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通讯兵个性特征调查

吴兴曲;杨来启;李希玲

关键词:女性, 通讯, 个性特征, 人格因素, 卡特尔, 问卷, 测试, 报告, 宝鸡
摘要:为了了解女性通讯兵个性特征,本文对驻宝鸡某部60名女性通讯兵进行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测试,报告如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情况.方法观察1970年1月~2000年1月期间的首次住院病人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共80例,研究其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复饮情况等.结果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③临床表现以震颤谵妄居多(32.50%),且多伴有严重的心、肝、脑等多系统器官损害;④近期疗效良好,但复饮率高(31.25%).结论酒成瘾问题不仅是一个倍受关注的医学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亟须引起重视,迫在眉睫.

    作者:李学灵;邹振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幼师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检验幼师女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尊量表和SCL-90量表对196名幼师女生进行测量.结果幼师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高,幼师女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一方面幼师女生的自尊受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抑郁、强迫和人际敏感等方面;另一方面幼师女生的自尊也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毛荣建;顾新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检测与治疗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方法对33例经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与全国常模比较[1];应用森田心理疗法合并适量抗抑郁、焦虑剂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 FD患者各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63.6%的病例被诊断为神经症.森田心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后减分显著(P<0.01),全部病例的FD症状获得缓解.结论 FD患者尤其是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FD患者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障碍,采用顺其自然的森田心理疗法原理合并适量抗抑郁、焦虑剂能,很好的改善病人的心理障碍,继而使躯体症状相应改善.

    作者:张勤锋;田明萍;路英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音乐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8周,以BPRS、SAN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BPRS、SAN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倪俊芝;刘雅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家庭经济水平对中小学生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水平与中小学生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显性焦虑量表对12个年级1440名不同经济水平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学生与中等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焦虑无明显差异;但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儿童报告的焦虑越低.结论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小学生焦虑提供了基础.

    作者:罗增让;彭志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女性通讯兵个性特征调查

    为了了解女性通讯兵个性特征,本文对驻宝鸡某部60名女性通讯兵进行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测试,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曲;杨来启;李希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精神病人与神经症病人PHI测评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精神病人与神经病人PHI测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宋维真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139名精神病人和神经症病人进行测查.结果精神病人PSD、HYP、UNR分数均明显高于神经症病人,高于常模两个标准差以上,神经症病人SOM、DEP、ANX分数均高于精神病人,这与宋维真教授修订的MMPI的测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PHI适合应用于精神病人和神经症病人的人格测查,其功能接近MMPI,操作性优于MMPI,题目数量小,操作时间短,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

    作者:宫翠风;刘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的临床诊断与实际患病率方面的严重问题,应引起广泛的关注,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以改善目前不尽人意的状况.

    作者:林春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酒中毒幻觉妄想症在入院初期的戒断症状

    目的探讨酒中毒幻觉妄想症在入院初期的酒戒断反应.方法以46例符合CCMD-2-R酒中毒幻觉症或妄想症诊断条件者为对象,评定入院24小时内、3天内、7天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出现率,比较各阶段症状的差异性.结果精神症状中行为紊乱、冲动性、意识清晰度、睡眠障碍在入院24小时后较24小时内出现有意义增多(P<0.05).躯体症状中也反映T、P、R及心慌烦躁、恶心呕吐、出汗、指颤等伴随渴望饮酒而在入院72小时内呈高峰期(P<0.05).结论酒中毒幻觉妄想症在入院初期即使已投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后,也可呈现出或轻或重的戒断反应,由此应引起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视.

    作者:曾会群;黄其春;江桂芳;蔡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南宁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我市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CL-90量表、总体幸福度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南宁市253名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我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老年人的平均水平,但其中心理症状达中度以上的老年人仅占5.53%;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自身的应对方式和自感幸福度,以及家庭的支持程度.结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应注重调动其自身的心理调节机制.

    作者:唐峥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性自我防卫能力鉴定的若干问题

    性自我防卫能力鉴定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占较大比例.但各鉴定单位对性自我防卫能力的评定方法,以及在鉴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仍有较多分歧.本文总结我院近3年所鉴定的性自我防卫能力鉴定案例,并复习近期相关文献,讨论鉴定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供同道参考.

    作者:俞俊洪;张大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氯氮平、氯丙嗪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对照研究

    目的本文研究对单用氯氮平和单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2月后对体重的影响.结果发现氯氮平致病人体重增加与氯丙嗪组无显著差异,体重增加与病人年龄无线性相关,与BPRS减分率无线性相关.结论氯氮平及氯丙嗪均能致病人体重增加.关注患者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夏叶玲;王德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如何分析综合性医院中常见心理障碍的躯体化症状——对CCMD-3的评价

    据统计90年代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门诊10~20%,住院病人达20~50%,而非心理专业的内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躯体症状识别能力仅为15.9%,而美国内科医师对其识别能力已达60%左右[1].因此,如何提高我国众多综合性医院中临床医师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是当务之急.目前有关我国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近已正式公布,这是我国众多精神专家的多年研究的结果.本文试图就非精神科领域中CCMD-3涉及的常用心理障碍的分类和应用价值作一探讨,以达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杨菊贤;李建明;段建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0例确诊为癫痫的成年患者进行调查,并与中国成人常模对照.结果 80例成年癫痫患者中有56例(70%)存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48例(60%)存有肯定的焦虑.结论成年癫痫患者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医生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还要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作者:蒋文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肌梗塞患者抑郁、焦虑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文化程度、病程等因素与抑郁或焦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塞后抑郁、焦虑发生率高,抑郁的发生与经济负担、住院次数、自信心等有关.患者焦虑的发生与对疾病的恐惧、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护理上应重视心梗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结合其发生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指导治疗.

    作者:曾静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相抑郁症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研究

    为了了解单相抑郁症有否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用Haldane和Smith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抑郁症有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这种效应为父母育龄越小或胎次早者易患单相抑郁症,提示适龄婚育对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国祥;祁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与戒断的临床症状和处理

    许多焦虑性障碍具有长期性、高复发性和治疗无效的特点,因此不得不进行长期治疗或维持治疗,而这种治疗又存在有产生依赖性和戒断症状的危险.临床前期研究发现,BZ-GABA受体系统的整体核心是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调节器.并且还发现BZ受体有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分布于不同的大脑区域.研究表明BZ具有广谱活性,因此针对不同受体具有不同亲和力和选择性的新型药物有指望成为目标性更强的抗焦虑药物,这种药物应该是有良好的效果,而较少的镇静和精神运动性抑制潜在危险性,以及没有依赖性和产生戒断症状的危险性.短期和长期使用BZ治疗焦虑性障碍的结局如何,是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本文总结BZ依赖和戒断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BZ停药的方法.

    作者:马敏;秦小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本院9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病期病型配对分成氯氮平组(A组)和利培酮组(B组)及2药联用组(AB组),用PANSS及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3组8周疗效相似,有效率A组为61.8%,B组为60%,AB组为62.5%,(P>0.05).治疗4周时AB组疗效较单用组佳.A组、AB组对阳性症状起效较快.AB组副作用比单用组少.结论适宜剂量的利培酮与氯氮平联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起效时间较以往报告的要早.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医学生与师范生人格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师范生的个性差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30名医学本科生,采取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并用WJZ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与常模比较,医学生与师范生比较,其个性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院校性质的不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对大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崔光成;姚齐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的情绪孤独体验程度较社交孤独体验程度更高;②男生的孤独体验程度高于女生,尤其是理科男生的情绪孤独程度偏高;③另外大学新生的孤独体验程度与其他年级学生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孟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