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梅
目的 评价非语言交流方式对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的适用性和满意度.方法 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摇铃4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对50例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结果 手势语适用于各层次患者,满意率为96.0%;图片卡主要适用于文肓或半文盲和听不懂普通话的患者,满意率为93.3%;写字板则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满意率为85.7%;而摇铃主要作为年老体弱患者需要非语言交流的信号,满意率为94.0%;总体满意率为92.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9.6%.结论 非语言交流是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护患之间重要而有效的沟通方式.
作者:高连娣;肖秋萍;季雁;赵舒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颅内压(ICP)指颅腔的脑组织、脑脊液、血液3种内容物使颅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成人颅内压为5.0~13.5 mm:Hg(1 mm Hg=0.133 kPa),持续超过14.2 mm Hg即为:ICP增高,ICP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使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之-[1].术中颅内压增高可导致急性脑膨出、脑移位、脑血流量减少,严重者可引起脑疝、库兴反应等影响手术操作及手术效果.
作者:韩凤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的特点.方法 用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中文版量表(HSS)对4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436例患者的心理压力源>生理压力源>社会压力源;患者感受严重的压力源是需长期透析治疗,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医疗费用、对未来的担忧、家庭责任改变以及性欲减退;患者感受轻微的压力源是生育能力下降,其次依次为着装受限、血管硬化、需要子女照顾和外貌改变;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压力水平存在差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压力水平较高;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压力水平更高;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心理压力水平较低;仍工作的患者压力水平较低;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压力水平较低.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水平较高,应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何静;张俐;袁发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使用手套的态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10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 调查显示内科患者对护士在不同操作中戴手套持不同的态度,大部分患者认为护士在进行输液、抽血时不需戴手套;而进行会阴护理、压疮或气管切开换药等操作时则希望护士戴手套,并认为戴手套同时保护了护士和患者.不同年龄、学历的内科住院患者对护士戴手套的态度比较无差异,而不同住院次数的内科住院患者对护士戴手套的态度比较有差异.结论 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增多,对临床护理人员使用手套持赞同态度的患者比例增加.
作者:曾慧萍;侯秀玉;范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常温利多卡因、冷湿敷与低温利多卡因湿敷用于缓解小儿输注果糖时引起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儿输注果糖引起局部疼痛者,随机分为冷湿敷组、常温利多卡因组、低温利多卡因冷敷组各40例,观察3组疼痛效果.结果 应用利多卡因低温湿敷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 小儿输注果糖引起局部疼痛可以选用低温利多卡因湿敷来减轻疼痛,效果肯定.
作者:刘月利;葛延瑱;付爱霞;张明霞;邹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越来越高,化学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不良反应,致使化疗不能如期进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热点[1].
作者:孙爱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负压吸引冲洗引流术在腹部肿瘤手术后应用的护理.方法 对87例腹部肿瘤手术后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引流通畅.结果 87例均保持有效引流,无一例消化道漏及脓肿形成.结论 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是治疗和预防腹部肿瘤术后消化道漏和感染的有效措施.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保持有效引流的保证.
作者:朱小燕;刘琼玲;谢雪梅;刘永莲;刘吉梅;王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丁卡因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按传统常规法穿刺,实验组在静脉穿刺前50 min于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处外敷丁卡因加透皮吸收促进剂棉片(下称止痛棉),静脉穿刺后按视觉模拟评级法(VAS 0~100 mm),评测镇痛效果,观察局部反应.结果 实验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镇痛率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镇痛维持时间达90 min以上.结论 通过外敷止痛棉再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其镇痛效果肯定,镇痛率高,而且镇痛时间较以往方法 大为缩短,镇痛维持时间长.
