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身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黄瑞荣

关键词:心身护理, 外伤急救,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阐明心身护理理念在外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7-2008年开展的心身护理与2005-2006年开展的一般护理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身护理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一般护理;死亡率低于一般护理;心身护理救治成功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一般护理,90%以上接受心身护理的患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结论 心身护理理念作为身体和心理全方位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失语症与时间加工机制之间的关系探讨

    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时间加工与言语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言语功能受损的患者往往同时伴随着时间加工能力上的缺陷.心理物理学及生理学研究 [1-3]表明,大脑在处理随时问展开的言语信息时,存在多上以不同时间参数为特征的整合窗口.

    作者:李惠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口腔科手机整体化灭菌处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了探讨整体化灭菌处理对口腔科手机的灭菌效果.方法 将患者使用后的口腔科手机集中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自动化机械清洗、吹干注油养护、纸塑袋包装、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等整体化灭菌处理,并对整体灭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整体化灭菌处理后,口腔科手机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抽样细菌培养试验均符合要求,灭菌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患者使用后的污染手机进行整体化灭菌处理是行之有效的再处理方法.

    作者:吴可萍;高传江;郑凯兰;于翠香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术确诊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刷检、活检和痰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0例肺癌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0例肺癌患者中,刷检、活检共同确诊317例,由活检确诊213例,由刷检确诊104例.纤维支气管镜术后痰检阳性83例,阳性率20.75%. 结论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活检和痰检等多种手段,可提高肺癌诊断率.

    作者:徐萍;谢琪;熊方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全方位护理对创伤后骨科患者的身心影响.方法 吸取了以往研究中关于护理理念的合理成分,提出全方位护理理念,对10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干预,并以接受单纯的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和心身状况.结果 干预组的功能恢复6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抑郁和焦虑状况较对照组轻,疾病认识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 全方位护理理念作为对当前护理的深入发展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作者:朱艳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及服药依从性等调查对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进行综合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彩梅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2月,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仅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SAS、SDS评分变化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旭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将1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合理膳食率、情绪稳定率、管道通畅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CNP具有前瞻性、计划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张小青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保温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保温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年龄>60岁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常温组各20例.保温组采用控制室温22~26℃,冲洗液、输注液体和血液等加热至37℃的保温措施;常温组不实行保温干预.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保温组患者在入室时、术中、离开手术间时的体温比较无显著变化,而常温组患者体温波动明显.保温组患者寒战、低体温(<3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结论 对老年患者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和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洪华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乳腺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血浆循环DNA含量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表达特点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 收集1452例乳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检测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检测血浆循环DNA含量.根据血浆循环DNA含量水平不同,选取HER2过表达型,裸表达型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支持组各40例,并分别在入院后、手术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心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血浆循环DNA含量在基底样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ER阳性乳腺癌腺腔A型和腺腔B型.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HAMA、HAMD、GSES评分无显著改变;心理支持组干预后HAMA、HAMD和GSES评分较自身干预前及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血浆循环DNA含量在基底样型乳腺癌和其他ER阴性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上调,根据血浆循环DNA含量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作者:刘丽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对危重患者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对危重患者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284例实施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实验组给予持续性湿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护理后2组患者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采用x2检验,对2组肺部感染率和痰痂生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护理后,实验组痰痂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院内肺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能降低实施人工气道的手术患者的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

    作者:饶捍卫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颅咽管瘤患者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 [1],尽管在组织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使手术中容易导致重要功能结构的损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所以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胡兵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心身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阐明心身护理理念在外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7-2008年开展的心身护理与2005-2006年开展的一般护理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身护理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一般护理;死亡率低于一般护理;心身护理救治成功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一般护理,90%以上接受心身护理的患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结论 心身护理理念作为身体和心理全方位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瑞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单手回套针帽法

    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感染血液传播疾病,如HBV、HIV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不断上升的HBV、HIV感染率使笔者感到护士在工作中重视预防锐器刺伤非常重要.回套针帽正是导致锐器伤的一项高危操作,而目前护士的安全注射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还很淡薄.

    作者:周晓菊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气管切开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固定方法通常是将系带直接绕在患者颈部,然后固定在气管外套管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使患者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这种传统的固定方法加以改进,自制了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2005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雅兰;吴娟;崔秋霞;仲悦平;徐秀群;顾艳;顾志恺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头皮针接嘴连接注射器与胃管应用于鼻饲

    鼻饲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采用注洗器接胃管可以完成鼻饲.在缺少专用器械时,临床上通常使用16号、18号透明硅胶胃管置入胃内,由注射器或输液器灌注要素饮食.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快速生物监测仪在高压蒸气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手术室、医技片区的各种医疗器械、敷料、橡胶、玻璃、油剂、粉剂、膏剂的消毒灭菌工作.保证灭菌物品100%合格,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金荷娣;钟李芳;胡琴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2004年5月-2007年5月我科对80例胃癌患者实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的应用,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笔者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永艳;李学珍;孙英哲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留置针保护带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因穿刺失败造成患者不满导致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便于保证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速度和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从而受到护士和患者的广泛欢迎.

    作者:邹烂飞;魏娉婷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总产程、满意度以及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且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结论 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提高助产质量,使产妇的分娩更加顺利,还能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

    作者:陈晓菲;张小芬;虞慧君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2.17+7.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3+7.32)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为(47.34+6.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8+6.97)分.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0.00%.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

    作者:付玉芝 刊期: 2009年第2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