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

江美丽

关键词: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新生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与全面有效的病情观察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患儿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9%,其他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肺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均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予有效纠正.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支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关键.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接头在胸腔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接头在胸腔置管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恶性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置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可来福接头,对照组用传统的肝素帽连接中心静脉导管,比较2组封管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胸腔穿刺置管中用可来福接头连接可有效避免堵管的发生.

    作者:谷串联;姜如;高小章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眼科手术膜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剖宫产手术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羊水、血液从宫腔向手术切口处涌出,如术示及时吸引,宫腔内的混合液就从切口处蔓延到切口处,将手术台上的无菌巾全部浸湿,术中需要加盖多层无菌巾,这样不但浪费了无菌巾、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切口的愈合.

    作者:高文英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口抽样检查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1].常见心血疾管病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颅咽管瘤患者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 [1],尽管在组织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使手术中容易导致重要功能结构的损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所以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胡兵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将1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合理膳食率、情绪稳定率、管道通畅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CNP具有前瞻性、计划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张小青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脏器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脏器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6 例重症ITP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采取预防脏器出血的措施.对已发生脏器出血并发症者密切观察病情并予以相应救治和护理.结果 86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达96.5%,2 例治疗无效,1例颅内出血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细心和专业的护理,可以减少重症ITP脏器出血的发生率,减少脏器出血患者死亡,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艳;李伟;张莲;蔡力生;杜新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留置针保护带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因穿刺失败造成患者不满导致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便于保证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速度和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从而受到护士和患者的广泛欢迎.

    作者:邹烂飞;魏娉婷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新生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与全面有效的病情观察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患儿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9%,其他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肺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均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予有效纠正.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支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关键.

    作者:江美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11例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术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与随访.结果 111例岛状皮瓣移植患者中109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因患足远端血运不佳坏死而截肢.皮瓣成活率98.2%.术后随访1年,移植皮瓣成活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基础护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证移植皮瓣成活的关键.恢复期注重康复指导,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郝淑芹;张一艳;陈辉映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乳腺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血浆循环DNA含量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表达特点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 收集1452例乳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检测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检测血浆循环DNA含量.根据血浆循环DNA含量水平不同,选取HER2过表达型,裸表达型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支持组各40例,并分别在入院后、手术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心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血浆循环DNA含量在基底样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ER阳性乳腺癌腺腔A型和腺腔B型.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HAMA、HAMD、GSES评分无显著改变;心理支持组干预后HAMA、HAMD和GSES评分较自身干预前及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血浆循环DNA含量在基底样型乳腺癌和其他ER阴性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上调,根据血浆循环DNA含量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作者:刘丽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力扑素在胃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患者的护理

    力扑素是脂质体剂型的紫杉醇,属新型广谱活性抗癌药,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并阻止其解聚,也可导致整个细胞周期微管的排列异常和细胞分裂期间微管星状体的产生,从而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1].

    作者:余慧茜;吴朝晖;金益曼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2.17+7.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3+7.32)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为(47.34+6.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8+6.97)分.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0.00%.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于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

    作者:付玉芝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气管切开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固定方法通常是将系带直接绕在患者颈部,然后固定在气管外套管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使患者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这种传统的固定方法加以改进,自制了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2005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雅兰;吴娟;崔秋霞;仲悦平;徐秀群;顾艳;顾志恺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心身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阐明心身护理理念在外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7-2008年开展的心身护理与2005-2006年开展的一般护理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身护理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一般护理;死亡率低于一般护理;心身护理救治成功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一般护理,90%以上接受心身护理的患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结论 心身护理理念作为身体和心理全方位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瑞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及服药依从性等调查对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进行综合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彩梅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预防与佳护理对策,运用护理措施将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降至低.方法 对2005年1月一2009年1月19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1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憋气及引流物的放置不当是导致术后出血的关键,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将危险降至低.

    作者:郑秋华;王书佳;王立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对危重患者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对危重患者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284例实施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实验组给予持续性湿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护理后2组患者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采用x2检验,对2组肺部感染率和痰痂生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护理后,实验组痰痂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院内肺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人工气道持续性湿化能降低实施人工气道的手术患者的痰痂形成率及院内肺部感染率.

    作者:饶捍卫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2月,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仅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SAS、SDS评分变化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旭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口腔科手机整体化灭菌处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了探讨整体化灭菌处理对口腔科手机的灭菌效果.方法 将患者使用后的口腔科手机集中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自动化机械清洗、吹干注油养护、纸塑袋包装、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等整体化灭菌处理,并对整体灭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整体化灭菌处理后,口腔科手机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抽样细菌培养试验均符合要求,灭菌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患者使用后的污染手机进行整体化灭菌处理是行之有效的再处理方法.

    作者:吴可萍;高传江;郑凯兰;于翠香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舒适护理对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4例高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因子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呕吐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龄肺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睡眠质量,缩短了患者病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雄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