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邓晓娥;平金良;朱平;鲁萍;许炳基

关键词:大肠癌, girdin,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84例大肠癌及其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Girdin蛋白表达及Ki-67细胞增殖指数,TUNEL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9%,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率1.19%,且Ki-67增殖指数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凋亡指数低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Girdin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与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742,P<0.05),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67,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呈过表达,提示Girdin与大肠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有关。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唇表皮样囊肿2例及文献复习

    唇表皮样囊肿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此类报道较少,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张玉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发性宫内外复合妊娠1例报道及探讨

    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亦称宫内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临床较罕见,诊断较困难。自然状态下宫内外复合妊娠发生率为1/30000。近年来,由于传播性疾病的蔓延,盆腔炎、盆腔手术的增多,特别是促排卵治疗的应用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HP发生率明显上升[1],但自发性宫内外复合妊娠且宫内妊娠保胎成功者仍然少有报道,现对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发型宫内外复合妊娠1例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并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渊;吴佳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ESSEN评分≥3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口服治疗,200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年。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变化,mRS评分、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两组2年内的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NIHSS及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8.87%和1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脑卒中复发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智力状态,明显降低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未见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

    作者:郑声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克罗恩病血清25(OH)D检测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血清25(OH)D检测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比较CD患者48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的25(OH)D 水平,对观察组的25(OH)D 水平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随访7例CD患者治疗前后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和25(OH)D水平。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AI评分是影响CD患者25(OH)D 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3)7例CD患者临床治疗后CDAI评分显著性下降(P<0.01),25(OH)D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25(OH)D水平与克罗恩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DAI评分为影响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邵利红;叶玲娜;丁小云;宋皓军;曹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是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的复合结构,其损伤通常合并膝关节其它结构的损伤。本文回顾了PLC的解剖、生物力学、受伤机制、合并损伤、损伤分级、临床特征、影像和治疗等方面的文献,并提出研究方向。

    作者:陈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的患者106例,根据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情况分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包含短疗程组38例及长疗程组33例),密切随访孕妇产检,观察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状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活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率,不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及异常新生儿的发生率,疗程长短影响不大。

    作者:雷丽萍;沈慧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抗心磷脂抗体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ACA阳性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损伤程度比较。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ACA-IgG、IgM、IgA及总抗体阳性率(25.0%,23.0%,25.0%,27.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2.0%,3.0%,4.0%),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8.8%,10.0%,12.5%,13.8%),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5)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19±4)分]、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重度及特重度患者(35.0%,12.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8.8%,3.7%)。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ACA水平较高,提示病情重、预后不佳。

    作者:王志英;徐志松;孙光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制圈套器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圈套器等三种不同的阑尾根部处理方法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108例因急性阑尾炎接受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3种不同方法处理根部:阑尾根部用自制圈套器双道套扎39例(自制圈套器组),用Endoloop套扎34例(Endoloop组),用Hem-o-lok夹闭35例(Hem-o-lok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自制圈套器组(45.00±8.82)分钟,Endoloop组(42.00±10.59)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m-o-lok组手术时间(34.00±5.16)分钟,短于自制圈套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种处理阑尾根部的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自制圈套器与Endoloop套扎操作时间无差异,费用为三种中低。

    作者:尤孙武;童晓春;林祥;孙跃胜;王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稿约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系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性医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3-1207/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3299。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防治研究、诊治分析、临床与药物、临床与检验、综述、误诊分析、临床护理、防治经验、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科研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情报工作、国外医学动态等,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欢迎省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投稿。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三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子宫肌瘤剔除术组35例、子宫次全切除术组33例及子宫全切术组32例,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三组手术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以及手术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三组术后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性欲、性心理、性行为异常症状、性高潮评分及射精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对子宫肌瘤患者应首选子宫肌瘤剔除术,其次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尽量减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谢胡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SPA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2(HSPA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HSP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SPA2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 HSPA2 mRNA在50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2.82±0.19与1.18±0.14,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120例HCC标本中,HSPA2蛋白高表达有69例(57.5%),低表达有51例(42.5%),HSPA2蛋白高表达与肿瘤长径、病理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HBsAg状态以及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HSPA2在人HC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HCC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指标。

    作者:彭兆意;周喜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欧前胡素体外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

