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于东升;刘永义;侯馥祥;苏日娜;王志纲;王文瑞

关键词:监狱, 服刑人员, SCL-90, 干预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的几所监狱,进行SCL-90量表的评定,考查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结果 发现在服刑期间,样本的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但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心理学意义上的问题,需加以干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的几所监狱,进行SCL-90量表的评定,考查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结果 发现在服刑期间,样本的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但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心理学意义上的问题,需加以干预.

    作者:于东升;刘永义;侯馥祥;苏日娜;王志纲;王文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调查表(CPAN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表(EMBU),随机整群抽取长沙市中小学生46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132名与阴性组312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相关,阳性组的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阴性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显著性.结论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及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潘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期虐待对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元虐待:总分[(15.56±3.64)分与(17.70±3.72)分,t=3.73,P<0.001],11~12岁年龄组的学校情况因子分低于9~10岁组[(4.94±0.76)分与(5.17±0.63)分,t=2.19,P<0.05].除性虐待外,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和总分呈负相关(r=-0.159~-0.410,P<0.05或P<0.01).躯体虐待对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1~-0.201,t=-2.124~-2.433,P<0.05);情感虐待对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9~-0.207,t=-2.141~-2.723,P<0.05或P<0.01).忽视和性虐待对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0~-0.273,t=-2.236~-3.441,P<0.05和P<0.001).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社会能力.

    作者:魏贤玉;朱相华;李娇;杨永杰;田玉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人性哲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用幸福感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和人性哲学,对分层整群抽样选取的1~3年级的260名高中生小团体施测,得到有效问卷242份.结果 ①在生活事件、内控、外控和幸福感各维度上,除外控维度上存在城乡差异外,其他维度不存在城乡或性别差异.②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归因方式、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二者共同解释变异的16.6%,归因方式中学业失败的能力归因和交往失败的运气归因负向预测幸福感;交往失败的努力归因、交往失败的背景归因正向预测幸福感.结论 ①城市高中生和农村高中生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②交往范围内和成就范围内的归因训练的期望归因模式应该是不同的.③人性哲学对个体的幸福感没有显著预测效力.

    作者:刘昌龙;李建伟;谢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护理专业全体在校男生62人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男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各因子中得分显著(P<0.01)高于临床专业学生;护理专业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各因子中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P<0.01,或P<0.05);护理专业男生在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各因子中得分显著高于青年组常模.结论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

    作者:王壮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学生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对548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接纳型在父母的教养类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初中生父母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学生,对初三年级学生的拒绝、干涉程度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对女生的教养方式总体上比对男生积极;②总体上看,同性朋友是初中生社会支持主要的来源,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差异显著.母亲是低年级初中生、女生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同性朋友是高年级初中生、男生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者:马存燕;邹泓;左占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实习护理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

    目的 研究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感量表对21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实习护理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医学生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实习护理生在情感耗竭、消极怠慢和专业效能上的得分比编辑人员的低,差异显著(P<0.001).③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 需进一步纵向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特点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因素的调节作用.

    作者:顾玉春;徐学华;宋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帕罗西汀与西普妙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西普妙对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西普妙组,治疗8周,采用HAMD和TESS量表前2周每周评定1次,后第4、8周各评定1次.结果 帕罗西汀和西普妙疗效相当,在治疗的第2、4、8周其HAMD减分分别为:(3.5±0.8、13.1±3.2、18.9±5.3、21.5±5.6),(5.6±1.1、12.2±3.6、17.9±4.1、21.0±2.4),都有显著差异.副反应方面两药有差异,帕罗西汀在体重的影响、眩晕、头痛方面要明显多于西普妙.结论 西普妙和帕罗西汀一样具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西普妙不良反应要更少一些.

    作者:顾广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学生知识观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知识现在现代的客观主义向后现代的建构主义嬗变过程中大学生知识现呈现出的特点.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的观点,自编了《大学生知识现问卷》,对9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总体在知识观的3个维度上呈现多元化特点(分别占31.5%,36.1%,32.4%);(2)优秀生与普通生在知识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性检验结果P=0.019,P=0.001);(3)不同年级大学生知识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且有的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学生的知识观对大学生的成绩、认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性别、文理科上差异不显著.

