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重点科室消毒工作的护理管理

胡安建;杜益平;张春玉;尹湘毅;沈光

关键词:医院, 消毒, 管理
摘要:医院消毒和灭菌工作都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病区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监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了6年的动态监控,总结了一套对重点科室护理管理中消毒工作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坚持对卫生学情况及各类消毒灭菌器材和物品进行了动态监控和评估,促进了各项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护理教育实践

    我国加入WTO后,在国内大、中城市中独资、合资医院陆续出现.在这些医疗单位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国家的医院管理方式、服务理念、人际交往惯例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作者:周艳;王丽芬;宋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治疗胃肠道恶性梗阻的护理22例

    自扩式金属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是由Carrasco等[1]于1985年首先完成的,我国近年应用内支架治疗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也逐渐增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却很少.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采用经内镜水囊扩张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肠道恶性狭窄梗阻22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就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徐敏珍;钟芸诗;姚礼庆;顾赛花;李和平;徐美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泵推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针筒更换方法探索

    在临床中,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性用药和大手术后用药中,微泵由于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1,2],已被广泛采用以替代静脉滴注.但在更换针筒液时,常常因操作原因,使药液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输入或注入过多造成病情不稳定发展.经过一种改良的更换微泵上针筒的方法与常规的更换方法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胡惠平;高梅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影响的文献报道比较多,但相关护理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并探讨其护理对策,作者对本院2001年1~12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及所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玉宇;吴满花;叶雪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中护理5例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新开发的后路椎管成形术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防止颈椎术后后凸畸形的发生,该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保持颈椎术后的远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吉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23例

    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182例, 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23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华;孙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减少微量空气的排气研究

    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当针头刺入血管见到回血打开调节器时,经常会见到少量空气顺着头皮针快速进入血管,有时当患者改变体位或活动输液侧肢体时,也会见到一连串的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血管,给患者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作者:马丽锋;胡国芬;方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患者躯体方面会存在某些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及精神方面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君梅;姚景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面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癌肉瘤变植皮术的护理1例

    我院对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癌肉瘤变患者在全麻下行腹壁内膜异位灶切除.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薄海欣;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头皮针在青霉素皮试中的应用

    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人查阅有关临床资料与文献后,根据医药学理论,采用4.5号小儿静脉注射针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病人的同身指)正中处与腕横纹皮肤的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病人感觉微痛甚至无痛.经过180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头皮穿刺巧固定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少、活动限制小等优点,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咐患者握拳、穿刺,再嘱咐患者松拳,但实践中发现,患者握拳后小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而致充盈不明显,给穿刺者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往往在患者松拳过程中,由于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1],出现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为此,自2003年起,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萍;许志华;路春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穿刺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新生儿的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及术后病人的锁骨下静脉.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1],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静脉针留置时间不长,虽然锁骨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但操作复杂,不易成功.而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且保留时间较长,与其他部位静脉穿刺相比,有诸多优势.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京雷;王醒梅;姜红;范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3‰,我国缺少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戚以胜等报道我国局部城区围产儿听力损伤发病率为9.52‰,柯肖枚等报道为10.4‰).我国每年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若以国外比例推算,每年会有2~6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

    作者:姜立荣;赵青如;顾平;蔡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外科康复护理计划的公开与患者参与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权利、义务被重视和必要的护理信息的提供.1993年以来,我们在心脏外科试行公开康复护理计划,旨在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作者:余同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全身因素对组织移植物成活的影响及护理对策48例

    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一般采用移植皮瓣修复,而术后移植物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除严密观察移植物的局部血运外,还应及时地对各项生命指标和影响移植物成活的全身因素进行综合评估.2002年1~12月,我们对48例组织移植手术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纠正了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墨天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次性眼罩的制作及应用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光疗作用可使4Z,15Z-胆红素转变成4Z,15E-胆红素异构体和光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波长420~470 nm的蓝色荧光灯为有效,但对患儿的视网膜有损伤,所以,进行光疗时,患儿需双眼佩带遮光眼罩,尿布遮盖会阴部,全身裸露置入蓝光箱.开始,我们用黑布缝制眼罩,由于患儿的脸型胖瘦大小不一,需缝制多个眼罩,以适用于各个患儿,且每次用后要及时清洁、消毒、晾干、备用,比较繁琐.自2001年来,我们采用X线胶片包装纸自制一次性眼罩,遮光效果好,且制作简单,报告如下.

    作者:赵霞;王晓真;韩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可发现裂孔,一般裂孔不只局限于一处,裂孔的形状各异,有圆形、马蹄形、条纹形、锯齿缘离断和不规则形.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采用卧位疗法:卧床休息,包扎双眼,避免眼球运动,使网膜脱离的部位处于低位置,以利于视网膜的平复.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孔四周有间隙、上下左右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填塞式枕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梅;刘效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

    浅静脉穿刺为临床治疗、抢救和试验检查的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穿刺的成功与有无疼痛是患者和护士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静脉穿刺的成功与扎止血带时间、静脉穿刺进针时间有关[1~3],但是对进针时间未做统计研究,本研究对437例次护士实施静脉穿刺操作进行现场观察,分析浅静脉难度情况、血管显露方法、扎止血带时间、进针时间各个细节,探讨浅静脉血管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

    作者:张小群;范丽凤;贾爱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放射治疗是迄今为止治疗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放疗剂量的逐渐增加,一些局部和/或全身的放疗反应亦逐渐增加.由于疗程长,不良反应多,除了治疗护理外,患者对治疗的配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