    目的:探讨欧前胡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用浓度为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的欧前胡素处理48小时,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欧前胡素处理后MCF-7的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欧前胡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Mcl-1的表达;在MCF-7细胞中转染外源性Mcl-1后再用欧前胡素处理,检测欧前胡素对MCF-7细胞活力和凋亡程度的影响。结果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欧前胡素细胞活力抑制率分别为(3.4±1.2)%,(9.5±2.4)%,(24.5±4.4)%,(48.7±5.9)%,(74.7±6.4)%。20μmol/L,40μmol/L,80μmol/L欧前胡素凋亡诱导率分别为(4.9±0.9)%,(12.9±1.7)%,(22.1±3.1)%。 MCF-7细胞用欧前胡素处理48小时后,细胞的Mcl-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当用pcDNA3.1-Mcl-1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80μmol/L欧前胡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率(8.8±1.5)%相比于用空pcDNA3.1质粒转染组凋亡诱导率(24.2±3.3)%显著下降(P<0.05)。结论欧前胡素具有体外抗乳腺癌的生物活性,其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cl-1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陈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乌灵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帕金森治病治疗和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并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价帕金森病症状改善情况,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价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和8周,与对照组比较UPDRS功能量表及HAMD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UPDRS功能量表及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治疗组仅用2周即起效;加用乌灵胶囊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舍曲林较单独用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起效快、总有效率高,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叶小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应用聚维酮碘经直管型BD针冲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长期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出口感染的患者,按随机表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5%聚维酮碘经直管型BD针冲洗导管出口,每日2次,对照组用聚维酮碘棉签常规局部消毒,每日2次。两组在消毒后均用抗生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涂擦。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56.2%,对照组为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应用聚维酮碘经直管型BD针冲洗消毒的效果优于聚维酮碘棉签常规消毒。

    作者:林文萍;陈丽梅;孙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手动组和电动组各500例,手动组采用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电动组采用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术。观察两组手术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对流产手术服务的满意率。结果与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术相比,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疼痛明显减轻,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缩短,对人工流产服务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可明显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具人性化服务特色的意外妊娠终止办法,值得基层计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许红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胃镜活检和病理形态学确诊的浅表性胃炎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66例、胃癌组65例和体检健康组60例。采集所有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结果胃癌组PGⅡ、PGR水平和其它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GⅠ、PGⅡ、PGR诊断胃癌临界值分别为72.95μg/L、8.95μg/L、4.0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817、0.827,敏感度分别为53.4%、87.9%、65.5%,特异度分别为88.2%、56.7%、84.4%,准确度分别为61.3%、81.7%、82.7%,联合PGⅡ和PGR诊断胃癌的ROC大曲线下面积为0.839,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5%、72%和83.9%。结论联合检测PGⅡ和PGR可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性,临界值为PGⅡ≥9.0μg/L且PGR≤4.58,可为本地区体检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

    作者:鲁伟;俞瑾;谈潘莉;张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CSP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点,与产科临床诊断结果对比。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CSP声像图特点分三型:孕囊型、部分型、混合型,诊断准确率为91.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CSP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

    作者:史立芬;谢小岚;谌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感兴趣区域(ROI A值)]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髓样癌40个结节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以40个良性结节为对照组,比较实时超声弹性评分、ROI A值及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结节的弹性评分明显低于髓样癌[(2.020±0.539)比(3.470±0.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例患者40个结节均呈低回声,结节内有钙化34个,结节内血流丰富34个,淋巴结肿大34个。 ROI A值、弹性评分两者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诊断准确度为85.0%。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轶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肠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结肠肝样腺癌(HA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H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光镜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0.3岁,发生于右半结肠2例,横结肠1例;3例在治疗前均有血清AFP显著升高;镜下肿瘤组织由分化较好的乳头状腺癌和肝样分化区构成,肝样分化区肿瘤组织呈实性排列,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形,可见核仁,类似肝细胞癌,脉管内见大量癌栓;免疫组化常表达AFP、hepatocyte、CK8、CK18、CK19、CEA,3例出现肠周淋巴结转移,2例出现肝转移。随访4~10个月,3例均死亡。结论结肠HAC少见,免疫表型类似于肝细胞癌,常伴有血清AFP升高,其侵袭性及转移能力均较强,预后差。

    作者:翟晓利;施红旗;陈真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老年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重症胆囊炎行PTGD序贯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先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并带管出院,4~5周后胆囊炎症消退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为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PTGD序贯LC治疗老年重症胆囊炎风险较低,安全可行。

    作者:蒋建庭;李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