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拍背对合并肺感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陈娟;刘晓莉;李军

关键词:肺感染,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 pulmonary infection, 难治性心力衰竭, 住院, 人口的老龄化, 现报道如下, 发病率增加, 人民医院, 珠海市, 失代偿, 冠心病, 高血压, 选择, 病例
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比例亦在不断的增加.肺感染不但是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主要诱因,并且是形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之一[1].选择我院及珠海市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04年7月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感染而住院的病例共54例次,研究拍背对其住院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全自动控温溶化保温箱的制作与应用

    甘露醇注射液为饱和灭菌溶液,常温下存放一段时间易析出结晶,温度越低存放时间越长,结晶越严重,临床用药前需溶化结晶,传统的溶化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999年10月,我们研制了甘露醇全自动控温溶化保温箱(简称溶化箱),很好地解决了甘露醇易结晶的问题,方便了临床用药,有效地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赛小珍;柳晓静;刘勤朴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新生儿胆红素经皮动态测试与早期干预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动态测试,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将155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在生后3、5、7 d进行测试,实验组用J-D1型经皮黄疸仪进行测试,同时目测.对照组沿用传统目测.2组阳性者均经血清胆红素测试,对测试值正常足月儿≥205μmol/L,早产、低体重儿≥171 μmol/L者给予干预.结果实验组皮测阳性率大于目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目测阳性率基本一致.干预率进行对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2组阴性病例中,病理性黄疸发现率(即病理性黄疸漏检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经皮测试,与传统目测方法相比更科学、更准确,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

    作者:张亚军;顾彩霞;杜立丛;贺秀丽;刘春洁;徐桂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分药钳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的片剂药物需要服用半量、1/3量或1/4量.有的片剂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就有半量压痕,但是有的片剂,特别是糖衣类药物,如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等,徒手很难把它平分.通过观察、试验制作的分药钳,较容易把药物平分成二、三、四等份,有临床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作者:房元凤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持续教育对鼻咽癌康复锻炼及效果的影响

    鼻咽癌患者在做张口锻炼、颈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持之以恒,我们通过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持续专项教育的方法,稳固并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效地减少了放射晚期损伤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戴勤;刘丽华;尤国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18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临床上并不多见,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柱之间而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一种疾病,故临床又称为十二指肠淤滞症[1].1990年1月-2004年9月,我院曾对18例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平;王竹筠;郑秋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护理床旁移动信息系统简介

    护理床旁移动信息系统定位于以患者为中心,能使执行医嘱的准确时间、执行者签名、生命体征测量及录入等护理文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我院于2004年4月在某病区安装了该系统,经过3个月试运行,效果比较好,现将系统组成与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作者:黄顺;马学革;王瑞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金属钛夹法治疗胃Dieulafoy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部分是由胃Dieulafoy病即胃恒经动脉损伤引起,临床上以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大量呕血,常伴有休克而无相关病史为特点,且病死率高.目前对胃Dieulafoy病治疗主要以内镜检查为主,内镜检查不仅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的重要方法[1],内镜直视下应用金属钛夹止血能迅速截断血流封闭创口,利于创口愈合,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止血快.1999年2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金属钛夹法治疗胃Dieulafoy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8例,止血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田素香;王慎菊;范传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WTO倡导精神病患者的非住院化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于2002年2月-2004年11月,在实施社区医疗服务(家庭病床)的同时,对入选的有能力接受教育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主要照料者)开展了有关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在CB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患者社会功能残疾量表及复发率均显示较教育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与家属的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济华;刘红岩;李鑫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人工气道阻塞的护理干预

    人工气道的阻塞问题已成为当今呼吸治疗和危重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往文献对人工气道的阻塞问题报道很多,但大多仅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探讨,缺少对人工气道阻塞的原因、人工气道效能的评估和人工气道阻塞干预进行一个完整的、综合的论述.本文拟通过对当今各种文献所报道的解决人工气道内阻塞方案进行简单、综合的评述,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莉;张素秋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进行胃肠起搏的护理

