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张会平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护理专业全体在校男生62人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男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各因子中得分显著(P<0.01)高于临床专业学生;护理专业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各因子中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P<0.01,或P<0.05);护理专业男生在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各因子中得分显著高于青年组常模.结论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
作者:王壮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旨在对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概要的介绍与评述.方法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文献资料的回顾,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在幸福的概念构成、测量评估及积极干预方面的主张.结果 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的概念划分为快乐、投入、意义3个层次,并且分别都已有实用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积极干预在建构快乐、投入与意义方面的功效,积极干预将成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有效的补充.结论 积极心理学将有助于拓宽临床心理学的视野,打破仅仅关注于痛苦和如何减轻痛苦的局限.
作者:江雪华;申荷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的几所监狱,进行SCL-90量表的评定,考查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结果 发现在服刑期间,样本的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但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心理学意义上的问题,需加以干预.
作者:于东升;刘永义;侯馥祥;苏日娜;王志纲;王文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学习倦怠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应对风格问卷》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其中表现突出的是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倦怠总得分、情绪低落因子和行为不当因子,均是男生得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的行为不当因子得分显著性地高于大三学生.理科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成就感低因子和倦怠总得分上显著地高于文科.采用控制型应对风格的大学生倦怠得分均低于其他应对风格.结论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不容忽视.
作者:许有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的研究,为高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方式问卷》,对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7份.结果 ①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P<0.05),其中,学习策略性别和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学习方法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考试方法性别和年级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学习方式总体水平与会共课成绩和总成绩之间的关系显著(P<0.05),而且与专业课成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且对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普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现察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冠心痛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疗效相近,但帕罗西汀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结论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冠心病后抑郁一样安全有效.
作者:秦玉花;陈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编制一套能测量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特点的问卷.方法 首先,在对高校教师、大学生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68个学习风格项目;然后,对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进行了项目筛选;后,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 确定了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的3个维度、7个分雏度,共40条项目的问卷结构(因素负荷:0.36~0.71).3个维度累积解释总方差的41.069%,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89,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 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问卷可以用作了解大学生学习风格特点的有效工具,且稍做修改可试用于不同阶段的学生.
作者:周士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方法 采用香港理工大学翻译和修订的CCTDI量表对护理系1、2、4、5年级学生,理工大学3、4年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护理学生批判性思维总分279.52±29.40分,低年级278.48±29.29分表现为负性;高年级280.71±29.65分表现为正性,理工287.27±31.18分表现为正性.结论 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尤其低年级差于理工学生,需加强对其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作者:韩琳琳;陈长香;张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城市小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合肥市2所小学848名学生,采用自尊量表(SES)及自编小学生调查表,所得全部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学生自尊均分为29.67±4.73;(2)单因素分析提示在个体、家庭、学校等20多个因素在自尊评分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存在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母子关系、学习成绩、师生关系、有无要好同学等10个因素与自尊评分有关.结论 城市小学生自尊与个体、家庭、学校等许多因素有关.
作者:夏海森;李晓驷;周晓琴;刘欢;蔡春岚;朱丽;钟慧;吴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调查表(CPAN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表(EMBU),随机整群抽取长沙市中小学生46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132名与阴性组312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相关,阳性组的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阴性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显著性.结论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及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潘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学生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对548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接纳型在父母的教养类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初中生父母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学生,对初三年级学生的拒绝、干涉程度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对女生的教养方式总体上比对男生积极;②总体上看,同性朋友是初中生社会支持主要的来源,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差异显著.母亲是低年级初中生、女生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同性朋友是高年级初中生、男生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者:马存燕;邹泓;左占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逆商(AQ)的外部因素,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应用路西量表(2002年)调查唐山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31名.结果 大学生逆商指数(AQ)比较理想,低逆商者只占2.78%.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就业前景、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等外部因素都与AQ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大学生逆商(AQ)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家庭教育方式)、学校(人际关系、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和社会(就业前景)三方面.
作者:马跃;陈长香;张妍娜;田喜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感量表对21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实习护理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医学生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实习护理生在情感耗竭、消极怠慢和专业效能上的得分比编辑人员的低,差异显著(P<0.001).③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 需进一步纵向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特点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因素的调节作用.
作者:顾玉春;徐学华;宋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不同考试焦虑水平学生的考前威胁感、学习技巧、归因方式间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认知考试焦虑量表等问卷于考试前后分别对622名中学生施测.结果 ①考试焦虑认知成分的高低与考试威胁感强弱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学习技巧优劣存在显著负相关.②高考试焦虑学生的考试威胁感显著强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其学习技巧也显著劣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③高考试焦虑学生比中、低考试焦虑学生显著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存在的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定情境的因索.④女生的考试焦虑认知成分显著高于男生,对考试的威胁感显著强于男生.结论 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其考前威胁感、学习技巧、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陈顺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一二年级的研究生60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30人,分成5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30人,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信赖他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成人希望特质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t检验对比实验效果.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的自尊水平、社交行为、信赖他人、社会支持、成人希望特质等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
作者:刘钰;张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门诊就诊对象一般情况、起病诱因、既往疾病史、诊断、治疗及男女间差异等,为心理咨询门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2002年5月21日~11月28日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门诊所建的189份病历,对其首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被咨询者占65.54%,多于初中以下者(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学生占相当的比例,占已知身份者中38.96%.男性以工作问题为疾病诱因的比例高于女性(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性恋爱问题为疾病诱因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婚姻问题为诱因的比例低于女性(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性家庭问题为诱因的比例低于女性(P<0.05),差异有显著性.被咨询者首诊时病程在10年以内的占96.76%;共有25.93%被咨询者既往经过治疗;既往慢性或严重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依据CCMD-3诊断为神经症者占被咨询者中38.10%,心境障碍占被咨询者中19.46%(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心境障碍、神经症总例数占建门诊病历的被咨询者中70.90%;治疗方案:138例(73.02%)皆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用单纯心理疏导占121例(占138例中的87.68%).结论 心理工作者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男女心理咨询、干预应有不同侧重点,治疗中注意提高心理治疗质量.
作者:程赓;沈怡芳;范习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在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形势下,探究真正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方法 就近5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影响因素、研究路径、研究成果等作以综述.结果 近5年来,高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复杂化、消极化、突发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群体特征渐趋明显,如贫困生、女生、成绩落后学生等.结论 提出回归本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作者:王婷;马寅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文在充分肯定近十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突飞猛进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当今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存在的心理测验化、心理知识化、思想政治化、生物医学化、感情色彩化、包办代替化、非专业化和固定模式化8个主要误区的表现与危害,从而为心理咨询工作者超越这些误区,促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钱福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个性特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3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非冠心痛组以典型外倾人格为主,冠心病组以混合型人格为主(P<0.05).结论 不同的人格特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不同的作用.
作者:薛一涛;吴彤;苏文革;李芮;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的影响.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在某大学医科类学生中抽取10个小班38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其进校第一学期末的社会支持情况;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大学四年级时因特网的使用动机,以社会支持总分的下四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与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比较两组大学生的上网动机.结果 两组大学生在学习上网、交易上网、从众上网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的频率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的大学生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高(P<0.05);而交际上网得分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大学生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低(P<0.05);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频率与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大学生相同,但在网上与熟人交流的频率社会支持得分较低者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者低(P<0.05).结论 社会支持不同的人上网的动机存在差异.
作者:陈新;李凤华;何爱桃;赵英;龙理良;奉水东;蔡练功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