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塑料输液瓶吊环的改进

张新颖;孙俊翠;盛超华;孙琴琴

关键词:塑料输液瓶, 吊环, 玻璃输液瓶, 重量轻, 体积小, 应用, 药物, 吸附, 破损, 密封, 临床
摘要:塑料输液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密封好、不掉屑、破损低、对药物无吸附等优点,在临床上逐渐替代玻璃输液瓶被广泛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 例罕见的新生儿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我科于2007年8月5日成功抢救了1例新生儿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方波;王世爱;朱司军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护理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在从事临床护理中接触到的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很多,其锐器刺伤是常见危险的因素,其他的有药物损伤、钝伤/扭伤、放射性损伤和心理性损伤等.

    作者:陈珍凤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防污染便取式高压蒸气消毒筐的制作及应用研究

    目的 为预防灭菌后无菌物品出锅时的污染,方便取物,研制了高压蒸气消毒筐.方法 将100锅高压蒸气灭菌合格后出锅物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锅.观察组应用防污染便取式消毒筐,由灭菌室内取无菌物品直接送入无菌室存放;对照组常规应用消毒车,由灭菌室内拉出锅外移到搬运车上,送入无菌室存放.观察2组无菌物品每锅送入无菌室所用时间,并将2组每锅后一个送入无菌室的标准试验包表面进行采样对比.结果 经细菌培养,观察组污染包2个,污染率4%;对照组污染包49个,污染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用时间观察组8 min,对照组13 min.结论 使用防污染便取式消毒筐能有效预防无菌物品表面再污染,取物方便,省时省力.

    作者:赵玉英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注射用硫普罗宁与痰热清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概率非常高,而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同时或前后经同一个管路进入患者体内,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不良反应.减少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接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6月22日,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硫普罗宁与痰热清注射液连续滴人时出现乳白色浑浊液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玮;付立平;郭娟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临床见习对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

    批判性思维是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和倾向性在内的专业能力[1].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对于护理人员在面对复杂临床环境中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安全有效的决策是非常必要的[2].临床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丰富的环境[3].临床见习又是护生由基础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护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际综合运用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验证课堂知识的实践现场[4].

    作者:亓冬梅;万学英;王有娟;王萍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一种有效减少中成药药液配制过程中产生泡沫的方法

    在内科临床治疗工作中,经常应用生脉、参麦、丹参、血塞通注射液等中成药液,用于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益气活血.但在药液配制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的微小泡沫,静置后不易消失.输液过程中,在输液管壁上形成小气泡,尤其是局部热敷的患者,微小泡沫受热后从药液中逸出,聚积于管壁上,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担心气体进入体内,形成空气栓塞,危及生命,常需要护理工作者将气泡排出,避免意外发生,并向患者解释.

    作者:于爱英;王大伟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使用精细药液过滤器输注果糖二磷酸钠对外周静脉的影响

    目的 探讨2种果糖二磷酸钠输注途径对外周静脉的影响.方法 2007年1-12月特诊外科住院并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外周静脉滴注的136例患者,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实验组在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时使用精细药液过滤器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应用疼痛标尺进行分级后行X2检验,应用INS静脉炎分级标准对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级后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精细药液过滤器可减轻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许静涛;袁宝玉;夏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对四手操作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对四手操作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能顺利开展这项操作技术,进一步改进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2所口腔专科医院、6所综合医院内随机抽取口腔科医护人员114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所得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学历越高对四手操作的认知度越高,医生的认知度和对开展四手操作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护士.52%的医护人员能正确回答实施四手操作的目的 ,46%的医护人员知道四手操作时护士椅位高于医生的椅位,36%的医护人员清楚传递器械时不应跨过患者头部,对于其他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普遍偏低.结论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四手操作,就要有一支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口腔医疗护理队伍,而护理队伍的专业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作者:徐佑兰;杨柳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新生儿食管闭锁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是胚胎时期在食管发育过程中空泡期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畸形[1,2],常见的类型是食管上段闭锁、食管下段有瘘管与气管相通(CrossⅢ型),CEA患儿有出生体质量低、伴发其他器官畸形和化学性肺炎的临床特点[3].该类患儿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且手术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如已患有肺炎手术的困难增大,成功的希望就越小.

