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冰
目的:评价LBL联合CBL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八年制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以课堂授课结合床旁教学的教学模式,选择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4-2009级共6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评价,按每个选项的百分比进行数据的描述分析.结果:100%(653/653)的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满意,认为可以提高综合及学习能力;93.7%(612/653)的学生认为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学生考试平均成绩由既往的71.4分上升为77.8分.结论:LBL联合CBL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作者:李蕾;李剑;庄静丽;白皓鸣;王吉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视频反馈法是否有助于提高护理礼仪实验课中学生对于各项护理礼仪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方法: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护理礼仪》教材中选择出“护士仪容礼仪”“护士服饰礼仪”章节,并在这些章节的实验课教学中对三峡大学2009级102名学生运用视频反馈法.结果:比较往年在护理礼仪实验课中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法,使用视频反馈法学生能更加高效、熟练、准确掌握该门程实验课中各项操作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严谨.结论:护理礼仪实验课中运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效果好于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法.
作者:陈若嫣;魏木兰;朱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我国高校教学团队被赋予了教师教学发展的职能.团队中的教师教学发展具有目标导向、任务支撑、团队合作等特征和优势,也有外部管理部门模糊、激励制度缺失等问题.需通过建立外部管理的组织机制、明确教师教学发展目标、设计富有激励性的教学任务、建立外部考核与强化机制等外部管理措施来激励教学团队的教师教学发展职能.
作者:侯雪莲;夏焕章;毕开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口对术后造口并发症、排便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7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分为腹膜外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Ⅰ组和改进排便可控性乙状结肠造口术Ⅱ组,每组各35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86%,显著高于Ⅱ组的14.29%,Ⅱ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Ⅰ组,Ⅱ组功能领域得分明显高于Ⅰ组,Ⅱ组症状领域得分明显低于Ⅰ组.结论:改进排便可控性乙状结肠造口术能够降低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育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研新时期普通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的现状,为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医学院9个学院2009-20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9.0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4份,有效率为87.7%.我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率为15.8%,且普遍积极性较高,但整体仍存在着科研意识较低、科研能力低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结论:医学院校应努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热情,优化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增加学生科研活动的资源、资金投入,培养和提高新时期医学生的科研素质.
作者:彭波;赵婷;彭怡然;陈臻瑶;汪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联合阶段性实习在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名外科实习生,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观察组采取目标教学联合阶段性实习的带教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带教方式.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临床应变能力、护惠沟通能力、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方面评分结果以及两组学生对研究中护理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临床应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方面评分“良好率”均普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目标教学联合阶段性实习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临床应变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加强了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财政部、教育部设立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作为我国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医学研究生丰富知识层面、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已成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焦红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小组讨论课中引入ARS,探讨ARS是否能提高小组讨论课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医学影像学学习.结果显示,ARS小组讨论课具有以下优势:促进学生医学影像学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作者:张大明;薛华丹;孔令燕;王怡宁;孙昊;王萱;徐佳;金征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导医活动,提高助产学生的职业素质.方法:选取2011级助产专业100名学生,实验组50名学生接受导医实践活动和情景剧表演,对照组50名学生接受传统学习.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测试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素养有所提高.结论:针对助产学生开展导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人文素养,有效地提高了助产学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王小丽;赵风霞;梅一宁;陈莺;姚慧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向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的86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双向评价护理带教,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得分及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向评价应用于护理带教中,可促进师生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正面影响.
作者:程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标准化病人(SP)模拟质量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SP的模拟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应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质量评价量表(SQSPS)对某医科大学三所教学医院的临床、护理、麻醉专业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59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被评价者为43名SP.结果:SP模拟质量的总体得分较高(90.15±10.01)分.其中“模拟态度”维度得分率高,“模拟能力”维度得分率低.不同类型SP之间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SP的评分之间存在差异.结论:SP的整体模拟质量较高,不同类型的SP都能有效地胜任模拟病人的工作.学生对SP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后对SP模拟质量的评价应多元化.
作者:陶领伟;林平;仰曙芬;李玲;赵振娟;高学琴;韩永奎;李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核心、模块化整合性医学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PBL实践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积极探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作者:陈周闻;韩魏;张咸宁;俞方;夏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骨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循证医学临床思维模式.方法:40名骨外科临床实习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循证教学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通过成绩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中循证教学组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作者:石庆宇;曲国蕃;李响;李连财;麦威;包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OPDCAS六环法在专科护生实习前综合模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省内实习普护专业2010级1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名学生为实验组,余8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基础及专科护理理论、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试方面及临床教师满意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PDCAS六环法能提高专科护生实习训练质量.
作者:刘立新;高丹;高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加大,各层次医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高峰”逐渐凸显,加之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不灵活,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对解决农村居民缺医少药,增进农村居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三级卫生网,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因此探索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改善两者所面临的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宁;李自清;路立军;赵永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医学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倾向性量表对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有63%的学生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倾向,其中分析能力得分高,寻找真相得分低;批判性思维倾向性与了解批判性思维、成就感、喜欢本专业、阅读科研文献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阅读科研论文可能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谢志芳;曹未;章卫平;朱海英;胡以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健康传播理念对乳腺癌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10级护理专业的320名学生的教学情况,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0名学生,对照组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着重强调健康传播理念,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检查乳腺的方法,并且可以正确指导帮助家人,比较记录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可以充分掌握检查乳腺方法的学生人数,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0.05,实验组中可以正确指导帮助家人检查乳腺的人数远远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护理教学过程中,着重健康理念的传播,可以大大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传播健康的意识,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而可以更好的服务病人,服务社会,值得护理教学的重视和推广.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员授课在护士综合素质培养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全员授课成员中15名作为实验组参加院所教学擂台赛,在另外参赛者中再随机抽取1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后通过教学成绩评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05,P<0.05).结论:全员授课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有效保证了授课质量,提升了护士个人素质,也使护理组整体实力得以明显增强.
作者:袁小丽;杨文艳;唐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8例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孕妇的围生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8例该类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孕妇重点在于预防,入院后充分的宣教,使其对本病的危害从思想上引起重视,重视孕妇的主诉,密切术中的配合,术后减轻对产妇的不良刺激,预防心衰的发生.结论:8例该类患者均安全渡过围生期.
作者:谈小雪;潘爱华;范淑丽;姚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前,对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缺陷,表现在以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没有将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价,因而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平衡计分卡(BSC)的应用将会改进这一局面,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文章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适用条件等基础上对设立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医学研究生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作者:唐汉庆;许世华;李克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