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庆;许世华;李克明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222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99.55±27.62)分,得分高的是求知欲维度,低的是寻找真相维度;医院等级、学历、工作年限、培训次数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有的放矢地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小琴;姚鑫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ICD-10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使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利培酮组使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BRMS总分及减分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是临床上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刘洪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学PBL教学模式对不同人格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否有促进作用.采用改良式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调查问卷(CTDI-CV)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临床医学见习组进行了为期一学期(18周)的跟踪比较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在PBL实施后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而且这种差异与学生的人格特征有交互作用.结论: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张永兴;周栋;王玉元;赵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2年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医学检验专业由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成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学位授予从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发展新形势,从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和素质拓展几方面探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既满足临床需要又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吴晓莉;葛芳芳;王倩蕾;项跃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结合团体辅导对医学生抑郁情绪干预的效果,为干预高校学生抑郁情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135名学生进行调查,初步筛选出A、B类学生300人,再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80名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运动处方结合团体辅导对医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明显的影响,且改善效果与运动处方内容相关.结论:运动处方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更有利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改善.
作者:王建治;王海波;张冰;苏俊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Webquest是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已证明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模式.将“微课”与Webquest相结合应用在医学实践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信息素养,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能力提升.
作者:王红丽;李可胜;唐云云;常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西南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与考核贯穿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的始终,抓住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前全面培训、毕业前技能巩固与强化培训三个重点阶段,初步形成了针对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分段式培训模式,对提高研究生临床操作能力作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郑建惠;黄河清;郭海涛;彭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判断归芪增血合剂对气血两虚型患者是否有治疗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归芪增血合剂治疗组、力蜚能治疗组、益比奥治疗组.运用酶联免疫法及临床常规检查,测定各组患者HB、EPO的变化,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归芪增血合剂治疗组对HB有正向调节作用,力蜚能治疗组和益比奥治疗组对HB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结论:归芪增血合剂治疗组、力蜚能治疗组和益比奥治疗组对癌性贫血气血两虚型患者HB、EPO有正向调节作用,归芪增血合剂优于力蜚能治疗组和益比奥治疗组.
作者:黄笑夏;张济周;白微;叶瑾;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标准化病人(SP)模拟质量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SP的模拟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应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质量评价量表(SQSPS)对某医科大学三所教学医院的临床、护理、麻醉专业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59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被评价者为43名SP.结果:SP模拟质量的总体得分较高(90.15±10.01)分.其中“模拟态度”维度得分率高,“模拟能力”维度得分率低.不同类型SP之间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SP的评分之间存在差异.结论:SP的整体模拟质量较高,不同类型的SP都能有效地胜任模拟病人的工作.学生对SP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后对SP模拟质量的评价应多元化.
作者:陶领伟;林平;仰曙芬;李玲;赵振娟;高学琴;韩永奎;李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步展开,为保证住院医生的整体素质和医疗工作质量,其出站考核十分严谨和周密.在培训过程中引入SP(Standardized Patient)训练法,不但能够巩固和 加强住院医师的基础理论和操作,而且可以提高包括临床诊疗能力、病情观察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任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契约法在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和实践学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某校2009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契约法进行实验室管理与实践练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验室管理更规范,实践练习效果好.结论:契约法应用于实验室开放管理能调动学生自主性,是实验室开放管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作者:代辉娟;史蕾;郑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选修课教育对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行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参加与未参加食品安全选修课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观察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的知行无显著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对食品安全问题等的知晓率明显较高,食用油炸食品的比例明显较低,在学校用早餐、放置食品≤3天等的比例显著较高.结论:选修课教育可有效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行为.
作者:陈江慧;莫宝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院近三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各种血液成份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82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115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中悬浮红细胞66例(57.39%);冰冻血浆43例(37.39%);单采血小板6例(5.22%);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中以发热反应55例(47.83%),过敏反应58例(50.43%),其中发热反应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多见,占92.73%,过敏反应中则以输注血浆多见,占67.24%,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22.41%.结论: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过敏反应为主,其中悬浮红细胞与冰冻血浆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血制品,输注悬浮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则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及血液制品,临床上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作者:沈莉;吴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隐性知识体现了人类思维固有的创造性.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知识资源因素、组织制度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均能产生显著性正向作用,其中组织制度因素影响大,其组织结构机制在统计学上是显效的,并针对性讨论了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作者:李如江;周生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医学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倾向性量表对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有63%的学生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倾向,其中分析能力得分高,寻找真相得分低;批判性思维倾向性与了解批判性思维、成就感、喜欢本专业、阅读科研文献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阅读科研论文可能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谢志芳;曹未;章卫平;朱海英;胡以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基础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四个技术层级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医学院通过教学实践探究了PBL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并展望了信息化教学未来无纸化、与模拟病例向结合的发展方向.
作者:马骏;张艳萍;梅文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PBL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在康复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2010级和2011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各90人.2010级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组织教学,2011级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组织教学.结果与结论: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实验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加;期末考试成绩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临床实验课成绩显示实验组学生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好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说明以PBL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可提高康复物理治疗学教学效果.
作者:陈海丽;舒真谛;蒋松鹤;韩晓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病例分析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各八个班级,其中四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四个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与病例分析法相结合,神经解剖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且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在教学中引入病例分析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教学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多项能力.
作者:李建忠;李明;吴海平;高俊彦;武志兵;刘学敏;李富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导医活动,提高助产学生的职业素质.方法:选取2011级助产专业100名学生,实验组50名学生接受导医实践活动和情景剧表演,对照组50名学生接受传统学习.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测试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素养有所提高.结论:针对助产学生开展导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人文素养,有效地提高了助产学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王小丽;赵风霞;梅一宁;陈莺;姚慧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推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共赢,为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提供了范例.
作者:王瑞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