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省古蔺县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

刘裔涛;刘书铭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状况, 孤独感, 社会期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发达地区进城务工,同时进城务工人员留在农村的子女的生活、教育等同题也日渐凸显,即留守儿童问题.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古蔺县部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期望进行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网络的急救医学教学方法改革

    融教季、科研与临床工作为一体的急救医学网站建设是急救医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提高急救医学教学质量和急救医学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武;王庸晋;宋晓亮;王金胜;张栋;刘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卫生管理本科生专业见/实习带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卫生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自身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该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考和见解,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大钺;史新亮;杨素清;钟旋;刘秋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

    文章针对医学生对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课程兴趣不足、学习吃力等教学难点,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考试和作业中反映出学生概念清晰,基本掌握了本课程的重点和知识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渝;高加蓉;郎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预防医学专业现场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历经了20年的预防医学现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形成特色.文章从办学模式、基地遴选、教师遴选、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该基地的建设模式与实践情况.

    作者:郭秀花;王嵬;郭爱民;苏建辉;吴爱南;谢德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

    在口腔专业2006级、2007级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总结从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点,为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点经验.

    作者:田智慧;吴补领;高杰;刘道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组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探讨

    目的:探讨小组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01-2002级护理本科生(沿用传统教学法)编为对照组,2003-2004级护理本科生(采用小组教学法)编为实验组.结果:期末考试成绩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呈正相关(P<0.001),对实验组学生做问卷调查,92.5%的学生时小组教学法的效果给予正性评价.结论:小组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李妍;韩志敏;陈海英;谷岩梅;马京华;丁树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比较和分析,研究探索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方法:调研国内外高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列举分析了美国及我国5所高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结果:国外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统一,层次清楚,专业特色明显.国内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缺乏统一性、专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各院校自成体系.结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仍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完善.

    作者:何朝珠;李鸿艳;衣玉丽;毕瑞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爱丁堡大学本科护理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借鉴

    文章在基于对爱丁堡大学本科护理教育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护理教育应创新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以及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等五条建议.

    作者:沈翠珍;Graeme D Smith;彭美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预防医学类大学生实验课自主学习状况调查

    现代医学人才应当既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自主性学习模式有着独特的效果.通过对预防医学类大学生实验课自主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在预防医学类大学生中开展自主性学习实践显得非常必要,应积极探索培育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明;莫宝庆;蔡云清;胡春艳;王心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调查与探讨

    医学院校设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和探索,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个专业建设尚不够规范.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认知度、人才的需求度、需求方向及知识结构的角度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积极探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考证运动与医学相结合的新办学模式的社会性、适应性,为医学院校专业建设模式提供借鉴.

    作者:孙建翠;亓建洪;于学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引导研究

    如何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分析和探究.文章从贫困生现状着手,通过分析此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探求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正确教育引导方法.

    作者:刘文伟;张锡钦;李恬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

    为了解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对设有该专业的30余所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进行网上调查;井通过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作者:吴正荆;王丽伟;孙丽;牟冬梅;曹锦丹;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普通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研究

    文章对国内十所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了比较,分析了他们的相同、不同点,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几方面问题,并试图为拟订科学规范合理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俞爱月;王岚;王建华;夏国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解决临床实践教学的困难,学院于2005年建立了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4个实验教学体系及10个实验教学模块.经过实践,逐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完善、科学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了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规范化教学和管理.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使先进的临床实验模拟教学设备与临床资源相互结合、综合利用、优势互补,将有效地保证医学教学质量,促进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李剑锋;白露;徐云燕;岳凤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改善实习医生与病人语言沟通的临床教学实践

    在训练实习医生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时,给医生设定5个层进式问题为结构的对话模式,包括:1.(病人)现在怎么了?2.(病人)将会怎么样?3.如何改善(病人)目前的情况?4.我(医生)要怎么办?5.你(病人)要怎么办?并采用做中学的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可改善实习医生和病人语言沟通.

    作者:朴元林;梁晓春;孙连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儿科学本科见习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儿科学本科见习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比较中国内陆省份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儿科学本科见习教学之间的差异.结果:香港大学临床儿科学见习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目的简单,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考试形式简化.而中国内陆省份各医学院临床儿科学见习课则设立了脱产教师制度,但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尚有待加强.结论:中国内陆地区医学院可能还需要在课程体制上尝试进行一些改革,并注重解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作者:黑明燕;赵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深化高校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相互关系,明确职责和权利;健全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提高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管理的配套制度,真正实现较院二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作者:胡一平;张如松;成信法;李范珠;朱乔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药学专业开展药理学开放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人才意义重大.在药学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药理学开放设计性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论文等教学环节,探索药理学开放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并对这一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思考.

    作者:马剑茵;王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与设想

    在已修完机能实验学课程的2002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中,随机问卷调查250名.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其效果明显.提出今后进一步改革的设想.

    作者:张红英;朴日龙;李迎军;金秀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理学课程对提高医专生积极心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运用积极型心理试量量表,从自尊、生活满意度及求助意识三个方面研究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对促进医专生积极心理变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76名医专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学生通过系统的心理学课程学习之后,采用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CL90和自制量表对两组学生施测.结果:试验组学生在自尊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试验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求助意识方面两组学生人数比例相差悬殊,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结论:系统的心理学课程学习能提高医专生的自尊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并极大提高学生的求助意识,有利于改善医专生的心理生活质量.

    作者:张建荣;周文霞;李显文;何贤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