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王济华;刘红岩;李鑫

关键词:健康教育, 社区医疗服务, 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卫生, 干预措施, 康复, 正相关关系, 精神病患者, 知识水平, 知识教育, 显示, 接受教育, 家属, 家庭病床, 功能残疾, 照料者, 复发率, 非住院, 能力, 量表
摘要:WTO倡导精神病患者的非住院化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于2002年2月-2004年11月,在实施社区医疗服务(家庭病床)的同时,对入选的有能力接受教育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主要照料者)开展了有关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在CB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患者社会功能残疾量表及复发率均显示较教育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与家属的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胆红素经皮动态测试与早期干预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动态测试,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将155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在生后3、5、7 d进行测试,实验组用J-D1型经皮黄疸仪进行测试,同时目测.对照组沿用传统目测.2组阳性者均经血清胆红素测试,对测试值正常足月儿≥205μmol/L,早产、低体重儿≥171 μmol/L者给予干预.结果实验组皮测阳性率大于目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目测阳性率基本一致.干预率进行对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2组阴性病例中,病理性黄疸发现率(即病理性黄疸漏检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经皮测试,与传统目测方法相比更科学、更准确,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

    作者:张亚军;顾彩霞;杜立丛;贺秀丽;刘春洁;徐桂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翻身靠垫架的设计与应用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脊柱手术、高位截瘫的患者,极易发生褥疮.为了预防褥疮,临床上采用了许多护理措施,如卧气垫床、水垫、按摩等,但关键在于勤翻身.以前患者翻身我们采取软枕、棉被靠背,此种方法在使用中位置难以掌握,容易滑脱,感觉不适,床上显得杂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自制了翻身靠背架,患者感觉舒适,不易滑脱、移位,均无褥疮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萍;王荣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甲醛污染的控制方法

    甲醛杀菌力强、广谱、使用方便,我院作为基层医院手术室自1970年至今一直应用甲醛作为医学消毒剂.甲醛消毒效果可靠,但消毒密闭时间长,而且对眼、呼吸道刺激性强,对人体有害,对于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较差[1].因为甲醛的刺激性和毒性,自2000年始我部共发生12起接触甲醛后甲醛伤害事件,其中,接触性皮炎、皮肤角化发黑1例,咽喉痛、肺纹理增粗3例,接触甲醛后长时间流泪(>24h)8例.通过近2年的临床工作观察证明,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能减少甲醛的伤害,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头孢菌素类属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可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我们自2002年1月起对使用头孢类药物者选择拟用药物进行皮试[1],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为探讨头孢类药物皮试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我们对2002年12月-2004年11月接受头孢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皮试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裕珍;陆莹;陆培新;樊俭;江菊;姚美华;陈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肝移植麻醉手术期间低体温的研究与护理

    麻醉手术期间低体温是手术过程特别是肝移植等大手术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临床上一般将中心温度<35℃称为低体温[1].由于肝移植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手术准备时身体的暴露范围广,极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中、术后的护理难度[2].如何预防及护理这类手术患者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难题.我院2003年2月-2004年8月共行肝移植手术80例,现将术中低体温的应对措施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治敏;岳蕤;曾俊;杜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尿失禁患者尿管护理的循证讨论

    目前,循证医学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使护士以新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证明了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并支持护理人员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权威和自治.尿管护理是我们日常护理中常见也是重要的护理内容,对留置尿管的患者,一般临床更换尿管常规是每2周1次,但这些做法是否有有力的证据支持,其正确性如何,尚需探讨.本文通过1例患者的尿管护理问题,详细探讨应该如何运用循证证据来合理进行尿管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岚;张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金属钛夹法治疗胃Dieulafoy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部分是由胃Dieulafoy病即胃恒经动脉损伤引起,临床上以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大量呕血,常伴有休克而无相关病史为特点,且病死率高.目前对胃Dieulafoy病治疗主要以内镜检查为主,内镜检查不仅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的重要方法[1],内镜直视下应用金属钛夹止血能迅速截断血流封闭创口,利于创口愈合,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止血快.1999年2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金属钛夹法治疗胃Dieulafoy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8例,止血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田素香;王慎菊;范传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甘露醇全自动控温溶化保温箱的制作与应用

