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社会心理因素对照研究

王相立;陈广华;杜加胜;麻爱华;刘西俊;孙仕田

关键词:个性, 社会心理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社会心理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病人EPQ中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比对照组高.SCL-90评定,显示病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诸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与正常人在个性、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活满意度指数B重测信度研究

    本文对生活满意度指数B重测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1月重测结果有高度的稳定性.

    作者:张晓斌;郝清兰;宋敏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对抑郁症的亚范畴-阈下抑郁的探讨

    阈下抑郁-作为抑郁症的一种亚范畴,近几年来因高度的患病率、致残率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然而,病人具有哪些特征?与重症抑郁有何区别?临床如何防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在普通人群中大约20%存在抑郁症状,这些仅有抑郁症状而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是否与重症抑郁一样存在高的患病率、自杀率,为寻求回答上述问题,抑郁的一种新的亚范畴-阈下抑郁被划分.

    作者:李一云;刘玉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1998年住院超过4周的77例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排列前4位的疾病是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神经症.73例使用精神药物,单一用药51例,联用二种药物22例.按单一药物使用频度排列前5位是奋乃静、阿米替林、麦普替林、氯氮平、氟哌啶醇.联用抗胆碱能药物19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9例.结论:我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无明显滥用现象.建议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应选用副作用小的精神药物.

    作者:石玉中;娄百玉;王传升;张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育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育妇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不育组SCL-90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症状为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不育妇女中农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妇女差.

    作者:程凤先;贾全芬;懂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与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飞行员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显著相关;个性因素明显影响不成熟防御机制.结论:在飞行员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中,揭示并修正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娄振山;陈沪加;伏广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学生心理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媒界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种种报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一些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0~30%[1].不少高校调查资料亦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了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引发因素,探讨解决对策,我们对本校入学新生进行了UPI测试.

    作者:肖龙贵;胡亚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癔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癔症患者间的临床差异,对住院的44 例异性癔症患者和195例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男性癔症患者性格内向77.3%,精神诱发因素以工作适应失调、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临床征象以情感爆发、行为障碍、幻觉妄想为常见;女性癔症患者性格外向53.3%,精神诱发因素以家庭失和与纠纷、人际关系冲突、宗教迷信,临床征象以情感爆发、转换性症状、朦胧状态和附体体验为常见.结论:针对男女癔症患者的不同特点,搞好心理卫生,改善心理状态,避免心理创伤,对癔症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作者:苏中华;高建英;张金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浅析封闭式管理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对山东煤炭卫校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前后的各专业学生,用生活满意指数(LSIB)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护理专业封闭式管理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封闭后各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相对较低的是正当青年期的学生.

    作者:张晓斌;郝清兰;宋敏慧;鲍广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综合科住院病人情绪障碍研究

    本文应用HAMD、HAMA、SDS和综合科病人情绪障碍调查问卷,对200例病人进行抑郁情绪发生率与诊治情况调查,发现抑郁、焦虑情绪十分常见,综合科医生对其识别率较低,往往未作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因此,十分需要将精神卫生服务纳入综合医疗机构.

    作者:梁文贞;舒放;陆林;黄明生;朱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幼师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

    为了解职高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青年组常模,一年级新生忧郁因子分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躯体化、恐怖因子分高于一年级新生,独生子女强迫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提示职高幼师专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

    作者:姜杨;詹海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医师的一致性和分歧点

    为了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医师之间判定的一致性和分歧点,由二位高年资精神科鉴定医师复查并判定242例鉴定案例的诊断和法定能力.结果显示,医生间诊断一致性为97.1%.法定能力判定一致性为92.0~100%.分歧较大病种为人格障碍和轻性躁狂.与1983年资料相比,受害人与民事案件明显增多,经济案件取代性犯罪居首位,判定部分责任能力比例减少,医生间判定一致性有所增高,高于同期司法机关对医生诊断认同率和法定能力认同率.

    作者:苏雪倩;施雅琴;钟杏圣;焦静如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在中国学习的印度留学生艾森克个性问卷分析

    目的:评估在中国学习的印度男性留学生的个性特征.方法:应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33名进行测查,同时抽取年龄、性别、文化相匹配的121名蚕业研究所技术人员作正常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P、E、N、L4个量表维度均有明显差异;35岁以下年龄组仅L量表两组间存在差异、36~45岁年龄组和46岁以上年龄组,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印度男性留学生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个性差异.

    作者:王金文;姜厚璧;徐斌;欧阳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孤独不同于孤立.产生于个体实际的人际交往的质量与个体所期望的不一致.尽管孤独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人本主义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孤独感有相当稳定的感受性,并提出了引起孤独感的两种人格特征,即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以及缺乏基本的社会技能;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摆脱孤独感.

    作者:黄洁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文采用SCL-90,对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说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正常人.在给银屑病患者躯体治疗的同时,提供合理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是必要的.

    作者:郑冰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癫痫性精神障碍在临床并非少见.我们发现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为进一步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本文专题进行了调查.

    作者:梁兆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与夫妻协同治疗勃起障碍

    采用前列腺素E1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45例阴茎勃起障碍,对一组20例病人夫妻协同进行性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比另一组单对男性性心理治疗的勃起能力和完成性生活有显著提高,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苏仲宁;沈倚天;曾明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从咨询信件看当代大学生的性关切与性焦虑

    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性健康状况.方法:对大学生咨询来信所提各类有关性问题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到大学生中关切的性问题及性困惑,依次为手淫、体象烦恼、生殖系统疾病、婚前性行为及性心理问题.

    作者:杨素琴;李福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焦虑症患者MMPI及16PF测试结果分析

    对确诊为焦虑性神经症的患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MMPI)[1],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2]测试,发现MMPI量表中Hs、Hg、D、Pd、Pa、Pt、Sc、Si等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表明患者存在疑病、精神衰弱、抑郁、精神过度紧张、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缺陷.16PF中C、G、Q3分明显低于正常人,而O、I、Q4分高于正常人,显示患者具有情绪不稳定、忧郁、紧张不安等个性特点,表明焦虑症的发生有其个性基础.

    作者:胡坚强;薛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为了解武警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照分析.

    作者:蔡丽萍;刘少壮;王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却不能阻止或改善其复发及精神衰退.许多学者采用工娱疗法[1]、作业疗法[2]、支持性心理疗法[3]取得了一定疗效.90年代初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引入我国,并逐渐用于临床收到满意效果[4].我们采用系统家庭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用药对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12个月对照研究.

    作者:倪俊芝;贾燕屏;刘小娟;刘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