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病人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

张震华;李淑仪;陈红建;陈宝霞;巫琼招

关键词:门诊病人, 焦虑, 抑郁, 调查
摘要: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调查旨在了解目前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方向,减少和避免医院工作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目的.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阴囊托带的应用方法

    临床上急(慢)性附睾炎、鞘膜积液等阴囊手术及肾移植、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需将阴囊托起,以达到减轻局部水肿和(或)减少出血的目的;精索静脉曲张通过托起阴囊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作者:李清;李黔生;徐序广;张静;杨政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功能操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病人步入老年期后,躯体状况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渐进性的衰退.如何帮助老年精神病人提高生活质量,是医学界需要研究的课题.我院于2000年3月~9月,选择5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功能操训练,经过2个疗程后,发现参加对象在思维、情感、行为、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尤以情感和行为改善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克莎;费明;金依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115例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也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口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1],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尿崩症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进一步认识和探讨尿崩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我们2000年3月~2001年3月对115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病人进行严密监测、系统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春兰;金昌兰;程英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药护士的护理道德

    1 加药护士的工作特点.人员少,工作繁忙,工作独立性强,不接触病人,不受社会监督,且加药又是治疗各种疾病不可少的环节,加药护士工作的好与环,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转归、疗效的好坏和社会效益等,而且也间接关系到一个医院的信誉和医疗水平.汉

    作者:李凯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氧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讨COPD患者血氧变化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我们观察了一组COPD缓解期患者的24 h SaO2、心率、心律及肺动脉压变化,并根据COPD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低氧血症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小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间断雾化吸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是否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14例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病人分成A、B 2组,A组作为对照组,对A组病人依常规进行护理;B组作为实验组,对B组病人除常规护理外,给予间断的雾化吸入.观察2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间断雾化吸入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文涛;何晓明;孙丽娟;刘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气囊导尿管拔管受阻的处理及预防

    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刺激性小、固定牢固等优点.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气囊不能抽空、尿管前端有结石形成而使尿管不能拔出的情况,我院曾处理7例此种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段万玲;李素芳;殷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小儿头皮静脉离心性穿刺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试行选择了一些向心性穿刺不太顺手的两颞侧的斜向浅静脉进行了离心性定位穿刺,取得了成功,然后扩大到所有的额前颞侧浅静脉,并进行了总结对照.

    作者:涂惠英;李仁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护理38例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感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肺不张、通气换气受限.为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肺脏充分扩张,从而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我科于2001年1月~2001年4月对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了肺部物理治疗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曾秋萍;秦汉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测量动脉血气的标准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观察

    目前医院中护士抽取血样,测量动脉血气时都按照血气分析仪中设定的标准值(一个大气压、体温37 ℃、血红蛋白150 g/L)进行测量.但在临床工作中,每个病人的实际值与标准值都存在着不同,并且我们发现他们之间血气结果存在明显差别.为了使血气监测指标准确、实际地反映病人体内血氧饱和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情况,我们对49例不同体温和52例不同血红蛋白(Hb)值的病人进行了分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已有大量报道,而主要针对其成功的方面报道居多,实际上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问题值得思考,现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与采取的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陈显春;封悦;宋爽;杨英;王泽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75例早产儿有关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28周未满37周,出生体重<2 500 g,身长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死亡率是足月儿的10倍.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我科2000年1月1日~7月1日,共收治早产儿75例,现将有关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钟莹;郑丽萍;朱平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护理

    我院2000年1月~2001年3月应用全身伽玛刀治疗各种肿瘤416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的全面护理及伽玛刀治疗配合,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及全身症状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家银;刘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产后子宫破裂合并膀胱破裂的护理1例

    1 病历介绍患者,40岁,农民,孕3产3,妊娠44+4周.因下腹阵痛6+ h,屏气用力1+ h仍未能在家自然分娩而去当地妇幼保健院住院.入院时查胎儿已死亡,宫口开全,行穿颅术,娩出一死男婴,重3 500 g.术前导尿引出暗红色尿液约5 ml.术后探查宫腔感子宫下段似破裂.保留尿管,发现有大量鲜红色血尿,B超下向膀胱内注射生理盐水未见膀胱充盈,见液体从宫颈口流出,考虑子宫、膀胱破裂转送我院.入院时查体:T 36.3 ℃,P 100次/min,R 22次/min,Bp 110/80 mmHg,保留尿管,接尿袋中见约200 ml鲜红色血尿,腹膨隆,拒按,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宫底平脐,收缩欠佳,压痛明显.行子宫次全切除和膀胱修补术,术后腹腔放置膀胱造瘘管、腹腔引流管、耻骨后间隙引流管,留置导尿管.腹腔引流管及耻骨后间隙引流管于术后5 d拔除,膀胱造瘘管于术后10 d拔除,尿管于术后15 d拔除,腹部伤口7 d拆线,甲级愈合.术后18 d治愈出院.

    作者:郑彩霞;涂晋梅;魏晓芳;胡敏;徐小红;吴伟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规范医护耦合性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1 医护耦合性行为在医疗纠纷中的表现1.1 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记载不一.近年来,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护士书写的护理病历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从入院评估、住院评估到确定护理诊断后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等均有记载,有些甚至与医生病历所记内容重复.尤其当病人与危重病人多,医护之间沟通较少时,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就会出现差异.这种不一致性使患者及家属对所谓病案记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那么病案在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作用就打了折扣.

    作者:苏晓丽;赵丽;王彩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化疗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

    由于高效低毒的抗癌新药不断涌现,化疗或术后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可以使患者了解化疗的基础理论,增加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情绪,改善饮食,以提高生活质量,进而预防化疗反应,发挥化疗的大功效.据此,我们对收治入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了健康相关行为调查,旨在依据患者的需求,寻求适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和整体化护理.

    作者:贾东梅;张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门诊病人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

    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调查旨在了解目前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方向,减少和避免医院工作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震华;李淑仪;陈红建;陈宝霞;巫琼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开塞露与热滚动按摩法治疗产后尿潴留100例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 h膀胱充盈不能自行排出,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以往临床多采用听流水声音,湿毛巾热敷膀胱区等护理措施,效果不佳,大多数病人仍不能解除排尿困难、尿潴留,后行导尿术,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我科2000年1月~2001年2月应用开塞露加热滚动按摩法治疗产后排尿困难、尿潴留100例,效果显著.

    作者:卢等彩;李传真;于玉华;亓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观察和护理17例

    新生儿肺出血是NICU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我院新生儿科2000年1月~2001年4月在收治的患儿中有17例并发肺出血(占收治病人的4.9%),通过加强早期观察,尽早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以及精心护理,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国梅;覃雪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同时应用应注意的问题》一文的商榷

    读了贵刊2001年第3期刊登的杨翠荣等同志撰写的<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同时应用应注意的问题>后,我们有不同拙见,愿与其商榷.我科2001年10月23日收治1例尿路感染的老年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静滴,前2天先滴氨苄青霉素,后滴环丙沙星,后3天则反之,输液管内均未出现絮状反应,第6天滴完环丙沙星后,换上氨苄青霉素溶液,5 min后,在输液管下段出现絮状物,这与杨翠荣等同志介绍的情况正好矛盾.故我们认为二者静滴的先后顺序与输液管内出现的絮状物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药物的批号、溶解度及静滴的速度有关.我们也做过类似杨翠荣同志所做过的试验,证实大量的环丙沙星与相对小量的氨苄青霉素溶液相混后3~5 min可发生絮状反应.在此,我们建议,二者同时静滴相遇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加快输液速度,以减少二者相混的时间,好中间以其他液体或生理盐水间隔.

    作者:吴惠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