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良琴
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教学中的基础核心课程,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教学过程,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临床实践的机会,又能使医学课程的教学摆脱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安海燕;郭颖博;郭晓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上海某高校医科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7%的研究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必要,多数研究生认为其对社会责任感等七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有较高促进作用,而影响社会实践效果的因素包含所在年级、性别、参与角色等.提示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深远,充分发挥其作用应施行差别化设计.
作者:白鸽;蒋虹丽;于专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2名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目标管理带教法和传统带教法.结果: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学方法和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管理带教法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作者:郑倩;陈晓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文章针对药剂学远程实验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在网络教学中开设仿真实验的必要性,并就药剂学网络仿真实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设计要点、实践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在医药学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当下,网络教学中的仿真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及实验耗材而无法进行实验的缺憾.在不断壮大的远程教育领域,仿真实验应在药剂学及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作者:张晓霞;朱小宁;刘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健康传播理念对乳腺癌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10级护理专业的320名学生的教学情况,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0名学生,对照组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着重强调健康传播理念,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检查乳腺的方法,并且可以正确指导帮助家人,比较记录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可以充分掌握检查乳腺方法的学生人数,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0.05,实验组中可以正确指导帮助家人检查乳腺的人数远远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护理教学过程中,着重健康理念的传播,可以大大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传播健康的意识,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而可以更好的服务病人,服务社会,值得护理教学的重视和推广.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护理实训课开展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效果研究.方法:实验班采用师生和谐课堂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班认为师生关系和谐(P<0.01),护生的实践能力和考试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提高了护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加国家省护理技能竞赛成绩优异.
作者:周自蕊;罗丽娜;张志贤;李占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222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99.55±27.62)分,得分高的是求知欲维度,低的是寻找真相维度;医院等级、学历、工作年限、培训次数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有的放矢地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小琴;姚鑫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IMB理念和学习的要求是一致的,和见习的独特性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以IMB理念来设计见习带教,就是在实践中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信息,激发其学习热情,并教授良好的行为技巧确保学生高效地学习.三个要素不断重复使学生短暂的学习热情固化为长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技巧上升为自身熟练掌握的学习能力,终实现“授人以渔”.
作者:穆攀伟;王曼曼;陈晓萍;陈燕铭;舒冏;曾龙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LBL联合CBL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八年制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以课堂授课结合床旁教学的教学模式,选择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4-2009级共6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评价,按每个选项的百分比进行数据的描述分析.结果:100%(653/653)的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满意,认为可以提高综合及学习能力;93.7%(612/653)的学生认为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学生考试平均成绩由既往的71.4分上升为77.8分.结论:LBL联合CBL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作者:李蕾;李剑;庄静丽;白皓鸣;王吉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相邻两届学生,实验组39名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54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在学习兴趣、知识拓展、自学能力等方面,认为明显优于和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比例为56.4%-97.4%;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BL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咽科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申金霞;余力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47例,对患者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呼吸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占32.0%和26.8%.而轻度心力衰竭组的冠心病构成比和LVEDD显著低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构成比、呼吸衰竭构成比及LVEE均显著高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受多因素影响,在救治患者时应注意综合考虑其相关的基础疾病.
作者:漆良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ECS在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12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ECS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两组学生都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课后采取课后考核、临床见习考核,实验组学生还进行课后教学评价.结果:实验组课后考核和临床见习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课后教学评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ECS在临床情境的创设、阳性体征的模拟、可反复操作练习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将ECS运用于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能增强学生临床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身体评估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
作者:蒋慧玥;张立力;刘海燕;喻爱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员授课在护士综合素质培养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全员授课成员中15名作为实验组参加院所教学擂台赛,在另外参赛者中再随机抽取1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后通过教学成绩评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05,P<0.05).结论:全员授课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有效保证了授课质量,提升了护士个人素质,也使护理组整体实力得以明显增强.
作者:袁小丽;杨文艳;唐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拉萨市医学实习生的睡眠质量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拉萨市220名实习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拉萨市实习前医学生PSQI总分为(6.02±2.75)分,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5.0%,各维度障碍检出率前三位为日间功能障碍(31.75%),主观睡眠质量(23.81%)及睡眠障碍(18.25%).t检验表明,实习前医学生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与高原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萨市医学实习生整体睡眠质量一般,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比高原大学生差.睡眠质量越差,医学生的焦虑、抑郁越重.学校管理者可采取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等措施以改善医学实习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杨丽君;李晶;张红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选修课教育对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行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参加与未参加食品安全选修课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观察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的知行无显著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对食品安全问题等的知晓率明显较高,食用油炸食品的比例明显较低,在学校用早餐、放置食品≤3天等的比例显著较高.结论:选修课教育可有效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行为.
作者:陈江慧;莫宝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学本科生对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反馈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总共360名本科学生听课后接受问卷调查.结果:理论结合临床举例、提示临床中易犯错误、提示考试内容、教学中插入图片有些和完全同意的比例在护理本科学生和影像医学生分别为98.9%、92.3%、93.3%、98.9%;100%、83.4%、90.0%、90.5%.鉴别诊断自学二者比较(P =0.000).结论: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是有益的,需按照学生不同的评价反馈来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雍桂珍;贺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Webquest是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已证明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模式.将“微课”与Webquest相结合应用在医学实践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信息素养,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能力提升.
作者:王红丽;李可胜;唐云云;常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疮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4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分期、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0.5% VS 3.5%,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90.0%VS 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术室压疮的相关因素,做好相应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淑琼;张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护生对手卫生的知晓度与带教教师对手卫生重视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获取护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执行情况.选取2名带教老师,一人对手卫生比较重视,另一人不太重视,对两名带教老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手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并比较不同带教老师指导下的护生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对手卫生知识重视的老师,其所指导的护生手卫生知晓率、执行率以及调查问卷得分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生手卫生的知晓率及执行情况与带教老师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通过提高带教老师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加强日常的督导,提高护生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陆叶兰;方水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标准化病人(SP)模拟质量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SP的模拟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应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质量评价量表(SQSPS)对某医科大学三所教学医院的临床、护理、麻醉专业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59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被评价者为43名SP.结果:SP模拟质量的总体得分较高(90.15±10.01)分.其中“模拟态度”维度得分率高,“模拟能力”维度得分率低.不同类型SP之间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SP的评分之间存在差异.结论:SP的整体模拟质量较高,不同类型的SP都能有效地胜任模拟病人的工作.学生对SP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后对SP模拟质量的评价应多元化.
作者:陶领伟;林平;仰曙芬;李玲;赵振娟;高学琴;韩永奎;李苹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