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雷;王醒梅;姜红;范玲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大部分患者因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全身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外科行脾切除治疗ITP,疗效显著,但常规剖腹行脾切除术,创伤大,术中渗血多,止血困难,术后恢复慢,治疗费用高.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脾切除术已成功用于治疗ITP、自身免疫性贫血、Hodgkin氏淋巴结等血液系统疾病[1].
作者:宋红梅;周演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182例, 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23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华;孙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7月~2002年12月,我科对32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应用了颈内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2种置管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庞永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扩式金属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是由Carrasco等[1]于1985年首先完成的,我国近年应用内支架治疗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也逐渐增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却很少.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采用经内镜水囊扩张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肠道恶性狭窄梗阻22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就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徐敏珍;钟芸诗;姚礼庆;顾赛花;李和平;徐美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将原来的输液架改良成可移动的背挎式输液架应用于临床1 65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市Mountsinai医院访问学习了1年,重点观摩和学习了他们对孕妇及其丈夫所作的产前教育.现将加拿大的产前教育与我国的产前教育现状作一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逐步完善我国产前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作者:罗碧如;邓云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脊椎为许多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7.43%[1,2].椎体的转移瘤常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由于椎体压缩、压迫脊髓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加速患者死亡[1,3].
作者:岳同云;张国莉;刘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又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我院儿科自1997年建立新生儿病房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因新生儿四肢静脉细小,颈外静脉未发育,过去曾采用后囟门采血,因感染机会多,不安全,故不采用.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本人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到佳的定位穿刺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国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因临床罕见,易误诊误治,其病死率高达11%~100%[1].由于多数临床医师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000~2002年,我院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 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华;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院消毒和灭菌工作都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病区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监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了6年的动态监控,总结了一套对重点科室护理管理中消毒工作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坚持对卫生学情况及各类消毒灭菌器材和物品进行了动态监控和评估,促进了各项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安建;杜益平;张春玉;尹湘毅;沈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人查阅有关临床资料与文献后,根据医药学理论,采用4.5号小儿静脉注射针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病人的同身指)正中处与腕横纹皮肤的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病人感觉微痛甚至无痛.经过180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术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的方法存在某些不利方面[1].国外一些新的缝合或封堵股动脉穿刺口的器械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效果十分理想[2~5].为了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不适与痛苦,现将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院应用血管缝合器与未应用血管缝合器的病人在活动后的并发症和舒适度上做一调查分析.
作者:于桂香;吴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对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癌肉瘤变患者在全麻下行腹壁内膜异位灶切除.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薄海欣;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可发现裂孔,一般裂孔不只局限于一处,裂孔的形状各异,有圆形、马蹄形、条纹形、锯齿缘离断和不规则形.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采用卧位疗法:卧床休息,包扎双眼,避免眼球运动,使网膜脱离的部位处于低位置,以利于视网膜的平复.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孔四周有间隙、上下左右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填塞式枕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梅;刘效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病人有权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信息,有权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医务人员和治疗护理方案,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杨绍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9~2002年,我科对各类断指 47例进行再植后均获成活,并对其中24例成活的再植指,不但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1],而且应用感觉功能再教育的训练方法[2],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少、活动限制小等优点,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咐患者握拳、穿刺,再嘱咐患者松拳,但实践中发现,患者握拳后小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而致充盈不明显,给穿刺者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往往在患者松拳过程中,由于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1],出现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为此,自2003年起,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萍;许志华;路春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光疗作用可使4Z,15Z-胆红素转变成4Z,15E-胆红素异构体和光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波长420~470 nm的蓝色荧光灯为有效,但对患儿的视网膜有损伤,所以,进行光疗时,患儿需双眼佩带遮光眼罩,尿布遮盖会阴部,全身裸露置入蓝光箱.开始,我们用黑布缝制眼罩,由于患儿的脸型胖瘦大小不一,需缝制多个眼罩,以适用于各个患儿,且每次用后要及时清洁、消毒、晾干、备用,比较繁琐.自2001年来,我们采用X线胶片包装纸自制一次性眼罩,遮光效果好,且制作简单,报告如下.
作者:赵霞;王晓真;韩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影响的文献报道比较多,但相关护理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并探讨其护理对策,作者对本院2001年1~12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及所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玉宇;吴满花;叶雪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