    作者:周士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 编制一套能测量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特点的问卷.方法 首先,在对高校教师、大学生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68个学习风格项目;然后,对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进行了项目筛选;后,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 确定了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的3个维度、7个分雏度,共40条项目的问卷结构(因素负荷:0.36~0.71).3个维度累积解释总方差的41.069%,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89,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 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问卷可以用作了解大学生学习风格特点的有效工具,且稍做修改可试用于不同阶段的学生.

    作者:周士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近5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目的 在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形势下,探究真正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方法 就近5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影响因素、研究路径、研究成果等作以综述.结果 近5年来,高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复杂化、消极化、突发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群体特征渐趋明显,如贫困生、女生、成绩落后学生等.结论 提出回归本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作者:王婷;马寅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的影响.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在某大学医科类学生中抽取10个小班38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其进校第一学期末的社会支持情况;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大学四年级时因特网的使用动机,以社会支持总分的下四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与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比较两组大学生的上网动机.结果 两组大学生在学习上网、交易上网、从众上网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的频率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的大学生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高(P<0.05);而交际上网得分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大学生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低(P<0.05);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频率与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大学生相同,但在网上与熟人交流的频率社会支持得分较低者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者低(P<0.05).结论 社会支持不同的人上网的动机存在差异.

    作者:陈新;李凤华;何爱桃;赵英;龙理良;奉水东;蔡练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冠心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现察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冠心痛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疗效相近,但帕罗西汀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结论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冠心病后抑郁一样安全有效.

    作者:秦玉花;陈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

    目的 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的研究,为高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方式问卷》,对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7份.结果 ①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P<0.05),其中,学习策略性别和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学习方法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考试方法性别和年级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学习方式总体水平与会共课成绩和总成绩之间的关系显著(P<0.05),而且与专业课成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且对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普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城市小学生自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城市小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合肥市2所小学848名学生,采用自尊量表(SES)及自编小学生调查表,所得全部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学生自尊均分为29.67±4.73;(2)单因素分析提示在个体、家庭、学校等20多个因素在自尊评分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存在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母子关系、学习成绩、师生关系、有无要好同学等10个因素与自尊评分有关.结论 城市小学生自尊与个体、家庭、学校等许多因素有关.

    作者:夏海森;李晓驷;周晓琴;刘欢;蔡春岚;朱丽;钟慧;吴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一二年级的研究生60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30人,分成5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30人,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信赖他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成人希望特质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t检验对比实验效果.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的自尊水平、社交行为、信赖他人、社会支持、成人希望特质等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

    作者:刘钰;张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大学生逆商的外部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逆商(AQ)的外部因素,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应用路西量表(2002年)调查唐山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31名.结果 大学生逆商指数(AQ)比较理想,低逆商者只占2.78%.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就业前景、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等外部因素都与AQ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大学生逆商(AQ)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家庭教育方式)、学校(人际关系、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和社会(就业前景)三方面.

    作者:马跃;陈长香;张妍娜;田喜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运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研究个性特征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个性特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3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非冠心痛组以典型外倾人格为主,冠心病组以混合型人格为主(P<0.05).结论 不同的人格特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不同的作用.

    作者:薛一涛;吴彤;苏文革;李芮;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昆明市儿童家庭动力学特征调查

    目的 了解昆明市学校儿童家庭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农村、城郊结合部3所学校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共928名进行现场集体调查,对家庭动力学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28名学生中,男孩475人(51.296),女孩453人(48.8%).儿童的性别对家庭气氛、系统逻辑、痰病观念维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家庭的生活环境对个性化、系统逻辑维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对家庭动力学影响较小.结论 儿童的性别、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家庭动力学影响较为明显,而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对家庭动力学影响较小.

    作者:杨丽;姚坚;黄朝红;张轶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虐待经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FS)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SIFS各因子分均低于无虐待组,9~10岁组在学习能力发展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34.20±6.02)分vs(31.85±7.92)分,t=2.26,P<0.05];男女生之间SIFS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SIFS各因子分呈负相关(r=-0.154~-0.513,P<0.05或P<0.01).忽视对大肌肉及平衡、触觉防御及情绪、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1~-0.309,t=-2.126~-4.722,P<0.05或P<0.01);性虐待对大肌肉及平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0.293,t=-2.778~-3.967,P<0.01);情感虐待对触觉防御及情绪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8~-0.201,t=-2.375~-2.771,P<0.05或P<0.01);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水平.

    作者:靳自斌;朱相华;刘华;左晓伟;乔娟;李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