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杨海荣;石国兴

关键词:自尊,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4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73份.结果①性别、家庭气氛等因素在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家庭气氛和睦的学生得分高于争吵的学生.②自尊、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心理健康呈中等程度的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④自尊、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自尊、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4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73份.结果①性别、家庭气氛等因素在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家庭气氛和睦的学生得分高于争吵的学生.②自尊、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心理健康呈中等程度的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④自尊、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自尊、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杨海荣;石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查49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为测查工具,同时针对大学校园中学生自杀现象单独设计一条调查项目,统计得出具有自杀意念的本科生人数(75),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组设为研究组A1,其他418人为对照组A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式,探讨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本科生SCL-90的高分因子前3位是强迫(1.88±0.59)、人际关系(1.73±0.58)和抑郁(1.66±0.56);性别、专业组间均值比较差异不显著;研究组A1与对照组A2各因子均分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大本科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现出轻度心理不适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在校期间产生自杀意念的学生心身症状较为严重,需要特别注意和关心.

    作者:申小莹;高志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探索,总结和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方法对每一级组织的设立与人员配备,成员的培训与要求,工作的范围与职能,机制的运行与组织协调等进行比较详细地论述.结论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崔建华;张学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全面地定量评估独生子女大学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青岛大学师范学院85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114名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师范大学生的CMI身心健康总分(A-R)、心理健康分(M-R)及A-L各项因子分值均不同程度地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结论独生子女师范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作者:樊晓光;周东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喜普妙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喜普妙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喜普妙组(32例)和阿米替林组(32例),分别给予喜普妙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喜普妙与阿米替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副反应轻微.结论喜普妙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效果肯定且副反应少,特别适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作者:杜春燕;车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84例冠心病患者心理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对躯体疾病的影响.方法本文分别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84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9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在EPQ分析中研究组女性E分显著低于对照组,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男性E分和N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SCL-90因子分析中研究组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冠心病患者情绪不稳,男性性格外向,女性性格内向,且存在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应加以关注.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躯体化障碍症状特征及治疗

    目的了解躯体化障碍症状特征及氯米帕明对该病的疗效.方法对7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患者,于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分别进行SCL-90评定.口服氯米帕明治疗6周,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躯体化障碍者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升高明显,口服氯米帕明6周后总有效率为89.2%,治疗前与治疗后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米帕明对躯体化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焦虑、抑郁情绪有缓解作用.对躯体化障碍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刚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典前与非典期间大学生生活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非典隔离期间对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态度.方法非典前和非期期间用同一组问卷对同一个群体5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隔离在校园中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和非典前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提高;与非典前相比,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支持的态度、感受和行为方式更积极,学生生活压力显著降低.结论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对改善大学生对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态度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石秀杰;王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方法利用自编的4个量表和2个已有量表,对全国11所高校的747名贫困大学生和903名非贫困大学生施行测试,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在人格测验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自卑、焦虑、成就动机、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内向与外向、新环境中成长力、恃强性、幻想性、世故性、自律性、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人格成因测验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经济水平、身材相貌、业余爱好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人格类型测验中,除聪慧性、幻想性、实验性外,其余各因素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贫困大学生教育对策的测验中,勤工助学、奖学金、团体活动、同学朋友的帮助、毕业分配前景等因素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①贫困大学生总的人格特征为自卑和成就动机强;②贫困大学生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自励奋进型、自信上进型、自卑拼搏型、自卑挣扎型、自轻自弃型;③经济因素在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到了突出的重要作用;④勤工助学、奖学金、团体活动、同学朋友的帮助、毕业分析前景等因素是重要的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策略.

    作者:孔德生;杨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安市初中生需要结构特点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城市初中生的需要结构.方法采用问卷辅以访谈法,对西安市411名初中生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西安市初中生的基本需要可细分为15种.②较之内部身心发展特点,外部因素更容易影响初中生的需要形成及其重要性.结论教师及家长应对初中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予以重视.

    作者:邱香;牛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特征.方法运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LES,CS,SSS,SAS,SDS)测定30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银屑病患者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和抑郁为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有利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社会特征,可对病人进行一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李卫民;王高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年民工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城市中青年民工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SAS、SDS对106名城市中青年民工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民工心理问题发生率占60%,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等,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6.9%.结论城市中青年民工具有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方法借鉴相关认知理论,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归因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杀者普遍存在消极、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由于其认知歪曲而产生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终导致其自杀行为.结论针对大学生自杀者的认知歪曲,可采取以下认知策略进行干预:①平安渡过自杀危机;②认识自我;③改变自我;④帮助干预对象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

    作者:管晓琴;吴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EPQ、社会支持和社会期望值量表对263名小学教师进行评定.结果①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检出率排前几位的为强迫、偏执、抑郁、人际关系,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因子所占比较小.②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存在显著差异;除偏执因子呈明显性别差异,其它各症状因子性别差异不显著;已婚和未婚不呈现显著性差异.③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症状因子与神经质、精神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教师类型等因素关系较大且较普遍.结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根据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加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倪林英;吴志民;雷良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IL-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对41例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IL-6血浆水平,用健康儿童少年作对照,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4、8周末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呈正相关,治疗后4、8周末一般病理分减分率、治疗后8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与IL-6减分率呈正相关.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血浆IL-6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强;郭敬华;郭素芹;成军;杜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93名大学生SARS流行期与流行期过后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SARS流行期与流行期过后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93名大学生在SARS流行期和SARS疫情解除后4个月两次进行测试,SARS流行期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及疫情解除后4个月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ARS流行期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较国内常模高 ,除躯体化、人际关系2个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疫情解除后比较,除焦虑、恐怖2个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疫情的解除,大学生的恐慌心理虽然逐渐减弱并消失,但大学生在SARS过后仍保有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给予心理干预.

    作者:王萍;赵敏;赵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男女学童攻击行为的路径分析

    目的考察男女学童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学童攻击行为的预测路径.方法以164名学童(男96名,女68名)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攻击行为量表>和<攻击性观念量表>的测量.结果学童的攻击行为与自身的攻击观念、受欺负状况、玩玩具武器状况及父母的攻击观念相关;学童的攻击行为有几条显著的预测路径,且男女学童攻击行为的预测路径不同.结论男女学童的攻击行为与诸多因素有关,且存在不同的预测路径.

    作者:刘建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合并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合并抗精神病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分别为心理护理并抗精神药物治疗(研究组)和单用抗精神药物组(对照组).采用BPRS、SAN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4周末、8周末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8周时SAN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合并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优于单用药组,起效快.

    作者:王兴成;任希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银屑病患者家庭心理氛围与其病情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以及患者的家庭心理氛围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自评焦虑量表(SA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等心理测量工具对廊坊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银屑病患者30例及家属30人进行了测试.结果银屑病患者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述情障碍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的得分和家属得分均无显著差异.但患者和家属的述情障碍量表的得分与焦虑和抑郁均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数均与家属的积极应对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家属样本中,焦虑和抑郁与积极应对呈较高的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和家属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负性情绪,由此形成的不良家庭心理氛围又成为银屑病患病的继发原因,提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有利于银屑病患者的转归.

    作者:刘秀荣;刘东海;解其伟;赵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红河州HIV/AIDS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HIV/AIDS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例HIV/AIDS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9例HIV/AIDS人员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01);HIV/AIDS人群中47.4%为轻度心理问题,52.6%为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结论 HIV/AIDS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存在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黄高贵;李松;陈庆玲;张俊;蒋忠亮;郭跃;黄峇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