    甘露醇注射液为饱和灭菌溶液,常温下存放一段时间易析出结晶,温度越低存放时间越长,结晶越严重,临床用药前需溶化结晶,传统的溶化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999年10月,我们研制了甘露醇全自动控温溶化保温箱(简称溶化箱),很好地解决了甘露醇易结晶的问题,方便了临床用药,有效地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赛小珍;柳晓静;刘勤朴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WTO倡导精神病患者的非住院化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于2002年2月-2004年11月,在实施社区医疗服务(家庭病床)的同时,对入选的有能力接受教育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主要照料者)开展了有关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在CB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患者社会功能残疾量表及复发率均显示较教育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与家属的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济华;刘红岩;李鑫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胸腔镜与开胸肺切除术的护理比较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切除术与开胸肺切除术的护理异同.方法对比分析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胸腔镜辅助下经胸小切口完成肺切除术的病例44例及同期行开胸肺切除术的病例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胸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胸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胸腔镜组患者留置胸管时间明显比开胸组短(P<0.05);2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了解两种肺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梅;廖建梅;徐义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人工气道阻塞的护理干预

    人工气道的阻塞问题已成为当今呼吸治疗和危重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往文献对人工气道的阻塞问题报道很多,但大多仅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探讨,缺少对人工气道阻塞的原因、人工气道效能的评估和人工气道阻塞干预进行一个完整的、综合的论述.本文拟通过对当今各种文献所报道的解决人工气道内阻塞方案进行简单、综合的评述,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莉;张素秋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颅脑损伤多由交通事故、工伤、体育活动或暴力袭击等引起,患者主要为青壮年,伤后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今后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病残率,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对89例住院治疗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与70例常规治疗的患者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瑞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陆地与海水浸泡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目的为探索海水浸泡休克伤员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海水浸泡组(31例)与陆地创伤组(243例)2组,针对2组特点分别实施急救护理措施,通过优良率、伤残率、病死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陆地组优良率77.0%,伤残率15.2%,病死率7.8%;海水浸泡组优良率61.0%,伤残率19.5%,病死率19.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海水浸泡组中出现海水淹溺性肺水肿患者伤残率37.5%,病死率50.0%,明显高于陆地组(P<0.01).结论针对海水浸泡休克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是降低死残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惠贞;余庆英;朱晖;常大川;黄超红;陈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游泳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的影响

    我院在2004年开展了婴儿游泳项目,本研究对参加游泳的23例新生儿与未参加游泳的28例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凤仙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护理床旁移动信息系统简介

    护理床旁移动信息系统定位于以患者为中心,能使执行医嘱的准确时间、执行者签名、生命体征测量及录入等护理文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我院于2004年4月在某病区安装了该系统,经过3个月试运行,效果比较好,现将系统组成与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作者:黄顺;马学革;王瑞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1例萘丁美酮致严重过敏反应

    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护士.因颈椎病、肩周炎于2004年10月6日遵医嘱口服萘丁美酮(nabumetone,NAB),4粒/晚.用药至第7天服后30min,手指、足趾侧面皮肤奇痒,潮红,随后四肢远端开始水肿,并呈向心性蔓延,约20min后上肢水肿达肘关节,下肢到踝关节上2~3 cm,两侧对称,皮肤有紧张感,屈肘、足背屈时有障碍,别无不适.疑为NAB过敏,随即呼叫120,约10 min到达本院急症科.患者述周身瘙痒,指缝、鼻孔、耳道、眼睑尤甚,稍感胸闷.查心率96次/min,血压正常,四肢远端水肿,双眼睑高度水肿.立即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吸氧3 L/min,约5 min后奇痒减轻,30min后消失,无明显不适感.2 h后水肿全部消失,无功能障碍.

    作者:赵淑萍;赵建东;程贤香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安全留置针的探索与实践

    在快节奏、高度紧张和人员不足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使用非安全型的医疗用品,针刺伤时有发生.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液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有关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拍背对合并肺感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比例亦在不断的增加.肺感染不但是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主要诱因,并且是形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之一[1].选择我院及珠海市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04年7月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感染而住院的病例共54例次,研究拍背对其住院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娟;刘晓莉;李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助产士流失原因探讨

    近年来,助产士大量流失已经成为许多医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流失的助产士人群主要是参加工作5~15 a,既富有临床工作经验又年富力强,是助产专业发展及临床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作者:葛月萍;何真;罗改凤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护理学基础》实验考核的改革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重要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中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成绩只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且考核方法单一,成绩评定不合理,从考核成绩中不能够反映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高低,因而使得学生轻实践、重理论,对实验课不重视.鉴于此,本院近2年在尝试建立<护理学基础>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不断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使之更客观实际[1],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邹凌燕;王克芳;李峰;王翠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