    近10多年来,消化道动力学的研究已成为胃肠病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是指存在消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1].我科于2002年起引进泰士WCH型胃肠起搏仪对FGID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2002年12月-2004年5月行胃肠起搏治疗的7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及护理总结,现将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颅内电极埋藏监测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配合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人群患病率约为0.4‰,特别是难治性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总数的20.0%~25.0%[1],对这类患者药物控制难以奏效,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我院2004年1-10月国内首家采用国际著名癫痫外科中心术前评估方法与手术方法,率先应用颅内电极精确监测技术,并建立多学科密切协同,科学正规治疗难治性癫痫1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颅内电极埋藏监测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姜雪;马建军;陈素兰;王红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BNP值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B-型钠尿肽(BNP)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心脏激素,反映心室负荷过重及左心功能,BNP与左室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NYHA分级密切相关,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强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1].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我科对42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BNP检测用于指导心力衰竭治疗,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BNP检测值,并根据BNP检测结果按心功能分级进行预见性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英;邵乐文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拍背对合并肺感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比例亦在不断的增加.肺感染不但是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主要诱因,并且是形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之一[1].选择我院及珠海市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04年7月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感染而住院的病例共54例次,研究拍背对其住院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娟;刘晓莉;李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进展

    据我国孕妇和儿童生命监测网统计,死于1周以内的新生儿占新生儿病死率的60%,其中以生后第1天第1小时为多,主要死亡原因为窒息[1].为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脏急救护理会议(CPR-ECC)每5~8 a举办1次,其宗旨是在会议中讨论相关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窒息复苏指南.现就新版(第4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中的新观点、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玉芳;秦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脊柱侧弯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的护理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侧方弯曲,青少年多见.

    作者:王晋贤;陈超;方煌;陈安民;杜杏利;刘其桃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渗漏的教训及护理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用药,持续静脉点滴可直接收缩内脏血管床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内脏血流量减少,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曲张静脉压力[1],大治疗量可达0.2~0.4 U/min.临床中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从而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2].1996年5月-2003年12月我科共发生垂体后叶素渗漏引起的局部损伤13例,现就护理方法及教训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术后置管患者巧用胸、腹带

    胸、腹带在临床骨折固定和减轻伤口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复合性损伤或术后伤口留置一根或多根引流管,不方便固定的,如有肋骨骨折的同时伴有血气胸,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或盆腔手术后,腹腔或盆腔放置有一根或多根引流管的,胸、腹带的灵巧应用能在保证有效引流的同时便利达到局部固定的作用.

    作者:邹正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动静脉瘘的救治与护理

    动静脉瘘(AVF)是指穿刺针同时穿透动脉和静脉并使两者之间产生一个通道,动脉流出的血液进入临近静脉腔内.AVF多在数天内出现并有不断增大和破裂的危险,经直接用手压迫或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治疗,多数AVF可自行闭合,对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及时行外科手术修补[1].近年来,血管径路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动静脉瘘的发生率很低仅为0.15%~0.87%[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的穿刺部位是股动脉,AVF常见的血管是股动脉、股静脉及其分支,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动静脉瘘患者,经救治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其治疗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于艳青;杨捷;柏颖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尿失禁患者尿管护理的循证讨论

    目前,循证医学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使护士以新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证明了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并支持护理人员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权威和自治.尿管护理是我们日常护理中常见也是重要的护理内容,对留置尿管的患者,一般临床更换尿管常规是每2周1次,但这些做法是否有有力的证据支持,其正确性如何,尚需探讨.本文通过1例患者的尿管护理问题,详细探讨应该如何运用循证证据来合理进行尿管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岚;张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门诊预约服务模式的实施体会

    我院从2000年开始陆续推出了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热线电话咨询、医学答疑等多种服务形式,已有800多人次通过网上预约挂号来门诊,引起了媒体、公众的极大关注,社会效益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燕燕;王勤美;蒋小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