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三学生考试前情绪障碍调查

师凤彩;娄百玉;王清泉

关键词:学生考试, 抑郁情绪, 焦虑和抑郁, 大学生, 情绪障碍, 焦虑抑郁, 焦虑情绪, 高三学生, 新乡市, 高中生, 中学, 贤臣, 调查, 道医
摘要: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情绪障碍.Weissman研究表明约1/4的人一生曾有过抑郁[1].刘贤臣报道医科大学生17.32%有抑郁情绪[2].郭永松报道大学生21%有焦虑情绪[3].但有关高中生考试前的焦虑抑郁报道较少,我们对新乡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应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对医学本科新生来自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个性特点总体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在恃强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个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征具有非趋同性.

    作者:姚齐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育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育妇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不育组SCL-90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症状为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不育妇女中农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妇女差.

    作者:程凤先;贾全芬;懂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为了解心肌梗塞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查,并与健康人配对比较,结果显示,心肌梗塞后焦虑抑郁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73.02%、抑郁66.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心肌梗塞后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作者:唐振坤;陈德彩;杨永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幼师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

    为了解职高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青年组常模,一年级新生忧郁因子分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躯体化、恐怖因子分高于一年级新生,独生子女强迫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提示职高幼师专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

    作者:姜杨;詹海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颅脑创伤患者记忆研究

    本文对155例颅脑创伤患者和40例正常人,分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1]进行测试,以前瞻性研究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创伤患者各项记忆成绩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以多灶性创伤、顶叶创伤患者记忆障碍明显,枕叶创伤对记忆影响较少.颅脑创伤的范围大小、昏迷时间与记忆障碍并不成正比.提示颅脑创伤部位与记忆功能关系密切.

    作者:刘军;高海宁;孙宏俊;刘海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尤其心、脑、肾的并发症是危害患者健康并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治疗除加强医疗护理外,健康教育是重要环节.我们对住院病人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缪进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为了解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581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5%睡眠质量不好,呼吸不畅、发冷发热、做恶梦、疼痛不适等生活因素及离退休后社会因素影响睡眠.要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这些生理、社会因素的干预是比较重要的.

    作者:钱惠忠;陈树林;王义强;骆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1 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发达国家已累及学龄儿童的5~15%[1].行为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如退缩行为、过度焦虑和恐惧、不服从、脾气暴发和不良习惯等,是一些普通名称,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经症和发育迟滞等那样明确[2].美国教育界常用的定义是: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适合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儿童病专家Rutter把行为问题分为A行为(即违法行为)和N行为(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1].

    作者:闫芳;孙秀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浅析封闭式管理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对山东煤炭卫校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前后的各专业学生,用生活满意指数(LSIB)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护理专业封闭式管理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封闭后各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相对较低的是正当青年期的学生.

    作者:张晓斌;郝清兰;宋敏慧;鲍广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儿童多动症遗传方式探讨

    为探讨儿童多动症的遗传方式,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结果显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分离率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父亲专门传递给儿子或女儿的规律,也未见母亲专门传递给儿子的规律;一级亲属预期与实际患病率比较无差异.提示多动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作者:孙亚琴;祁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缓解焦虑情绪,提高降压药物疗效

    目的:通过干预焦虑情绪,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方法: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第1组与第2组经测定均为具有焦虑情绪的高血压患者,第3组为不具有焦虑的高血压对照组;三组病例均用洛丁新降压治疗8周,第1组同步加用抗焦虑药物--黛安神.结果 :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6.67%、58.33%、83.33%.结论:有焦虑的第2组降压效果明显低于不伴焦虑的第3组,而经过抗焦虑治疗的第1组降压疗效有显著提高.

    作者:杨菊贤;陈启稚;叶志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面肌痉挛病人心理状况评估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病人的心理情绪状况及对策.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门诊首诊的34例面肌痉挛病人进行自评测定,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1]中的常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组躯体化均分高于常模,女性病人高于男性病人,差别具有显著性;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均分低于常模,除恐怖项均分无显著性外,余均具显著性.结论:面肌痉挛病人有躯体化倾向,且女性较男性明显,需采取心理、药物、手术等综合性治疗手段.

    作者:吴皓;陈蕾倩;董伟;胡兴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脱敏与合并阿普唑仑治疗恐怖症对照研究

    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31例恐怖症病人,随机对16例在阿普唑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系统脱敏治疗,另15例单纯用系统脱敏治疗(为对照组).发现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合并阿普唑仑可以帮助降低焦虑,提高对系统脱敏治疗的依从性,但不能提高疗效.

    作者:李庆方;陈太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脑功能的稳定性假说

    科学不仅要积累事实,而且还要安排事实.本文以既往研究结果为事实,推测人脑功能的稳定性(包括兴奋稳定性、抑制稳定性以及兴奋与抑制的内稳态),发现生物钟的调节并不影响这种稳定性.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症疗效观察

    对34例神经症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症状比较,除恐怖、记忆力下降症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差异均非常明显,提示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症疗效明显.

    作者:黄箭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个体心理辅导中移情与心理依赖的区别及调适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在高等学校的普及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在高等学校开设心理卫生课与专题讲座,开展团体训练与个体心理辅导使一些学生走出了心理误区,改变了心理行为,适应了生活环境.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往往容易出现学生对辅导老师的移情和心理依赖现象,本文结合个体心理辅导的工作实践,对移情与心理依赖的基本特征、正确地对待移情与心理依赖者、认清移情与心理依赖的正负效应等进行论述.

    作者:崔建华;韩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深圳打工者精神病住院医疗状况分析

    分析在我院住院的84例外来打工者资料,发现起病或复发前有一定诱因者占57.1%,住院费用自负者占50%.提示应改善外来打工者的医疗条件,加强心理卫生辅导和咨询工作,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作者:董松玉;胡赤怡;高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社会心理因素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社会心理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病人EPQ中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比对照组高.SCL-90评定,显示病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诸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与正常人在个性、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王相立;陈广华;杜加胜;麻爱华;刘西俊;孙仕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男性吸毒劳教人员防御方式与个性相关研究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男性吸毒劳教人员进行测试,探索其防御方式与个性特性相关以及毒品高依赖和低依赖程度的DSQ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吸毒劳教人员具有不健全的人格特征(E、P、N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动用不成熟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倾向较明显,不健全的个性形成可能与其动用的防御机制倾向有联系.提示我们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管理应掌握其特点,以提高解除毒品依赖的成功率.

    作者:傅素芬;王义强;赵卫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实习期医护生心理健康探讨

    为了解实习期医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对在某医院实习的医疗系大学生和护理中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7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有显著性差异;护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5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的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于护生,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丹琳;张军民;谢桂萍;张秀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