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安;魏艳丽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测量工具UPI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心理普查,用广州某师范大学2001~2005连续5届新生的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男女同学集中的心理困扰是学习压力,自我认识偏差,情绪起伏敏感;(2)40%的PUI项目有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缺乏自信和情绪敏感等心理困扰显著多于男生,男生比女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表现和对身体、性器官发育的担心;(3)困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在近5年里呈现一致的模式,说明UPI的高选率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延续性.结论 :大学新生心理困扰存在突出的性别特点,近5年呈现连续、一致的模式.
作者:刘东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因素结构.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对高中学生主观感进行心理建构,在此基础上,拟定了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初稿,然后进行3次的调查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正式问卷由35个项目构成,分属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满意感、学习满意感、身体满意感5个分量表.结论 编制的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反映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全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对高中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发展的诊断与指导.
作者:陈作松;连榕;季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曲唑酮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年龄≥60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将实验组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实验组1)及曲唑酮组(实验组2),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1相匹配的为对照组1,与实验组2相匹配的为对照组2.比较各组之间治疗前后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成分及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1与实验组2 P300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1及实验组2 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1 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实验组2 P2、N2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P3潜伏期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2 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实验组1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实验组2 HAMD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西酞普兰与曲唑酮均有改善老年期抑郁症认知功能的作用,西酞普兰优于曲唑酮.
作者:唐步春;吕振雷;汪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101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①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等因子上.②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结论 ①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②受不同因素影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
作者:赵岩;王江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爆炸案幸存者PTSD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根据DSM-Ⅳ有关PTDS的诊断标准,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等,于2003年5月12日调查爆炸幸存者100人.结果 受伤害重的学生比未受伤害的学生发生PTSD的比率高,总的发生率是17.2%.结论 重大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涉及所有的相关人群.对PTDS患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应激源干扰.
作者:邱育平;张业祥;王艳琴;肖黄宜;孙玲;魏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初中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232名初中学生施测普通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 (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2)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生活事件需要透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透过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是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袁立新;曾令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对偶取样方法对203名贫困生和262名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从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得分来看,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非贫困生.
作者:邓硕宁;廖婷婷;刘文政;叶海燕;程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某些社会学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体随机取样法,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340名大学生.结果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中等程度以上;性别、年级、专业、家庭住址、独生子女、学业成绩、家庭组成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影响;而经济状况对其幸福感水平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P<0.01);进行多重比较表明:经济状况好的比经济较差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性高,大一比大三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性低.结论 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及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易低,社会、学校等各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作者:李银萍;庞庆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国产奥氮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国产奥氮平或阿立哌唑治疗.采用PANSS、TESS量表和CGI四级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国产奥氮平组与阿立哌唑组8周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国产奥氮平组第2周末的疗效优于阿立哌唑组,国产奥氮平组副反应主要为体重增加,而阿立哌唑组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和震颤,两药副作用不同.结论 国产奥氮平与阿立哌唑的疗效相当,均安全有效,但国产奥氮平起效较快,两药副作用不同,可供不同人群选用.
作者:韩彦超;李玉欣;任翠玉;宗艳宏;史玲;杨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状况、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自尊量表(SE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13所高校的3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3313份.结果 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4.6%的大学生有过自杀行为,女生略高于男生,经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性;大学生自杀行为与自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应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作者:刘倩倩;李辉;方晓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对某院04级和05级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结果进行年级间、系别间的比较.结果 两个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都较高,分别是44.86%和48.33%,问题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有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等,检出率低的是躯体化因子.结论 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许峥嵘;邵蕴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948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团体测量.结果 性别对高职生社会支持利用度有一定影响;生源地不同不会导致高职生在社会支持上产生显著差异;不同抚养者、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高职生的社会支持总体较好,但受到性别,特别是抚养者、年级的影响.
作者:陈玉梅;高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以及社会支持和希望水平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用Heath希望量表(HHI)和Brandt和Weinert的社会支持量表(PRQ-85 Part Ⅱ)测量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及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为其配偶(43.12%)、父母(40.32%)及子女(36.67%);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婚姻情况是影响其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并且结婚与单身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r=0.66).结论 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临床护士应关注此方面的情况.
作者:姚晚侠;姚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恋爱相互吸引因素的整体情况并抽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自制的利克特6段调查量表,对武汉地区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PC12.0对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抽取出的5大因子并通过了信度检验;在多元方差效度分析中,性别变量差异较显著.结论 当前在校大学生恋爱相互吸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能力、人格特征、家庭情况、相互感受和价值取向.
作者:张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福建沿海驻军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建沿海某部841名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与国内地方常模及军队常模进行比较发现,驻福建沿海某部官兵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地方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高于军队常模.结论 驻福建沿海部队的特殊政治和地域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他们的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雷勇;陈锦华;高进喜;张雷;程仁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网络过度使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方法 用Beard修订的互联网过度使用筛查标准鉴别2602名上海市中学生,筛选出网络过度使用学生,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其心理特征.结果 ①网络过度使用学生共65人,其中女生16人.②网络过度使用学生与网络正常使用学生在情绪症状、行为问题、过度活动、同伴问题、总的困难及亲社会行为6方面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③网络过度使用学生仅在过度活动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④初中、高中及职校三类学校的网络过度使用学生之间的心理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校的网络过度使用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达到十分异常程度,但仍比网络正常使用学生严重,其心理特征是在情绪症状、行为问题、活动过度、同伴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以及相对缺乏亲社会行为.
作者:杜亚松;黄莉莉;江文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用短程精神分析方法为抑郁症患者进行精神分析治疗,共治疗4周,8次.治疗前、治疗后分别用HAMD量表评定.不用任何药物.结果 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前HAMD27分,治疗后HAMD4分,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四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特点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8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共3份测验量表分别作为评定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结果 ①在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因子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自我效能、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要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采用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方面要显著多于男生;②被调查高中生组与1992年全国高中生常模的比较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和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与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马伟娜;杨惠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一般健康问卷(GHQ-20)在大学生中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方法 选取聊城大学一、三年级的285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整体测试GHQ-20和SCL-90.结果 GHQ-20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低,但其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间隔3周的重测结果表明各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以SCL-90各因子为效标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 GHQ-20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具使用,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李义安;魏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党政干部工作倦怠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自编的工作倦怠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党政干部进行调查,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党政干部的工作倦怠和组织公民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具有差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倦怠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 要控制和减少党政干部的工作倦怠,鼓励和增加党政干部的组织公民行为.
作者:高冬东;李晓玉;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