酸酶与甘油三酯外其他检测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8h检测结果中,除甘油三酯钾离子和7谷氨酰转肽酶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均由显著差异.结论:在进行生化检测时,为保证检测项目的信息精确性,需保证在合理时间段进行血液标本检测,并根据时间检测结果促进在免疫检测系统下的检测项目稳定性分析,从而避免不良检测结果的发生.

    作者:许试文;黄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客观、科学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工具,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罗红;彭歆;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中护生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对护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80名)与实验组(8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安全知识、理论知识、整体护理及手术辅助操作等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安全意识培养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至关重要,是提高护生手术室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水平的关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千红;陈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尝试

    数字健康作为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焦点,同时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包括以创新为导向的数字健康课程和以创业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国内首次以人文为核心,连接医学、技术和商业跨学科式地针对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教育,是顺应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潮流的新尝试.

    作者:李晏锋;王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和不断完善阶段,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科医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其起步较晚,且没有权威的依据可以参照,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关键问题之一,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带教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马青变;郑亚安;付源伟;王新;郑延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方法:试验班采用结合教学法,对照班采用LBL教学法,PEMS 3.1统计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各学习团队PBL课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的成绩等级分布、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01);超半数学生对结合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结论: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可优化该课程的理论课教学效果.

    作者:刘樑英;章涛;韩艳非;林颖颖;吴林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收治且经确诊证实的163例小儿肠套叠为观察组,行空气灌肠造影X线和CT检查,同期155例X线平片初诊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空气灌肠造影X线、CT的肠套叠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为61.9% (P<0.01),观察组患儿93例(82%)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造影X线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金;姚远;陈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新的时代环境对医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努力发挥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防止和规避网络的负面作用和风险.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1306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网络行为的现状,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俊洁;张梦君;申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意义

    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形成性评价体系,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形成性评价对于促进儿科住院医师能力培养很有意义,尤其推崇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360度评估、出科结构化病历面试,并且提倡及时反馈.

    作者:闫辉;齐建光;张欣;周国鹏;姚弥;李雪迎;王颖;李海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