作者:阎位明;韦群梅;旷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临床上为了防止患者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常需应用约束带固定身体的某一部分,限制其活动.传统肢体约束带常因患者躁动而挣脱或约束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且样式过于直接,不为患者所接受,出现抗拒心理,降低了约束效果.为了确保约束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我们设计制作了新型多功能约束衣,2005年1月-2007年4月对我院骨科老年躁动、谵妄等需要约束的患者80例进行临床应用,约束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约束方法,使用方便舒适,患者对约束易于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展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笔者于2006年初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学习2年,期间在以悉尼大学教学医院为主的数家医院进行了参观学习.访学过程中对澳大利亚护理同仁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守护理伦理规范的工作作风印象深刻,在此与大家分享,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英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规的手术方法为开放式复位内固定手术,随着骨科领域的微创手术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使对病变部位施行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损伤更减小.
作者:常花;罗声玲;赵体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发生在早产儿,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
作者:陈静;杨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子水平,建立针对致栓原因的干预模式.方法 将恶性肿瘤化疗实施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40例患者作为血栓组;选择同期PICC置管后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40例作为无血栓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分别采血检测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血小板参数及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患者的vWF、GMPl40、TAT数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血栓组,而ATⅢ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栓组患者MPV和PC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PLG、PAI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血栓组,而PLM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恶性肿瘤化疔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于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血小板活性增强及PICC易导致血栓形成前状态有关.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应把检测相应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血小板参数、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列为临床工作常规,作为选择早期干预和评价置管效果的一项指标.
作者: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路中;周学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家庭病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健康教育和服药指导;观察组由护士向每位患者发放病情及服药记录卡,指导实施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别于患者住院时和住院后6个月调查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医生和患者陪护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后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医生及患者陪护满意度以及服药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通过使用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可有效改善其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医生和患者陪护满意度及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马洪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以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有着较快的进步,已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颈内动脉支架植入的并发症仍然不容忽[1].
作者:徐小芹;朱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改变传统颞旁注射方法 ,探讨浸润式颞旁注射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采用浸润式颞旁注射;B组20例,采用传统式颞旁注射.结果 2种方法 注射后对患者产生疼痛不适、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差异显著.2组患者治疗效果无差异.B组:血压、脉搏在注射前后的改变差异显著;A组:血压、脉搏在注射前后的改变无差异.结论 采用浸润式颞旁注射优于传统式颞旁注射方法 .
作者:农凤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肠道梗阻因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致使肠腔高度胀气、胀液,术中必须对梗阻肠腔进行人工排气、排液,并用生理盐水进行肠腔灌洗,以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而肠道灌洗中一直存在以下问题:(1)手术台上提供的无菌容器容量不能满足盛装肠道灌洗流出的液量,因为容器容量只有2000 ml左右,而肠腔灌洗一般要冲洗5000 ml以上的生理盐水,才能将梗阻肠道内潴留的肠内容物清洗干净;(2)术中灌洗出的体液容易污染术野及手术敷料;(3)手术中无菌容器为开放容器,肠道灌洗流出的灌洗液直接盛放在此容器中,肠内容物气味从开放的容器中散发,对手术室环境污染大.
作者:赵海璇;陈泓;王洁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第3产程采用缩宫素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速产后子宫复旧,加快胎盘剥离娩出,因此减少产后出血[1].我们通过改变缩宫素的使用途径,调查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分娩后如何减轻因注射缩官素带来的疼痛,真正体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延伸人性化护理内涵,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和描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确诊初期、围手术期的心理历程,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访谈形式,对12例被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患者在整个疾病的确诊、手术治疗过程的心理应激状态,表现为各种负面情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匮乏.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有效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度过这一艰难的历程.
作者:岑琼;陈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耳穴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耳穴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经干预后便秘发生率为11.34%,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36.73%,2组患者差异显著.而且耳穴疗法对不同药物所致便秘疗效不同,尤其对氯氮平、氯丙嗪、喹硫平所致便秘疗效较好,2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耳穴疗法预防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疗效好,痛苦与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安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周芙蓉;史水红;骆建忠;甘建光;王威;姚华华;付爱瑛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