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锋;王晗
目的:探讨在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教师辅导教学模式ST-TM(Single teacher-Teaching mode)和双教师辅导教学模式DT-TM(Double teachers-Teaching mode)分别对不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结果:DT-TM组与ST-TM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采用DT-TM方法比ST-TM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效果.
作者:袁辉;王得利;徐文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临床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方法: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依据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五个一级维度从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创新能力培养重点排序结果为外部因素、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上述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改进.
作者:焦明丽;李平;刘鹤;张靖婧;赵思奇;邢凯;杨立斌;黎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文章介绍了开展病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情况,探讨了第二课堂的目的、意义、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作者:唐群;吴华;张熙;郭建平;彭康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护生病例书写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和操作考试成绩,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金瑞华;田志娟;罗丹;刘春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和不断完善阶段,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科医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其起步较晚,且没有权威的依据可以参照,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关键问题之一,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带教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马青变;郑亚安;付源伟;王新;郑延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神经病学亟待对其教学模式做彻底的变革.“点菜式”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层次的完善,在实践上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无缝连接”的结果,具有中心回归学生、内容问题驱动、手段智能推送、场景逼真再现、评价及时准确等特点.临床教学实践证明“点菜式”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了神经科教学模式.
作者:黄承芳;向卓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模式与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异同,发现导师制较传统的实习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有必要对导师制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调整,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八年制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
作者:张华纲;宋红松;樊东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选择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42人作为研究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通过对考试进行成绩分析及反馈;选用201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教学方法、使用相同教材、授课教师等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研究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结果为t=6.249,P=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反馈非常有必要性.通过对我院实施专业课程反馈制度进行效果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吴丽娜;张淑丽;李超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新的时代环境对医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努力发挥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防止和规避网络的负面作用和风险.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1306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网络行为的现状,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俊洁;张梦君;申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BL-CBL-PBL多轨教学模式对口腔正畸学本科生教学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40名,分另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法(A组)、经典PBL教学法(B组)和TBL-CBL-PBL多轨教学法(C组).采取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试卷答题两种方式评价三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TBL-CBL-PBL多轨教学组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两组并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结论:TBL-CBL-PBL多轨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丹;刘欢叶;张扬;金实;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收治且经确诊证实的163例小儿肠套叠为观察组,行空气灌肠造影X线和CT检查,同期155例X线平片初诊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空气灌肠造影X线、CT的肠套叠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为61.9% (P<0.01),观察组患儿93例(82%)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造影X线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金;姚远;陈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TPACK知识的学习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元结合的形式进行TPACK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多元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参加学习的临床教师学习前后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培训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提高对TPACK临床教学能力的认识,提高医学生对TPACK教育的理解,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师TPACK教育水平的测评方法流程是TPACK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燕;蔡丽莉;郑青;邵莉;夏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标准化病人在国内临床教学和考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人员的招募、培训、应用等多个环节成为制约其在国内教学普及的难点,通过分析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标准化病人团队的建设,总结标准化病人的选择、培训与应用经验,以期能为课堂和临床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
作者:刘俊彦;吕学军;赵维;李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BL联合L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8名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TBL联合LBL法,对照组采用LBL法,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TBL联合LBL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中可广泛应用,利于教育改革发展.
作者:邸金娜;刘敬禹;张莉;张鹏;许瑞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进入临床见习的2011级留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授课.结果:不论在临床见习阶段,还是在在临床实习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马广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习的护生共8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习结束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两组护生均能通过考核,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优秀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的实习带教中起到显著的效用,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丹央;曹黎明;任婉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500例使用痹祺胶囊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段、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6.6%,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16例(48.5%).发生时间段多在1-24h以内,胃肠道和皮肤是主要累积器官.结论:痹祺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发生时间段、临床表现,临床医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痹祺胶囊用药安全性.
作者:方达飞;计建军;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适应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症医学教学方法.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采用LBL+ PBL教学法和LBL+ C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试验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及认可度;在理论、病例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中,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L+ C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冯芳;张红松;牟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对其病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数据来源为本院2015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食管癌且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40例在食管癌手术治疗围术期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并设其为对照组,另40例食管癌围术期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理念对于患者手术及身体影响情况.结果: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围术期护理下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相对而言均有明显优越性,P< 0.05,提示有意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提示观察组出现咽喉疼痛、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是临床当前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手段,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否配合妥善对于患者手术过程以及预后质量等均会产生直接影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谢伟群;刘鸿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