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秋丽;韦金翠;苏秀宁
目的 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戎燕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状况,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内科住院患者268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33例和干预组135例.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调整睡眠环境、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地应用药物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住院1周时及出院时干预组的PSO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学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珍黄丸加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静脉化疗后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患者64例.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将珍黄丸加湿润烧伤膏搅拌均匀成糊状,用无菌棉签外涂穿刺点以上发炎血管,5次/d;对照组使用50%的硫酸镁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观察2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珍黄丸加烧伤湿润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明显,安全迅速.临床疗效优于50%的硫酸镁.
作者:汤娟;邓代丽;杨丽霞;李媛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78例建档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的遵医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增强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
作者:陈利芬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的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以降低临床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进行培训前(2007年3月-2008年3月)发生针刺伤的132名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情况,及培训后(2008年5月-2009年5月)136名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3月-2008年3月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9.7%.经过培训后,2008年5月-2009年5月针刺伤发生率为23.1%.护理人员为针刺伤发生频率高的群体;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引起的损伤占损伤总数的37%.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可以明显的降低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针灸组和推拿组各30例,分别给予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单纯针灸治疗和单纯推拿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针推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针灸组的76.7%和推拿组的73.3%.治疗后,针推组的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改善指数显著优于针灸组及推拿组.治疗后,针推组的选词阳性项目数、感觉分、总分、VAS等指标显著优于针灸组及推拿组.结论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灸和单纯推拿.
作者:于浩;周佐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多数是身体瘫痪、癌症晚期等因素造成的.由于老年患者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他人照顾,主要存在孤独、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问题.为此,本文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会珍;陈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对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3月门诊输液的患者54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73例和责任制护理组275例.常规护理组行门诊输液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 责任制护理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责任制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效果也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任凤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吻合器微创痔切闭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行常规术前准备和护理,观察组除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护理外,同时由手术室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2组患者的焦虑、术中疼痛、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组术前焦虑、术中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中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
作者:蓝秋丽;韦金翠;苏秀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于临床,原来的静脉注射药物禁忌表已经不能满足新药配伍的查询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果糖二磷酸钠(由哈尔滨三精艾富西药有限公司生产)与易善复(又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由赛诺飞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先后输入,在输液管中有白色絮状物出现,查阅<365种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和文献未见报道,针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思梅;黄志君;陈少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几种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的早期发现及护理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例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急诊护士的敏锐观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4例特殊临床表现的心绞痛患者,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结论 心绞痛患者应在发病早时间(发病0~3 h)内接受准确及时的治疗,平时应做好健康指导和宣教.
作者:钟跃勤;肖烨;赵远莲;单立婧;裴天容;周矜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盐酸头孢替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由于本品含有缓冲剂无水Na2CO3,溶解时产生CO2,形成较大的压力,常规配制时如将适量的稀释液直接加入安瓿内溶解抽吸,会出现活塞与注射器迅速脱离;如将无菌针头插入稀释好的安瓿瓶塞内,被稀释的溶液会从针头外端大量溢出.
作者:曹光霞;刘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头皮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急诊头皮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急诊手术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前心态、术中身心反应及焦虑状态.结果 头皮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心态和术中身心反应调查结果及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头皮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头皮损伤急诊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沈婷 刊期: 2009年第30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1].
作者:吴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因素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201名手术科护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大的压力因素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患者护理方面,得分分别为(2.76±0.42)分和(2.81±0.31)分,影响小的因素是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1.54±0.81分).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大的因素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3.21±0.58)分,其次是患者突然死亡(3.09±0.81)分和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认可(2.88±0.32)分.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影响大的2个因素是患者护理方面和护理专业及工作,相关系数分别为0.402和0.376.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其次是职务晋升和工资待遇问题.应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护理质量,维护好护患关系.
作者:党海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胸外科住院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83例和心理护理组85例.常规护理组接受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的评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QOL评分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胸外科住院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聪维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其工作对象、环境、风险、压力等原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处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如暴力伤害、性侵害、心理伤害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
作者:刘秋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笔者于2008年10月在为患者执行治疗时发现注射用溴己新(必漱平)与磷霉素钠连续输注时输液器内出现乳白色混浊,有絮状物.检索药物配伍禁忌表无禁忌标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44例行动脉导管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SDS和SAS评分.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好转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呕吐、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前实验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值得在医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书芳;孙明芝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