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护理

盘雪梅;蒙小燕

关键词:胫骨近端, 膝关节置换, 骨肿瘤,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并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29例患者平均随访4.2 a,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24.13%;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34%;膝关节平均屈曲96°,伸直可达180°.结论对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和证实中医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黄疸消退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早产儿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给予按摩,3次/d,15 min/次,共15 d或以上,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但不进行按摩,2组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大小便次数、摄入总量及黄疸指数.结果实验组生长发育及黄疸消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黄疸消退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美凌;陈丽萍;林冰清;冯崇廉;李于凡;谭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致肝区皮肤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肝动脉化疗栓塞(简称TACE)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多采用碘油混合化疗药物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用明胶海绵栓塞近端肝动脉,切断肿瘤组织的血供,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常见的并发症有股动脉穿刺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异位栓塞等,但化疗栓塞药物致肝区大面积皮肤损伤,临床非常少见,文献亦未见报道.近期我科发生1例TACE治疗后出现肝区大面积皮肤损伤的病例,经及时处理,19 d后皮肤损伤部位痂皮脱落,21 d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小芹;江志荣;罗莎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老年精神科护理的规范化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尤其面临着管理的挑战.管理是比科技、劳动、资本更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而规范化管理又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手段之一.因此,在老年精神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自觉实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此就老年精神科护理的规范化管理作些探讨.

    作者:李岚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患者对疼痛感受性关系的探讨

    传统的静脉穿刺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致使对穿刺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为探讨如何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我们以传统穿刺为对照,增大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并快速进针改良的穿刺方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凤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护理科研流程管理

    目的探讨护理科研流程管理,促进护理科研工作开展.方法建立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健全组织机构,选用具有科研与写作能力的护理骨干参与,发动全员,聘请专家教授为指导老师,定期讲学、讲评,督促和指导护理科研与写作.结果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兴趣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结论加强护理科研的整体规划,使护理科研取得了成效.

    作者:李满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1例观察失误教训分析

    护理学科的进步,不仅需要从实践中的成功方面进行研究,积累大量的科学理论、技术、经验,而且还需要从失败的反面进行探索、总结,以吸取有益的教训[1].为了使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和防止失误,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现将临床护理中发生的1例观察失误报道如下.

    作者:卢丽琴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护理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并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29例患者平均随访4.2 a,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24.13%;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34%;膝关节平均屈曲96°,伸直可达180°.结论对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盘雪梅;蒙小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护理7例

    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不能直接缝合,需行肌腱或韧带移植修复.关节镜下行自体髌骨韧带、股薄肌腱或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是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方式[1].由于取自体韧带或肌腱可造成新的创伤和取材并发症,2003年11月-2004年7月,我科采用同种异体韧带关节镜下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的优点,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英;李润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护理25例

    脑脊液鼻漏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2%~9%[1].脑脊液鼻漏多见于前颅底骨折,发生率高达39%[1].急性期脑脊液鼻漏大多在1周左右自行封闭愈合,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外伤后数月至数年出现,常迁延不愈,时停时漏,可导致颅内感染,反复发作性脑膜炎,临床的观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997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对25例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心理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对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支持组增加心理干预,用Barthel指数、3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以及临床功能改善情况作为治疗效果的测查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氧疗知识掌握程度、3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心理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普及氧疗知识,对提高COPD患者氧疗的依从性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洪贵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蛛网膜下隙再出血预防中的循证护理

    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中崭新的学科,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趋势.受它的影响响,循证护理也得以迅速发展,这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危险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危险的因素[1],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护理SAH患者过程中引进了循证医学的理念,以探讨循证护理在蛛网膜下隙再出血预防中的作用.

    作者:杨丽华;陈秋月;柯绍发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护理86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通常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成,特别是在海拔3 000 m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COPD发病率高,以老年人为常见,且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当并发肺部感染时,老年人肺功能低下,咯痰无力,痰液阻塞气道,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早期控制肺部感染,做好排痰护理,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提高高原地区COPD伴肺感染抢救成功的关键.2002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内科共收治了86例COPD伴肺感染的患者,除2例呼吸衰竭及1例窒息死亡,其余83例均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牙垫的新用途

    临床上,牙垫通常是用于气管插管患者支撑牙咬牙合面,防止患者咬扁气管插管以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笔者在多年ICU的护理工作中,发现牙垫除了上述功能外,还有以下作用,并因一次性使用,杜绝了交叉感染.

    作者:朱小兰;王俊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分娩痛使许多产妇心有余悸,如何使分娩在无痛、放松的环境下进行,是广大产妇、家属及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于2003年11月开始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旭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护士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1].从而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本文就其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方咏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恶性肿瘤的观察与护理15例

    目前肝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局部或全身化疗等,尽管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术后5年复发率为43%~61%[1].为预防术后复发,治疗中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2003年7月以来,我院开展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谭李军;唐黛青;任碧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烧伤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7例烧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结果烧伤患者的总均分和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以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为著(P均<0.05).不同性别患者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中,工伤、医保患者在躯体不适、敌对、恐怖3个因子上的评分高于自费患者(P均<0.05).自费患者在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高于工伤、医保患者(P<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组在躯体不适与敌对2个因子上的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均<0.05).而在偏执因子的评分,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组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均<0.05).结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的前提,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及行为护理干预是保证烧伤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

    作者:余志华;阳世伟;李旭春;王玉芝;陈晖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指标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常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而营养状况恶化与病情加重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1].因此,目前认为对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早期的急救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给予营养治疗[2].2004年12月-2005年3月对5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康复状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晋平;高翠云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观察与护理11例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创伤大.Masura等[1]于1998年报道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获得成功以来,介入治疗PDA的技术日趋完善.该项技术因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易于操作,效果肯定,患者与家属更易接受,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我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11例PDA患儿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百玉;张三强;王乐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落实《护理常规》对护士专科知识的影响

    目的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患者满意度.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以广东省卫生厅制订的<护理常规>为蓝本,结合专科新业务新技术,制订各专科的护理常规,护理部在每月对全院31个专科病房质量检查中,设专项检查专科护理常规落实情况.2004年12月随机抽查全院各科护士291名,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试;在2003年1月和2004年12月分别对全院31个专科病房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各310份作对照分析.结果担任责任护士2年以上的护士成绩与未做过责任护士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性,t值=4.06,P<0.05;大专护士成绩明显高于中专和本科护士,大专为(84.82±8.11)分,中专为(76.15±14.67)分,本科为(79.97±12.79)分,F=3.77,P<0.05;本科与中专护士成绩差异不明显;患者满意度由95.0%提高到98.6%.结论落实专科护理常规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理论水平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先;阳世伟;郑碧霞;常香慧;陈晖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