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0例临床分析

李学灵;邹振民

关键词:酒精, 精神障碍
摘要: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情况.方法观察1970年1月~2000年1月期间的首次住院病人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共80例,研究其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复饮情况等.结果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③临床表现以震颤谵妄居多(32.50%),且多伴有严重的心、肝、脑等多系统器官损害;④近期疗效良好,但复饮率高(31.25%).结论酒成瘾问题不仅是一个倍受关注的医学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亟须引起重视,迫在眉睫.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企营销人员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本文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汉市26家外商投资企业215名营销人员进行了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与全国常模相比,外企营销人员的人格特征表现出因素A、B、F、G、H、N、Q2、Q4、O上有较高得分;因素E、I、M、Q3上得分较低,同时,男性比女性在因素H、Q1、Q2、N有较高得分;在因素O、Q4、M上得分较低.外企营销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基本正常,但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因子上的得分较高,且女性比男性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张立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0例确诊为癫痫的成年患者进行调查,并与中国成人常模对照.结果 80例成年癫痫患者中有56例(70%)存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48例(60%)存有肯定的焦虑.结论成年癫痫患者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医生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还要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作者:蒋文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分析

    目的维思通对长期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病人进行替换治疗以及大范围病人的疗效和副反应分析.方法对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或其它药换用维思通治疗的疗效和副反应等问题进行详细观察,并以BPRS进行评估.结果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而氯氮平换用维思通的有效率在70~80%.副反应主要仍以锥体外系副作用为主,但比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缓解.结论维思通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尤其作为维持治疗更为理想.

    作者:张雅平;危俭雄;周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质研究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对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在16种人格因素中和7个次级因素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不良者有17个存在着显著差异,1个有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水平高者人格较健全,反之则不健全.

    作者:俞爱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38例精神病患者不适当性行为分析

    为探讨精神病患者于发病期间所伴随的不适当性行为之原因,为控制不适当性行为寻找较为满意的方法,我们对153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黄京铭;张开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84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128名非妇产科护士作为对照组,量表评分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妇产科护士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以及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模,人际关系和偏执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化和恐怖分高于常模.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阳性(均分≥2)发生率显著较高.结论妇产科护士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部分可能是由于职业的高应激所致,提示对妇产科护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作者:董毅;李晓驷;周华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冠心病病人SCL-90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为全面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结论冠心病病人需同时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张世堂;黄建英;张岩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然分娩与剖腹产产妇心理健康状况探讨

    目的探讨剖腹产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157名住院分娩的产妇按自然分娩与剖腹产分成两组,采用症状评定量表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剖腹产产妇的各项因子均高于自然分娩者.但是,除焦虑因子分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因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剖腹产者的焦虑程度高于自然分娩产妇,可能与担心手术对自己和胎儿带来影响有关.

    作者:郑少雄;胡晓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特殊家庭对子女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特殊家庭(离异和再婚家庭)环境对子女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温州市200名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了一般问卷和Achenbach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特殊家庭子女行为问题发生率为离异家庭男12.1%,女9.3%;再婚家庭男8.3%,女7.5%.家庭居住地的社会风气、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子女行为问题有明显影响.结论了解特殊家庭子女行为问题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

    作者:施璐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肌梗塞患者抑郁、焦虑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文化程度、病程等因素与抑郁或焦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塞后抑郁、焦虑发生率高,抑郁的发生与经济负担、住院次数、自信心等有关.患者焦虑的发生与对疾病的恐惧、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护理上应重视心梗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结合其发生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指导治疗.

    作者:曾静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少年班与理科试点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智力水平较高的少年班和理科试点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少年班50名、试点班61名刚入校一年级新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少年大学生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9项因子均分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试点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各项因子总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少年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优于试点班学生,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项因子具有显著差异,精神病症因子具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少年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优于试点班学生.

    作者:沈克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情况.方法观察1970年1月~2000年1月期间的首次住院病人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共80例,研究其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复饮情况等.结果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③临床表现以震颤谵妄居多(32.50%),且多伴有严重的心、肝、脑等多系统器官损害;④近期疗效良好,但复饮率高(31.25%).结论酒成瘾问题不仅是一个倍受关注的医学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亟须引起重视,迫在眉睫.

    作者:李学灵;邹振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因素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分析流行病学Logistic回归和病例对照方法,分析了汕头地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确立假说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推论两者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婚姻挫折、与邻居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低下和不良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结论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林勇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的情绪孤独体验程度较社交孤独体验程度更高;②男生的孤独体验程度高于女生,尤其是理科男生的情绪孤独程度偏高;③另外大学新生的孤独体验程度与其他年级学生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孟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与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征.方法 50例脑卒中后抑郁与50例老年期抑郁症进行年龄、性别配对,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定,分析两组受检两个量表不同因子分的差异.结果两组受检者在日夜变化、迟缓程度、睡眠障碍、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具有脑器质性疾病特点,与老年期抑郁症有不同之处.

    作者:张廉;陆蓉;吴瑞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音乐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8周,以BPRS、SAN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BPRS、SAN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倪俊芝;刘雅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抚触对促进新生儿健康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抚触对促进新生儿健康的作用.方法对25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对照组的新生儿仅常规护理,未进行抚触,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摄入奶量增加,体重、身长、头围和睡眠时间增加,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抚触能显著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其成本低、效益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前锋;方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如何分析综合性医院中常见心理障碍的躯体化症状——对CCMD-3的评价

    据统计90年代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门诊10~20%,住院病人达20~50%,而非心理专业的内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躯体症状识别能力仅为15.9%,而美国内科医师对其识别能力已达60%左右[1].因此,如何提高我国众多综合性医院中临床医师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是当务之急.目前有关我国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近已正式公布,这是我国众多精神专家的多年研究的结果.本文试图就非精神科领域中CCMD-3涉及的常用心理障碍的分类和应用价值作一探讨,以达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杨菊贤;李建明;段建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2例孕妇的抑郁情绪及P300电位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的抑郁情绪与P300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孕妇及35例健康未孕育龄女性进行了P300测定和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P300波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抑郁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分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300电位可用作孕妇抑郁情况的分析.

    作者:陈晓兰;穆俊林;朱德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躯体疾病、经济收入、医疗保健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周永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