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王亚娟

关键词:鼻咽癌, 放射治疗, 健康教育
摘要:放射治疗是迄今为止治疗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放疗剂量的逐渐增加,一些局部和/或全身的放疗反应亦逐渐增加.由于疗程长,不良反应多,除了治疗护理外,患者对治疗的配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重点科室消毒工作的护理管理

    医院消毒和灭菌工作都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病区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监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了6年的动态监控,总结了一套对重点科室护理管理中消毒工作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坚持对卫生学情况及各类消毒灭菌器材和物品进行了动态监控和评估,促进了各项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安建;杜益平;张春玉;尹湘毅;沈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泵推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针筒更换方法探索

    在临床中,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性用药和大手术后用药中,微泵由于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1,2],已被广泛采用以替代静脉滴注.但在更换针筒液时,常常因操作原因,使药液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输入或注入过多造成病情不稳定发展.经过一种改良的更换微泵上针筒的方法与常规的更换方法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胡惠平;高梅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观察及护理5例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因临床罕见,易误诊误治,其病死率高达11%~100%[1].由于多数临床医师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000~2002年,我院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 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华;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全身因素对组织移植物成活的影响及护理对策48例

    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一般采用移植皮瓣修复,而术后移植物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除严密观察移植物的局部血运外,还应及时地对各项生命指标和影响移植物成活的全身因素进行综合评估.2002年1~12月,我们对48例组织移植手术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纠正了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墨天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头皮针在青霉素皮试中的应用

    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人查阅有关临床资料与文献后,根据医药学理论,采用4.5号小儿静脉注射针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病人的同身指)正中处与腕横纹皮肤的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病人感觉微痛甚至无痛.经过180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外科康复护理计划的公开与患者参与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权利、义务被重视和必要的护理信息的提供.1993年以来,我们在心脏外科试行公开康复护理计划,旨在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作者:余同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

    1998年7月~2002年12月,我科对32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应用了颈内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2种置管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庞永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及结肠镜下的效果观察

    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有许多改进保留灌肠方法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人使用结肠镜追踪观察不同型号导管的灌肠效果.2000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和结肠镜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随机抽样使用结肠镜观察直肠黏膜损伤情况,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雪梅;苏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探讨

    病人有权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信息,有权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医务人员和治疗护理方案,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杨绍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3‰,我国缺少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戚以胜等报道我国局部城区围产儿听力损伤发病率为9.52‰,柯肖枚等报道为10.4‰).我国每年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若以国外比例推算,每年会有2~6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

    作者:姜立荣;赵青如;顾平;蔡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可发现裂孔,一般裂孔不只局限于一处,裂孔的形状各异,有圆形、马蹄形、条纹形、锯齿缘离断和不规则形.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采用卧位疗法:卧床休息,包扎双眼,避免眼球运动,使网膜脱离的部位处于低位置,以利于视网膜的平复.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孔四周有间隙、上下左右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填塞式枕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梅;刘效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

    浅静脉穿刺为临床治疗、抢救和试验检查的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穿刺的成功与有无疼痛是患者和护士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静脉穿刺的成功与扎止血带时间、静脉穿刺进针时间有关[1~3],但是对进针时间未做统计研究,本研究对437例次护士实施静脉穿刺操作进行现场观察,分析浅静脉难度情况、血管显露方法、扎止血带时间、进针时间各个细节,探讨浅静脉血管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

    作者:张小群;范丽凤;贾爱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导入普及性预防观念

    在护理教育中加入普及性预防知识是降低今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途径.1 普及性预防与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

    作者:姚飞;赵志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制移动式背挎输液架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我们将原来的输液架改良成可移动的背挎式输液架应用于临床1 65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体会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又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我院儿科自1997年建立新生儿病房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因新生儿四肢静脉细小,颈外静脉未发育,过去曾采用后囟门采血,因感染机会多,不安全,故不采用.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本人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到佳的定位穿刺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国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影响的文献报道比较多,但相关护理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并探讨其护理对策,作者对本院2001年1~12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及所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玉宇;吴满花;叶雪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减少微量空气的排气研究

    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当针头刺入血管见到回血打开调节器时,经常会见到少量空气顺着头皮针快速进入血管,有时当患者改变体位或活动输液侧肢体时,也会见到一连串的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血管,给患者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作者:马丽锋;胡国芬;方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心脏移植成功的护理1例

    心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术前准备与术后精心护理,同手术技术一样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2000年8月23日,我院成功地进行了1例儿童心脏移植术,该患儿迄今已存活3 a.

    作者:业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静脉输液治疗常规流程中,请领药品、治疗室摆药和配药、多次查对、病房输液和更换液体、回收输液用垃圾等,会形成大量的人员和物品交叉流动,增加医院感染机会.我院在静脉安全输液管理中,实施药品集中配送、应用全密闭输液系统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雷蕾;王丽军;王燕;关旭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加产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笔者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市Mountsinai医院访问学习了1年,重点观摩和学习了他们对孕妇及其丈夫所作的产前教育.现将加拿大的产前教育与我国的产前教育现状作一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逐步完善我国产前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作者:罗碧如;邓云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