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前教育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儿童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

李贤芬;万国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儿童, 学前教育, 心理, 行为
摘要:目的 探讨学前教育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儿童心理行为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8~12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ST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Checklist,CBCL)以及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57例未接受过学前教育和45例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并收集患儿的健康状况等信息.结果 ①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在节律性、趋避性、心境和持久性等4个气质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②在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攻击性行为、内向性行为和行为问题总分等行为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建议开设幼儿园,专门接受这些HBsAg阳性儿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大开放教育下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研究

    目的 探讨电大开放教育下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成因,为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心理依据.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对612名电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习形式的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其成就动机水平均存在差异.结论 总体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比较强,而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对较弱,但不同电大学生群体的成就动机备有差异.

    作者:辛妙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幸福感及其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高校教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幸福感,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对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生活质量的深入探讨.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运用<消费者信心指教调查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南京市4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收回有效问卷296份.结果 ①性别对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和总消费者信心指数、生活质量满意度等影响呈现出显著盖异;②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且部分差异极其显著;③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①性别、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教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工龄、职称和学历对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各项分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且部分差异极其显著;②性别、工龄、驴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女教师比男教师的幸福指数更高,工龄长、职称高和学历高的高校教师比工龄短、职称低和学历低的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更高.

    作者:曾智;高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心身症状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心身症状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概念描述问豢和自编的中职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问卷测查2012名中职学生(男972人,女1040人).结果 自我概念的各因子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症状总均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概念的非学业自我与一般自我、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只能解释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22%的变异.结论 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均产生影响.

    作者:潘宜亚;彭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分析

    目的 分析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方法 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气质量表,分析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特征.结果 和全国常模相比,军医大学生的E分较高,N分较低.气质类型主要有一般多血质等.结论 军医大学生和地方大学生相比,性格更趋于外向,情绪更稳定.气质类型中属于抑郁质或包含抑郁质的学生很少.

    作者:鲁娟;华伟;李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69例哮喘患者应用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医学应对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 10.0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哮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偏差,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屈服和回避应对星显著负相关;③屈服和曰避应对进入生活质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宏伟;王艳郁;宋玉萍;姚克兢;庄娜;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福州市台江区398名低年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对福州市台江区在校低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学校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长处与目难问卷(学生版)对3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福州市台江区中学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多动注意不能和同伴交往问题;不同年级、性别、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不同.结论 学校及家长应重视中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和情绪表现,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江琴;刘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4个年级文理学科共100人为施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Hewitt所缟完美呈现量表为测量工兵.结果 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及社交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各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是否独生仅在社交回避分量表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完美主义量表的得分与交往焦虑量表的得分显著相关;掩盖不完美分量表、害怕不完美分量表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显著相关.结论 完美主义与交往焦虑相关显著.

    作者:陶琼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对照组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PANSS,CGI,BPRS,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组总有效率为88.24%,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两量表总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BPRS中缺乏活力因子分,焦虑抑郁因子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与阳性症状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丽红;路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北京市职业女性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压力感状况和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方法 通过对216位员工的同卷调查分析.结果 职业士性在工作压力感和工作压力源6大因子水平上均低于男性,并且职业女性在角色冲突、对他人的责任感两个压力因子水平上显著低于男性.职业女性工作压力源6大因子在年龄、职业类型、工作职位等中介变量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对职业发展的关注这一因子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贡献率为显著.结论 职业女性总体压力感比男性低,组织应关注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

