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口抽样检查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1].常见心血疾管病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刷检、活检和痰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0例肺癌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0例肺癌患者中,刷检、活检共同确诊317例,由活检确诊213例,由刷检确诊104例.纤维支气管镜术后痰检阳性83例,阳性率20.75%. 结论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活检和痰检等多种手段,可提高肺癌诊断率.
作者:徐萍;谢琪;熊方 刊期: 2009年第27期
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感染血液传播疾病,如HBV、HIV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不断上升的HBV、HIV感染率使笔者感到护士在工作中重视预防锐器刺伤非常重要.回套针帽正是导致锐器伤的一项高危操作,而目前护士的安全注射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还很淡薄.
作者:周晓菊 刊期: 2009年第27期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2004年5月-2007年5月我科对80例胃癌患者实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的应用,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笔者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永艳;李学珍;孙英哲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总产程、满意度以及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且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结论 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提高助产质量,使产妇的分娩更加顺利,还能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
作者:陈晓菲;张小芬;虞慧君 刊期: 2009年第27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剖宫产手术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羊水、血液从宫腔向手术切口处涌出,如术示及时吸引,宫腔内的混合液就从切口处蔓延到切口处,将手术台上的无菌巾全部浸湿,术中需要加盖多层无菌巾,这样不但浪费了无菌巾、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切口的愈合.
作者:高文英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阐明心身护理理念在外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7-2008年开展的心身护理与2005-2006年开展的一般护理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身护理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一般护理;死亡率低于一般护理;心身护理救治成功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一般护理,90%以上接受心身护理的患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结论 心身护理理念作为身体和心理全方位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瑞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因穿刺失败造成患者不满导致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便于保证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速度和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从而受到护士和患者的广泛欢迎.
作者:邹烂飞;魏娉婷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状态及并发症情况,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42例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各种护理对策,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各种并发症,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压及心率进行t检验.结果 42例患者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术前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6例,声音嘶哑2例,切口感染1例,手足抽搐3例,脂肪液化2例,皮肤红肿淤斑4例,甲状腺危象1例.均予及时纠正.结论 针对腔镜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早期预防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康复的保障.
作者:朱强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1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咳嗽反射的强弱分为A组115例和B组95例.A组患者咳嗽反射强,痰液能自行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1.5 cm).B组患者无咳嗽反射或咳嗽反射弱,痰液不能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3.0cm).对2组患者吸痰效果、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对A组患者采用浅吸和对B组患者采用深吸方法,都能有效吸引,2组患者的吸痰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应结合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弱与气管切开套管型号采用具体的吸痰方式.
作者:石红荣;张满萍;邵如意 刊期: 2009年第27期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外科学术思想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断涌现,手术室的护理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刘新宇;杨玉美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2.17+7.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3+7.32)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为(47.34+6.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8+6.97)分.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0.00%.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
作者:付玉芝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合作性考试模式应用于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80名工作5-10年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独立完成考试,实验组采用合作性考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护士对考试模式的认可程度.结果 与采取传统方式的对照组比较,接受合作性考试模式的实验组成绩更好;问卷调查显示,100.0%的受培训护士认为培训增强了综合技能,培养了团队精神.结论 合作性考试模式有助于培养护士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并能提高护士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作者:屠新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与全面有效的病情观察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患儿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9%,其他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肺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均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予有效纠正.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支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关键.
作者:江美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了探讨整体化灭菌处理对口腔科手机的灭菌效果.方法 将患者使用后的口腔科手机集中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自动化机械清洗、吹干注油养护、纸塑袋包装、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等整体化灭菌处理,并对整体灭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整体化灭菌处理后,口腔科手机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抽样细菌培养试验均符合要求,灭菌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患者使用后的污染手机进行整体化灭菌处理是行之有效的再处理方法.
作者:吴可萍;高传江;郑凯兰;于翠香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预防与佳护理对策,运用护理措施将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降至低.方法 对2005年1月一2009年1月19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1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憋气及引流物的放置不当是导致术后出血的关键,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将危险降至低.
作者:郑秋华;王书佳;王立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护理组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时间为1周,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治疗1周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记录2组患者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略高于临界值,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素玉;张天美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接头在胸腔置管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恶性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置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可来福接头,对照组用传统的肝素帽连接中心静脉导管,比较2组封管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胸腔穿刺置管中用可来福接头连接可有效避免堵管的发生.
作者:谷串联;姜如;高小章 刊期: 2009年第27期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 [1],尽管在组织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使手术中容易导致重要功能结构的损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所以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胡兵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2月,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仅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SAS、SDS评分变化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旭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