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静;赖峰
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肝脏疾病的显影越来越清晰,然而对有些肝脏疾病,超声仍然不能准确判断其性质.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型造影剂的问世,使肝脏疾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明确诊断的要求.声诺维是新型第二代造影剂[1],2004年我院被确认作为首批此类造影剂的使用单位,将声诺维应用于肝脏超声的诊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而护理配合在保证造影的顺利进行,造影剂的良好显影以及协助准确诊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2004年12月-2005年2月,我院对52例患者肝脏超声造影中的护理配合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莉;宁菲;杨艳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及免疫调控作用,是至今惟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HBV感染治疗的药物,目前正广泛用于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1],临床上多采用皮下注射方法,但其疗程长,注射次数多,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注射部位疼痛、皮肤淤斑、硬结等诸多问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我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采用α-干扰素垂直皮下注射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冉琼;李龙琼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病房管理中,沿用多年的床头卡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小小的床头卡引起不小的负面效应.设置床头卡是医院治疗和护理工作规范化的一项内容,也得到大多数患者的好评,但也有个别患者不愿意在住院过程中让他人知道个人的信息,特别是诸如病理生理上的缺陷、有损个人荣誉的疾病,部分患者或陪人趁医护人员不备屡次撕掉或藏匿自己的床头卡.已是摆在护理管理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床头卡是否侵权,床头卡应不应该挂,怎样设计才更人性化、科学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典素贞;杨光云;李香琴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输液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操作,输液疼痛在临床上历来不可避免,严重影响了患者对医疗干预的接受程度,有时甚至成为患者拒绝输液治疗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为了减轻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减少患者的痛苦,体现对患者人性化的关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科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2005年4月21日起对前来输液的患者试行采用无痛护贴,观察患者接受输液时的疼痛程度变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景艳;韦亚琴;顾文珠;张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2002年,我科开始在神经内科5个病区开展实施护理提示制度,疏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强化了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保证了护理团队的信息通畅,促进了护理团队的高效运作,有效防范和减少了护理缺陷,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了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秀兰;梁建姝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995年至今,笔者在接诊室接待住院患者上万例,发现通过入院宣教,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就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使患者学到了有关医疗保健和疾病的预防知识,同时也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梅;丁文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及时、方便、准确地监测烧伤患者的血糖变化,为正确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同一血糖仪同时分别检测同一患者的静脉血糖值与末梢血糖值,共采集了71例烧伤患者和50例门诊患者的血糖数据,进行自身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静脉血糖值与末梢血糖值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之间呈直线相关,烧伤患者的相关系数r值=0.939,门诊患者的相关系数r值=0.916;烧伤患者的回归方程:Y=0.889+0.959X,门诊患者的回归方程为:Y=0.211+1.069X.结论将血糖仪检测的患者末梢血糖结果代入上述方程,换算成静脉血糖值,判断血糖水平较准确.
作者:唐贯文;王丽娟;利金彩;朱文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历来都非常重视护理技术操作,自1990年三甲医院等级评审开始,全院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出台后[1],除了进一步规范医嘱的执行,护理部重点抓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操作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隐患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标准化护理操作的考核.现将我院2003年及2004年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作一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向代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国外报道为9%~70%,国内报道为43.1%,死亡率高达50%~69%[1,2].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离不开膨肺等胸部物理治疗手段[3],需频繁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本研究选择2003年9月-2005年2月120例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患者,观察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不同消毒周期与V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合适消毒周期,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根莲;贾旭升;韦晓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不同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学科为课程设置基础、以授课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护理教育方法.PBL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公认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得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WHO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在当代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汝华;管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县2002年以来,对此类患者采取集中规范化治疗.为探讨家庭护理与疗效的关系,2003-2005年,我们从防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抗酸菌涂阳患者,实施家庭护理远程管理,通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琼;郭仰霖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给患者心理、生理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宗旨.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契约式教育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健;丁红琴;李振华;王玲俐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的可行性,在保证安全、理想的静脉通道的同时尽可能地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 40例病例中早产儿22例,重症新生儿18例.40例患儿分为2组,未开展本技术前置PICC管者2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例早产儿或重症新生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左右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的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和所耗费用.结果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完全可以达到PICC的理想静脉通道的效果且费用低.结论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是科学、实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荣静;赖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指压按摩法防治持续注射阿托品致肠麻痹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指压按摩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肠麻痹发生例数以及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肠麻痹发生例数、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指压按摩法可有效防治持续注射阿托品导致的肠麻痹.
作者:刘玉峰;李萍;梁培芹;李桂凤;杨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近几年,国内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调查分析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方面[1~3].近2年,也有通过直接测定护理项目(包括直接、间接)所需时间来计算护理人力的研究[3,4],但未见采用患者分类系统来测算护理人力的报道.美国的罗斯麦迪可斯量表-患者分类系统(rush medicustool-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RMT-PCS)从患者情况、基本护理及治疗需求3大方面[5]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合乎护理工作的实际内涵.为此,我院对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病区运用罗斯麦迪可斯量表-患者分类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并计算出总护理人力,受到了很多启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涯琳;胡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2005年12月肝病中心收治的98例重型肝炎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心理行为的方法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戊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误食某些野生蘑菇会导致毒蕈中毒.近年来,此类病例在儿科中偶有发现,症状十分复杂.毒蕈内含有毒蕈碱、毒肽、毒蕈溶血等物质,只有部分毒蕈经高热烹调后可以解毒,但大多数毒蕈用此法难以去掉毒性.上述有毒物质不仅能引起胃肠反应,还能损伤内脏.2000-2004年,我科对4例毒蕈中毒患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冬蔚;叶白如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现代管理学认为,在人、才、物诸要素中,人是重要的因素[1].重视对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模式的研究,充分了解其内在规律,科学进行管理,才能使管理工作取得佳效果.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对护士的职业心理需求等级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当代护士职业心理需求的特点,为护士职业教育及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新爱;张浩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随着各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不断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但任何一种抗肿瘤药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急性和慢性毒副作用,尤其是烷化剂的诱癌作用早被人们所认识[1].目前由于各级管理机构对抗肿瘤药物对健康带来的职业性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同,临床在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给广大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了新的职业性危害.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性危害,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管理,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抗肿瘤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影响等相关因素、防护对策、规范管理的措施等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庆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此操作为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其中以鼻胃管置入为关键.鼻胃管置入方法较易掌握,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适使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现综述如下.
作者:庄淑梅;王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