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尝试

李晏锋;王晗

关键词:数字健康, 创新教育, 课程设计
摘要:数字健康作为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焦点,同时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包括以创新为导向的数字健康课程和以创业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国内首次以人文为核心,连接医学、技术和商业跨学科式地针对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教育,是顺应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潮流的新尝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科见习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

    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第一步,血液科患者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医学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临床见习阶段教学和血液科临床的特点,探讨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董菲;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学专业在校本科生成就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以下统称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86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得分(0.65±9.53).经常参加小组学习、自认为网络学习有趣及不同年级是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处于较低水平,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鼓励在校护生经常参加小组学习、培养其网络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其成功的体验,均有助于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作者:陈建华;应碧荷;邹继华;周晓荣;郭志平;赵磊;王梦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塞通和天麻素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和天麻素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牧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进行医治,观察组采用天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听力、耳鸣和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68%、90%,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耳呜、眩晕改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治疗,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的方法进行医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耳呜和眩晕的症状.

    作者:程成龙;叶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imBaby在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imBaby为基础的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中应用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训课程教学,通过期末考试、二阶段考核分析、问卷调查反馈等,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及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病例分析、综合诊断、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评价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mBaby引入到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王娜;庞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5二羟维生素D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25二羟维生素D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和维生素缺乏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25(OH)2D3值均少于对照组,维生素缺乏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观察1组的CAT评分也高于观察2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COPD患者中更易发生,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25(OH)2D3与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相关性,可用于预测病情和预后.

    作者:赵美芳;王月花;宋昱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高校附属医院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分析与评价

    临床教师技能竞赛是检验师资队伍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某附属医院第三届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试题难度、区分度、信度以及竞赛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本次技能竞赛试题质量及成绩概况,探讨本次竞赛试题形式、内容及竞赛结果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提高青年教师临床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提出意见与建议.

    作者:陆定;姜晓莹;俞鸿雁;袁方;陈蓬来;沈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病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文章介绍了开展病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情况,探讨了第二课堂的目的、意义、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作者:唐群;吴华;张熙;郭建平;彭康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进入临床见习的2011级留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授课.结果:不论在临床见习阶段,还是在在临床实习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马广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我院实习的60例护生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进行急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30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带教结束后对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更为科学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江旭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改革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并以其教学过程为依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整合课程内容衔接方面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实践中逐步改革完善.

    作者:黄敏;覃庆洪;谢小薰;梁磊;刘登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中护生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对护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80名)与实验组(8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安全知识、理论知识、整体护理及手术辅助操作等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安全意识培养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至关重要,是提高护生手术室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水平的关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千红;陈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认识误区及推进过程分析——以卫生经济学为例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推进,但人们对其认知及推进过程仍存有问题,文章旨在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内涵、认知误区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工作要素,并以卫生经济学的授课为例介绍形成性评价的推进过程与方式.

    作者:于倩倩;尹呈良;尹文强;黄冬梅;于贞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教学法及其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一种小组学习模式,近年来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使用逐年增加.文章综述了TBL教学法的设计要素及其在医学院校妇产科教学领域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比较了T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之间教学效果的差异.

    作者: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网络模式下医学生心理咨询模式探析

    随着微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就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展开调研,针对如何利用微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苏伟;苏蕊;郭晓琳;陈嘉全;周婷;梅瑞华;张秋梅;杨洪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与PBL融合教学模式在儿科本科教学中的探索和评价

    目的:探讨TBL与PBL融合教学在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科临床专业学生80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PBL与TBL+ PBL融合教学,比较2组成绩、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融合组考试成绩、分析解决问题、团队配合、交流表达能力优于对照组,更具主观能动性,更易获得同伴反馈,组织形式更有效.2组均花费较多自学时间.结论:在PBL基础上融合TBL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带教能力,获得更好教学效果.

    作者:周文静;徐凌云;李亚琴;赵瑜;卢燕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保洁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对医院保洁员进行关于血源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工作的29名保洁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其接受健康教育前后了解其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对职业暴露防护情况,归纳对此类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随访,提示健康教育后保洁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进行关于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保洁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相关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保障医院环境的安全.

    作者:张英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5人和对照组75人,对照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目标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诊护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性、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提高应急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并受到护生欢迎.

    作者:戎燕燕;胡玉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针对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全方位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经过探索,药学专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该专业成为首先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6年期的5个院校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张俊清;刘侠;钟霞;李海霞;侯杰;罗喻超;黄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