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与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刘倩倩;李辉;方晓义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自尊,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状况、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自尊量表(SE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13所高校的3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3313份.结果 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4.6%的大学生有过自杀行为,女生略高于男生,经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性;大学生自杀行为与自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应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测量工具UPI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心理普查,用广州某师范大学2001~2005连续5届新生的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男女同学集中的心理困扰是学习压力,自我认识偏差,情绪起伏敏感;(2)40%的PUI项目有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缺乏自信和情绪敏感等心理困扰显著多于男生,男生比女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表现和对身体、性器官发育的担心;(3)困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在近5年里呈现一致的模式,说明UPI的高选率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延续性.结论 :大学新生心理困扰存在突出的性别特点,近5年呈现连续、一致的模式.

    作者:刘东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期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顶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6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4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心理干预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加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给予PANSS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心理干预组显效195例(68.7%)、有效236例(92.61%),对照组显效172例(60.6%)、有效248例(87.3%),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理干预组产生中、重度抑郁症状者共56例,对照组产生中、重度抑郁症状者共8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李桂林;宗丽春;田淑英;张玉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西省万载县芳林小学爆炸案幸存小学生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

    目的 了解爆炸案幸存者PTSD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根据DSM-Ⅳ有关PTDS的诊断标准,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等,于2003年5月12日调查爆炸幸存者100人.结果 受伤害重的学生比未受伤害的学生发生PTSD的比率高,总的发生率是17.2%.结论 重大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涉及所有的相关人群.对PTDS患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应激源干扰.

    作者:邱育平;张业祥;王艳琴;肖黄宜;孙玲;魏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对某院04级和05级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结果进行年级间、系别间的比较.结果 两个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都较高,分别是44.86%和48.33%,问题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有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等,检出率低的是躯体化因子.结论 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许峥嵘;邵蕴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101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①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等因子上.②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结论 ①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②受不同因素影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

    作者:赵岩;王江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订

    目的 建立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的上海地区常模,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方法 对上海市的3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806名学生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的评定,对其中的47名学生间隔6周进行重测.结果 对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进行了标准化,制定了上海地区常模.信度检验:总问卷Cronbach的α系数为0.79;条目与因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9~0.74;间隔6周问卷总分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2,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48~0.74;效度检验:异常样本与常模样本各因子分和总分差异显著(t=2.07~6.31,P<0.05);SDQ对ADHD儿童的诊断灵敏度52.2%,特异度92.6%,诊断符合率90.4%.结论 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适合于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评估.

    作者: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特点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8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共3份测验量表分别作为评定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结果 ①在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因子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自我效能、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要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采用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方面要显著多于男生;②被调查高中生组与1992年全国高中生常模的比较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和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与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马伟娜;杨惠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与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状况、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自尊量表(SE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13所高校的3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3313份.结果 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4.6%的大学生有过自杀行为,女生略高于男生,经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性;大学生自杀行为与自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应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作者:刘倩倩;李辉;方晓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服刑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名服刑罪犯进行团体测试,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名犯人心理健康各因分子及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尤以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项目评分为著.结论 服刑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异常,提示应注意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

    作者:许燕春;邱鸿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在校大学生恋爱吸引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恋爱相互吸引因素的整体情况并抽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自制的利克特6段调查量表,对武汉地区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PC12.0对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抽取出的5大因子并通过了信度检验;在多元方差效度分析中,性别变量差异较显著.结论 当前在校大学生恋爱相互吸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能力、人格特征、家庭情况、相互感受和价值取向.

    作者:张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的效度、信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量表)在中国医学生中的信度、效度及其参考值范围,进一步研究心理、人格和应对方式等因素与PTSD的关系.方法 采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基本情况问卷.对某医科院校一年级的学生192人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结果 ①PCL-C量表在中国医学院校学生中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②学生PCL-C得分呈正偏态分布,男女无差异.参考值范围为38~47.③SCL-90中偏执、强迫、焦虑三因子得分高,PCL-C得分就高;EPQ中N分高,PCL-C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高者,PCL-C得分低.④SCL-90总分与P分、消极应对、N分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家庭居住城市的学生SCL-90得分低于居住农村的学生.结论 PCL-C量表在中国医学院校学生中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合理.环境、人格等因素影响着人的心理,同时也影响着PTSD的发生.

    作者:杨晓云;杨宏爱;刘启贵;杨丽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警察的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

    目的 以我国警察为被试,探讨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MBI-HSS、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自编工作要求、工作资源问卷对4855名警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要求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资源对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个人成就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资源对工作投入的3个维度都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工作要求或者缺乏工作资源都会导致个体的情绪衰竭,缺乏工作资源是个体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的主要原因;缺乏工作资源是个体工作不投入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姝玥;许燕;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一般健康问卷(GHQ-20)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对一般健康问卷(GHQ-20)在大学生中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方法 选取聊城大学一、三年级的285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整体测试GHQ-20和SCL-90.结果 GHQ-20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低,但其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间隔3周的重测结果表明各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以SCL-90各因子为效标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 GHQ-20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具使用,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李义安;魏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在抚顺市2个街道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280人(收回有效问卷176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老年人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为测评工具.结果 ①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人际、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②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抑郁、焦虑、恐怖有显著正相关(P<0.01);③消极应对方式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有显著正相关(P<0.01-0.05);积极应对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有显著负相关(P<0.01~0.05);④支持利用度与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支持与焦虑、敌对、恐怖显著负相关(P<0.01~0.05);客观支持与焦虑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消极应对方式是首要影响因素.

    作者: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差异;②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分量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将家庭教养方式的几个因子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母的拒绝否认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

    作者:李玲;黄艳苹;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党政干部工作倦怠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研究

    目的 对党政干部工作倦怠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自编的工作倦怠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党政干部进行调查,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党政干部的工作倦怠和组织公民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具有差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倦怠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 要控制和减少党政干部的工作倦怠,鼓励和增加党政干部的组织公民行为.

    作者:高冬东;李晓玉;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职生社会支持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948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团体测量.结果 性别对高职生社会支持利用度有一定影响;生源地不同不会导致高职生在社会支持上产生显著差异;不同抚养者、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高职生的社会支持总体较好,但受到性别,特别是抚养者、年级的影响.

    作者:陈玉梅;高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SDS、SF-36生活质量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心理治疗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活质量除生理机能外,其它指标心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靳素梅;陈晓兰;穆俊林;陈佐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初中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232名初中学生施测普通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 (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2)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生活事件需要透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透过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是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袁立新;曾令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国产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国产奥氮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国产奥氮平或阿立哌唑治疗.采用PANSS、TESS量表和CGI四级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国产奥氮平组与阿立哌唑组8周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国产奥氮平组第2周末的疗效优于阿立哌唑组,国产奥氮平组副反应主要为体重增加,而阿立哌唑组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和震颤,两药副作用不同.结论 国产奥氮平与阿立哌唑的疗效相当,均安全有效,但国产奥氮平起效较快,两药副作用不同,可供不同人群选用.

    作者:韩彦超;李玉欣;任翠玉;宗艳宏;史玲;杨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