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11例

叶敏;章慧洁

关键词:炎症性肠梗阻, 综合治疗, 护理
摘要: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称之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发生率7.9%[2],对此类病人若不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危及病人生命.1998年9月~2002年11月我院共发生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0例.1例在治疗中出现肠绞窄表现转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肺复苏时头、颈部急救托的制作与应用

    2002年4月~2003年6月,我院制作的头、颈部急救托应用于临床,在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使用中效果满意,抢救及手术时保护了头、颈部皮肤完整不受损害,患者感觉舒适、安全;同时快速达到理想的插管所需体位,利于抢救.临床使用80例无1例插管失败,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翀奕;王新婷;刘健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的小儿,约占颅内肿瘤的12%~13%.颅咽管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有许多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而且开颅手术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对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手术穿刺内放疗效果良好,但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康复十分重要.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121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透析病人弹力止血带的应用

    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结束后,动脉-静脉穿刺处需压迫止血,因透析病人动脉-静脉穿刺针(16号)比普通静脉输液头皮针(7号)针头大得多,拔针后易发生出血.在患者透析结束拔针后,以前我院都用医用橡皮膏(布胶布)压迫止血,从2002年1月开始,我们采用弹力止血带压迫止血(每位病人专人专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以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2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是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1].对老年人行PTCA+ CS可确保血运重建,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预后.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2].2001年1月~2002年2月,我科共施行28例老年患者PTCA+CS,术后住院期间均未见出血以及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琳;涂国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前3个月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快的时期[1].因此,社区运动功能康复不容忽视.2002年1月~2003年4月,我们对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在住院期间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出院后转入社区时,康复方案由康复治疗师制订,社区护士具体指导,并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将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注意事项、日常生活动作作为康复的主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利凤;徐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47例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往往需应用呼吸机以辅助通气,然而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停机较困难.我们对1998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47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以帮助停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敏;王京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约束带的改进与应用

    脑外科患者常有躁动、谵妄等精神症状,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来约束四肢,如约束时间长时,约束带常被搓成绳状,越拉越紧,局部皮肤易被勒伤,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尼龙粘扣清洗不方便,且使用时间久,黏性就会减弱,约束带易滑脱.我们对原普通约束带进行了改进,自制衬垫式约束带,经临床应用观察5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玲;任宏镭;纪玉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QC小组在急诊手术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999年,成立手术室护理员和临床主任成立急诊手术质量管理小组以来,我们就如何控制感染率、提高开放伤口的一期愈合率问题运用PDCA管理循环,明显提高了伤口一期愈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安培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

    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的反应性差异等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现将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其特点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曾婕;许贞爱;谢丽丽;张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胰岛素疗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胰岛素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不当的现象非常普遍,2002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对83例糖尿病患者因使用胰岛素疗法而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耘;王秀芳;储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记录内容如何体现新要求

    2002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以及其配套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以下简称<规范>)对护理记录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明确规定:护理记录是把病人发生的状况、症状或发生的事情加以说明,以及护士为此按照操作规程所执行的护理活动,病人接受护理后的反应结果,用医学术语表达出来.<条例>中将护理记录纳入了病人有权复印或复制的客观资料的范畴;同时也规定病历是医患双方举证的依据,护理记录也就成了处理医疗事故的重要法律文书.根据这些要求,护理记录应记录客观资料,内容上既要能体现病人病情变化及观察、指导康复,体现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和护理效果,体现医生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工作职责与法律责任等,同时又要有利于举证,有利于事故处理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分析,保护护士与病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顾则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吻合子宫术的手术配合1例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阴道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必须开腹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腹部遗留较大的手术疤痕,而电视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为弥补不足提供了可能[1].2003年7月21日,我院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吻合子宫+宫颈部位造口术1例,手术获得成功.先天性无阴道几乎合并无子宫或仅有痕迹子宫[2],但这名患者情况罕见,子宫有功能.手术既保留了年轻患者的子宫,并有生育的希望,又不需长期配带阴道模型,有利于保护患者健康的心理[3],随访至今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董桂福;穆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学基础课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吴阶平院士两次口试的方法论启示

    吴阶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不但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对如何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有其独到的见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院士趣闻录>中,刊载了吴院士的<两次口试的回忆>[1]一文,读后发人深思,特别是吴老关于实践、思考、知识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对于我们改进护理学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护基)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具有若干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作者:杨瑞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瞳孔半导体激光温热疗法治疗眼底视网膜疾病的观察与护理

    温热疗法(TTT)是一种重要的眼局部治疗方法,它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或间接检眼镜上的相应透镜,将激光经透明的眼屈光间质,聚焦于视网膜或脉络膜病灶上,把热量以亚光凝固的水平传递给组织,引起细胞的损伤以至坏死来杀伤肿瘤或新生血管[1].对我科2002年6月~2003年7月23例患者使用TTT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童素莲;马莉;方素珍;吴伟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分离头皮针的静脉推注法

    从2001年3月起,我们改进了静脉推注法,消除了因分离头皮针,微量空气进入头皮针栓而不易排除,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血管,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进入机体内的药物既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又减少了污染环节,操作简便,现将临床实践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狄成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改进与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

    1 静脉输液交叉固定针头法不可取当病人烦躁不安或不慎针头滑出血管外时,我们必须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如果胶布交叉固定针头,交叉粘贴在针柄上的胶布不易揭开,如果针头在病人血管内时就揭开交叉的胶布,针头易刺激血管壁,病人感到疼痛;如果先使胶布离开病人的皮肤,拔出针头后再揭开交叉的胶布,针头抖动,针头上的药液或血渍溅在工作人员的手上,造成护理人员的手被污染,不利于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也易造成针头污染,所以交叉胶布固定针头不可取.可把针头刺入静脉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拿一无菌棉球盖在针眼上,用一胶布横着固定棉球,再用一胶布横着固定针柄,后把针头的硅胶管部分弯曲盘好,再用胶布横着固定,共用3条胶布就可把针头固定牢,这样拔针时既好揭,又不污染操作人员的手.

    作者:王玉梅;张秀萍;王爱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时耳痛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耳气压伤是高压氧治疗时常见的副作用[1].主要表现为鼓膜内陷所致的耳堵、痛、听力减退.重者耳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鼓膜破裂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探讨如何快速解除患者耳痛症状,减轻鼓膜损伤程度,提高继续加压的成功率,2002年1月~2003年11月,我科对144例在高压氧治疗中出现耳痛的病人分别采取传统的捏鼻鼓气法和改良的快速排气降压法并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素琴;申萍;马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下肢牵引病人床单更换新法

    下肢牵引病人多因患肢固定制动,活动受限,给日常的床单更换带来极大不便,为避免翻身不当而增加病人的疼痛或造成骨折部位移位而影响愈合,我科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新的床单更换法--横向换单法,通过临床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素英;韩卫红;胡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后护理166例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是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为避免传统乙状结肠替代膀胱术后产生黏液尿、电解质紊乱及重建膀胱顺应性差而致肾损害等并发症而自行设计的一种去除肠黏膜的乙状结肠膀胱重建术[1].术后病人能从原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手术相比,避免了很多并发症及给病人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 1992年12月~2002年11月为166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克霞;祝慧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11例

    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称之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发生率7.9%[2],对此类病人若不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危及病人生命.1998年9月~2002年11月我院共发生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0例.1例在治疗中出现肠绞窄表现转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叶敏;章慧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