    作者:杨佳讯;王彬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外固定架治疗成骨不全性下肢骨折患儿的护理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症.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症,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骨折、蓝色巩膜和听力障碍为其三大特点[1].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和迟发性成骨不全症[2],此病大的特点是下肢骨皮质薄脆[3],可出现反复骨折,尤其是负重的下肢骨,打喷嚏或下蹲即可发生骨折,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骨科2000-2007年共收治5例迟发性成骨不全下肢病理性骨折的患儿,采用半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玲;武忠炎;王瑞玲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健康干预对基层医院护士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行为态度的影响

    有研究[1]表明,医护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患者营养知识的来源之一,其营养知识行为态度(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xAP)不仅对其自身营养状况有重要影响,而且在患者营养教育和营养辅助治疗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营养健康教育能否有效落实与护士营养知识水平、工作态度、自身营养健康行为息息相关.笔者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人群进行有效健康干预,评价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KAP变化,反映出良好的干预效果,为在基层医院、社区更好地推广此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尤荣;朱红芳;吴淑荣;陈敏琴;伍辉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悬挂式吸痰管道冲洗液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套管内与口鼻腔同时吸痰时[1],吸痰管道冲洗液的管理存在着许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弊端.为了降低口鼻腔与呼吸道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我们2007年3月-2008年3月对68例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管道冲洗液采用了悬挂式管理,在临床应用中明显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的交叉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秀丽;宋平平;王立敏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介入手术搁手板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常规手术卧位和使用大型C臂机配套手架固定穿刺手的方法均存在缺陷:(1)我院使用的PHILIPS V5000大型C臂机手术床宽度为55 cm,正常体质量的人平卧在上面双手勉强可以放置,但偏胖或偏瘫的患者双手很难放置,给手术穿刺带来不便.(2)使用C臂机配套手架固定穿刺手时,手架置于穿刺侧肩部,影响C臂机移动和打角度,给介入手术带来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自行设计了手术搁手板,通过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芸岚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双腕关节MRI动态增强扫描中对比剂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及时治疗会有较高的致残率.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和空间分辨力,可以直接显示代表RA病理特征的滑膜增厚和对比剂强化,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1].

    作者:王玉梅;张丽;高小雁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巧制冰袋罩

    自冷式化学冰袋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保存使用方便、制冷效果确切,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物理降温物品之一.其低制冷温度达2~4℃,1 h内制冷温度可维持在2℃以下[1],如直接接触皮肤将引起不适,甚至造成冻伤.既往临床使用时多用毛巾包裹,其缺点在于:冰袋表面易结露,常需更换毛巾;毛巾易松垮、移位且厚薄不均,影响降温效果.为此,我们自2006年开始用一次性扫床巾改作冰袋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雪艾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塑料输液瓶吊环的改进

    塑料输液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密封好、不掉屑、破损低、对药物无吸附等优点,在临床上逐渐替代玻璃输液瓶被广泛应用.

    作者:张新颖;孙俊翠;盛超华;孙琴琴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芒硝外敷加清胰汤灌入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2004年1月-2006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用芒硝外敷加清胰汤灌入对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和抗感染、促进渗液吸收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所仙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袋鼠式护理在早吸吮中的应用

    袋鼠式护理早在哥伦比亚用于促进早产儿的保暖和母乳喂养[1],是指产妇与其早产儿之间尽早、长期、持续皮肤接触.目前袋鼠式护理也同样能用于足月儿[2].2006年3-8月,我院对顺产分娩的161例初产妇,早吸吮时分别采用传统式护理和袋鼠式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春梅;王虹;潘名娥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Excel电子表格在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Excel电子表格在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导管材料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导管室护理管理效率和质量.方法 利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结合导管室工作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系列导管室资料管理工作表.结果 实现了手术资料及介入导管材料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临床科室及患者满意度增加,有效地防止了介入导管材料的报废流失.结论 Excel电子表格在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简化、优化了导管室护理管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质量,促进了科学化管理.

    作者:徐希云;梁永娟;赵庆英;孙洁;张丽萍 刊期: 2008年第29期

  • 胎心入室试验联合人工破膜预测分娩及胎儿结局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胎心入室试验(AT)联合人工破膜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 将2006年5-11月入院后24 h内分娩的658例孕妇(33+5~43孕周)根据胎心入室试验分为低风险组598例和高风险组60例,分析其胎心入室试验、分娩结局、羊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T示515例为反应型占78.27%,72例为可疑型占10.94%,71例为危险型占10.79%;总的新生儿窒息率为6.53%,反应型窒息率为1.94%,危险型为33.08%;羊水污染率反应型为20.97%,危险型为6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风险组孕妇可疑型、危险型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低风险组孕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反应型可预测在以后的4~5 h胎儿在宫内是安全的,胎心入室试验联合人工破膜可预测胎儿预后.

    作者:陈殿红;陈秀俊;刘淑青;滕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9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