    作者:侯典牧;刘翔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 例大学生惊恐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目的 本研究运用元认知行为疗法对1名惊恐障碍的大学生做了临床诊断与技术干预,为惊恐障碍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1名患有惊恐障碍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 治疗前来访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某些因子分显矛异常,如焦虑3.3、恐怖3.28、强迫2.7等.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4次放松训练共15天治疗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焦虑1.9、恐怖1.85、强迫2.2等.来访者在学校能够正常生活.结论 此案例初步证明了元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程短,是很有希望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王韶华;金洪源;刘宇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比较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400)=3.901,P<0.01);③社会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④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36,P<0.01).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比较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作者:白红敏;许莹;张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伴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舍曲林对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伴抑郁障碍冠心痛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对照组各24例.以BECK抑郁问卷(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心电图监测冠心病缓解情况.结果 实验组抑郁症状的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根据BDI评分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33.3%,P<0.05),根据HAMD评分,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45.8%,25.0%,P<0.05),实验组冠心病相关症状的显效率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舍曲林能有效的减轻冠心痛患者的抑郁症状,这种治疗更有利于冠心痛的控制.

    作者:马建华;李雅忠;徐建国;翟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格因素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 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网络依赖与正常组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人格因素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结果 网络依赖组较正常对照组的人格特征更倾向独处、内向、情绪难以控制.结论 人格特征对网络依赖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作者:倪晓莉;陈思路;周小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1047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有一定的预测力.结论 高职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作者:宋新涛;冯正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自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血液科住院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化疗忠者在化疗的前一天均测评SCL-90及MCMQ.化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两周后两组患者再次测评SCL-90及MCMQ.将收集到的资料统计处理后进行t检验.结果 两组化疗患者化疗前两个量表共13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面对、屈服、回避)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化疗两周后两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的13个因子,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使化疗期间的白血病患者更多地采用积极面对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减少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缓解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淑华;赵立双;刘宝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作业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作业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一年.观察组制定统一方案规范干预,对照组仅在提出要求时给予一般心理咨询,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精神病人护理现察量表(NOR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作业计划干预可明显降低(NO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并明显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两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作业计划可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朱玉星;郭雪丽;吴虹;董迎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学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与人格特征

    目的 研究网络信息查寻行为与医学大学生人格特质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网络信息查寻问卷,对178名医学大学生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3种不同信息查寻行为分别与人格因素有恒性、世故性及专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敏感性、创造力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聪慧性、怯懦与果断负相关;②有恒性、世故性对医学学术类信息检索行为联合解释33.1%;人格次级因素专业成就可以解释25.6%.结论 人格特征与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相关.

    作者:万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震灾区茂县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茂县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了认知疗法、渐进性放松、交互抑制、系统脱敏、深呼吸调整、催眠疗法、冥想放松,危机干预、来访者中心疗法、绘画、做游戏等干预措施,采用来访者自我评估、家庭成员评估和专家评估的平均等级为评价标准,采用Ridit分析方法.结果 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成人的心理问题有9类,直接与地震有关的心理问题有7类,女性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数比男性明显要多,几类与地震直接有关的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干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X2=8.0390,P=0.090).结论 要灵活应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及时的心理干预对突发性地震灾难短期产生的心理问题效果较好.

    作者:沈兴华;叶小飞;彭云丽;蒋春雷;刘伟志;严进;马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78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来自边远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大学生;离异、单亡和双亡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家庭的大学生;生活在暴力、冷淡、争吵家庭的大学生心埋健康水平低于和谐家庭的大学生;低收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结论 不同的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家庭氛国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也是影响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淼;高梅;刘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震灾区茂县儿童、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地震重灾区茂县儿童和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了认知疗法、渐进性放松、交互抑制、系统脱敏、深呼吸调整、催眠疗法、冥想放松、危机干预、来访者中心疗法、绘画、做游戏等干预措施,采用来访者自我评估、家庭成员评估和咨询专家自我评估的平均等级为评价标准,采用Ridit分析方法.结果 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儿童和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7类,直接与地震有关的心理问题有6类,几类与地震直接有关的儿童和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干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X2=0.3376,4.32,P=0.8847,0.12),儿童和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效果比较好.结论 要灵活应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突发性地震灾难使儿童和中学生短期产生的几类急性应激心理反应要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沈兴华;叶小飞;彭云丽;刘伟志;严进;周建;蒋春雷;马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