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峰;何少娟
目前护理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与临床教学老师有关,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患者方面的因素.文章将从护理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入手,给出护理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全面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黄婉儿;黄舜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文章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性质和要求,比较分析了临床医学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培养模式,对于更好地分类培养研究生,满足社会对不同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连铸淡;陈新超;徐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模式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结果:观察组综合满意度、护患纠纷投诉率、护理质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失眠、情绪烦躁、腹胀便秘、腰背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增强患者的护患沟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国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以广东药学院为例,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医药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结合区域医药卫生领域发展趋势及学校具体情况,把专业体系看作有机整体,分别从核心专业群、交叉融合专业群和延伸专业群三个部分对专业体系进行分层分类建设并分析该专业体系的优势和初步的建设成效.
作者:陈思东;王益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总结医源性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5月,我院诊断为医源性肝功能异常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肝功能异常病因多样,主要为药物36例(占59.02%)、外科手术20例(占32.79%)和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占8.12%).结论: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和治疗方式,能有效防止医源性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作者:赵洁;傅文安;王红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分析传统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弊端,阐述了实验课程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分层次开放实验室,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手段,促进医学生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积极探索新型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者:唐双阳;李乐;余敏君;张愉快;胡四海;王可耕;粟盛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层次带教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进行实习、进修的80名临床轮转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组)40名和观察组(分层次带教组)40名,后将两组轮转生的手术操作能力、腹腔镜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异位妊娠知识掌握情况及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操作能力较好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腹腔镜相关知识点及异位妊娠知识良好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学习积极性好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层次带教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带教中的效果较佳,值得在带教中进行应用.
作者:陈素华;傅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医学人文资源是指那些以人的知识、精神和行为为内容,体现着生命理念、医学道德、健康价值等内容的资源.它存在的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包括物质的或精神的,校内的或校外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素质性的或条件性的等.它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穿越时空的渗透性和使用价值的广泛性,对医学生有重要的精神性价值和功用性价值.
作者:祝世娜;詹碧华;黄淑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dve densito-graph analyzer,DDC分析仪)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采用DDG-3300k分析仪对我科53例肝脏手术患者进行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indo cye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ICGRl5)检测,并加强检测前健康教育,注重检测中、后的护理.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测;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DDG分析仪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具有安全、方便、微创的优点,正确的护理操作能保证检测的顺利完成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患儿手足口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0%,病程短;对照组为70.5%.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可提高治疗效果,且病情短.
作者:李巧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跨学科专业强调多学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其符合当代学科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趋向.我国高校跨学科专业在专业设置、科研基础、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提升跨学科专业水平.
作者:王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损伤的MPd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例踝关节损伤病史、经临床及手术证实为跟腱损伤病例的MR表现,将MRI观察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诊断跟腱完全撕裂10例,部分撕裂15例,MRI表现为跟腱增粗,跟腱内信号增高,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手术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为完全撕裂12例,部分撕裂13例.结论:MRI对跟腱撕裂的部位、程度做出准确判断,直接显示跟腱内信号变化并提供丰富的信息,对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毛声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教育理念的融合与资源的共享是当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流.通过研究英国高等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办学层次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建立与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并将他们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应用到我们的医学教育的改革中来,从而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丁晶;周志尊;杨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60例和护理人员10名,依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批判性思维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急救物品完好率、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管理中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判别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文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引导医学本科生进行科技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着眼课外,营造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立体空间;加强实训,锤炼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培养医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孟庆建;苏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调查筛选出高应激者,探讨其焦虑、躯体症状变化特点.方法:使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考试应激躯体症状问卷于第二学期末在8个班女性护生中筛选出高应激者,第三学期末再次评估.结果:两次调查比较,焦虑、躯体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部、注意记忆力、消化系统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系统、睡眠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学生高应激状态可缓解,对于不能缓解的学生,应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王芃;赵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妇产科教学改革提供方法.方法:将2007级助产专业1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研究性学习指导;将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并对两班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论文撰写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李丽琼;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PBI(Problem-Based Leam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临床医学教育.但是目前没有适合PBL的教材,所以案例是PBL课程的核心,PBL案例的编写是实施PBL教学的关键,它需要编写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知识结构和较好的写作功底.PBL案例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医学生所学的群体保健、人的行为伦理、生命科学三方面的知识,又要创造情境,有故事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的每一幕都有学习提示或问题,督促学生确认学习课题,有目的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探讨.系统的PBL案例可以为PBL教材的形成打下基础.
作者:段亚平;曲妮;李勇;格桑曲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为了探讨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06、07级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中分别选择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法、比较影像学诊断法、循证影像学诊断法、多媒体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及综合影像诊断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法.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教学总量增加,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差异.教学效果问卷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目标,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姜慧杰;赵德利;李金平;黄亚华;王金娥;李大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国家助学政策体系是一项社会福利政策,其政策资源也内在地隐含着教育性质和育人功能.当前国家新助学政策在加强经济资助、引导教育结构优化和人才合理分布的导向功能明确,也存在育人导向缺失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国家助学政策育人导向功能,更好地为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作者:粟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