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振山;陈沪加;伏广清
为研究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进行SCL-90测试和影响因素调查,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暴露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6.9%的中年知识分子有心理健康问题 ,离婚或丧偶、经常过量饮酒、缺少业余爱好、接触毒物或噪声、工作时间延长、患慢性病、睡眠不足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并存在某些交互作用.提示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健康失调.
作者:李新华;贾安华;邓冰;朱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与正常成人作对比,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在对癫痫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薇;张骐;徐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科学不仅要积累事实,而且还要安排事实.本文以既往研究结果为事实,推测人脑功能的稳定性(包括兴奋稳定性、抑制稳定性以及兴奋与抑制的内稳态),发现生物钟的调节并不影响这种稳定性.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心肌梗塞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查,并与健康人配对比较,结果显示,心肌梗塞后焦虑抑郁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73.02%、抑郁66.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心肌梗塞后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作者:唐振坤;陈德彩;杨永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尤其心、脑、肾的并发症是危害患者健康并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治疗除加强医疗护理外,健康教育是重要环节.我们对住院病人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缪进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部队神经症发病率、症状表现及个性特征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CMD-2诊断标准,诊断明确者做SCL-90及EPQ量表测查,与常模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诊断神经症56人,该部队神经症患病率为12.07‰;SCL-90总分209.46±69.64,阳性项目数49.98±18.24,阳性项目均分3.14±0.84,EPQ示情绪不稳定、个性倾向内向或内向者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环境和易感素质是部队神经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注重素质培养和承受能力;治疗时应注意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偏执几方面缺陷的改善.
作者: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发达国家已累及学龄儿童的5~15%[1].行为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如退缩行为、过度焦虑和恐惧、不服从、脾气暴发和不良习惯等,是一些普通名称,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经症和发育迟滞等那样明确[2].美国教育界常用的定义是: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适合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儿童病专家Rutter把行为问题分为A行为(即违法行为)和N行为(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1].
作者:闫芳;孙秀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实习期医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对在某医院实习的医疗系大学生和护理中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7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有显著性差异;护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5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的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于护生,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丹琳;张军民;谢桂萍;张秀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情绪障碍.Weissman研究表明约1/4的人一生曾有过抑郁[1].刘贤臣报道医科大学生17.32%有抑郁情绪[2].郭永松报道大学生21%有焦虑情绪[3].但有关高中生考试前的焦虑抑郁报道较少,我们对新乡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师凤彩;娄百玉;王清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社会心理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病人EPQ中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比对照组高.SCL-90评定,显示病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诸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与正常人在个性、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王相立;陈广华;杜加胜;麻爱华;刘西俊;孙仕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对49例阳性精神分裂症和31例对照组洛夏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提示阳性精神分裂症联想方面有生产能力,在情绪刺激的影响下,回答容易失败,而整体的统合能力减弱,局部范围的知觉增强,人物运动的回答增多,而色彩的回答减少,经验类型呈内向型,在反映现实检验能力指标的F+%、ΣF+%、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形态质量不良,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作者:姜厚璧;严善明;陈德沂;俞俊洪;祁曙光;孙建华;夏友春;田志宏;张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确诊为焦虑性神经症的患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MMPI)[1],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2]测试,发现MMPI量表中Hs、Hg、D、Pd、Pa、Pt、Sc、Si等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表明患者存在疑病、精神衰弱、抑郁、精神过度紧张、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缺陷.16PF中C、G、Q3分明显低于正常人,而O、I、Q4分高于正常人,显示患者具有情绪不稳定、忧郁、紧张不安等个性特点,表明焦虑症的发生有其个性基础.
作者:胡坚强;薛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45例阿尔采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4~1998年阿尔采末病患者,诊断标准严格按CCMD-2执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和其它原因所致痴呆除外.由医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取得资料.结果:痴呆症状患者有记忆障碍,先为近记忆不良,发展为远近记忆缺陷及严重的遗忘症.精神症状包括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摸索征、掌颏反射阳性等.脑电图检查有轻、中、重弥漫性异常,呈α节律减慢;脑CT检查示不同积蓄的脑萎缩.结论:阿尔采末病是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并表现有精神方面和神经系统症状及脑电图、脑CT的异常.
作者:傅超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在高等学校的普及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在高等学校开设心理卫生课与专题讲座,开展团体训练与个体心理辅导使一些学生走出了心理误区,改变了心理行为,适应了生活环境.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往往容易出现学生对辅导老师的移情和心理依赖现象,本文结合个体心理辅导的工作实践,对移情与心理依赖的基本特征、正确地对待移情与心理依赖者、认清移情与心理依赖的正负效应等进行论述.
作者:崔建华;韩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儿童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me)是指小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本文收集本院1996~1997年门诊初诊为ADHD66例,均行脑电图及智力检测.
作者:栾习云;柴立军;薛继芳;蒋燕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育妇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不育组SCL-90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症状为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不育妇女中农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妇女差.
作者:程凤先;贾全芬;懂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老年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应用SCL-90进行测评.同时以中青年神经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老年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普遍低于中青年患者,与我国常模比较,明显高于常模,提示老年神经症患者精神卫生状况较中青年神经症稍好,但明显差于常人,应引起关注.
作者:王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第二周后两组HAMD、SDS、SAS评分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合并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四、第六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作者:杨建立;刘晓华;甘雪晨;王保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考试对小学生情绪的影响及情绪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期末考试前和后1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并比较不同考试成绩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考前1周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发生率为30.33%、抑郁为25%,二者均有者为12.33%.男女学生间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差异不显著.考前SAS、SDS评分与考试成绩呈负相关.结论:考试应激明显影响情绪,情绪变化对考试成绩有影响.
作者:杜静丽;麻爱华;王相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儿童多动症的遗传方式,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结果显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分离率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父亲专门传递给儿子或女儿的规律,也未见母亲专门传递给儿子的规律;一级亲属预期与实际患病率比较无差异.提示多动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作者:孙亚琴;祁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