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华;韩伟
何为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的年会上又发出宣言,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的健康水平与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后三者的维护和提高是心理卫生的任务.此外,心理卫生还在于对若干重要心理疾病的预防.后三者的水平表现在人格是否健全.人格为性格、气质、习惯、创造能力、志向等的集中表现.
作者:陈学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在中国学习的印度男性留学生的个性特征.方法:应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33名进行测查,同时抽取年龄、性别、文化相匹配的121名蚕业研究所技术人员作正常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P、E、N、L4个量表维度均有明显差异;35岁以下年龄组仅L量表两组间存在差异、36~45岁年龄组和46岁以上年龄组,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印度男性留学生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个性差异.
作者:王金文;姜厚璧;徐斌;欧阳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科学不仅要积累事实,而且还要安排事实.本文以既往研究结果为事实,推测人脑功能的稳定性(包括兴奋稳定性、抑制稳定性以及兴奋与抑制的内稳态),发现生物钟的调节并不影响这种稳定性.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实习期医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对在某医院实习的医疗系大学生和护理中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7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有显著性差异;护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5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的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于护生,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丹琳;张军民;谢桂萍;张秀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将42例慢性抑郁症与60例非慢性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结果:二者在抑郁症状、妄想出现的时间及内容、应激评分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抑郁症除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外,与妄想在抑郁疗程中出现的时间、妄想的类别及应激强度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一云;陈德沂;季建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精神压力能否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比离婚妇女和现婚妇女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离婚组乳腺癌ER和PR表达率均高于现婚组.说明精神因素与ER表达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关系.
作者:马杰;石智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36例高血压病人(Ⅰ期)运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精神症状的分布和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结果提示,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SDS也提示大部分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提示高血压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万兴松;宋晨霞;龚桂平;陈大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已广泛用于评价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用该量表对一组父母送子女住精神科时心理状况作了评定,并在双亲间与常模[2]进行了比较.
作者:陈耀银;孙敬烈;吴斯珍;丁俊英;裴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14%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SAS单项均分较高的项目有焦虑心境、害怕、惊恐、不幸预感、多汗、睡眠障碍.学习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铭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情绪障碍.Weissman研究表明约1/4的人一生曾有过抑郁[1].刘贤臣报道医科大学生17.32%有抑郁情绪[2].郭永松报道大学生21%有焦虑情绪[3].但有关高中生考试前的焦虑抑郁报道较少,我们对新乡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师凤彩;娄百玉;王清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分析在我院住院的84例外来打工者资料,发现起病或复发前有一定诱因者占57.1%,住院费用自负者占50%.提示应改善外来打工者的医疗条件,加强心理卫生辅导和咨询工作,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作者:董松玉;胡赤怡;高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飞行员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显著相关;个性因素明显影响不成熟防御机制.结论:在飞行员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中,揭示并修正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娄振山;陈沪加;伏广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与正常成人作对比,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在对癫痫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薇;张骐;徐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581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5%睡眠质量不好,呼吸不畅、发冷发热、做恶梦、疼痛不适等生活因素及离退休后社会因素影响睡眠.要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这些生理、社会因素的干预是比较重要的.
作者:钱惠忠;陈树林;王义强;骆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尤其心、脑、肾的并发症是危害患者健康并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治疗除加强医疗护理外,健康教育是重要环节.我们对住院病人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缪进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对山东煤炭卫校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前后的各专业学生,用生活满意指数(LSIB)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护理专业封闭式管理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封闭后各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相对较低的是正当青年期的学生.
作者:张晓斌;郝清兰;宋敏慧;鲍广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老年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应用SCL-90进行测评.同时以中青年神经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老年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普遍低于中青年患者,与我国常模比较,明显高于常模,提示老年神经症患者精神卫生状况较中青年神经症稍好,但明显差于常人,应引起关注.
作者:王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士生活满意度,更好为护士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问卷,对3个不同地区(单位)的护士进行生活满意度对比研究.结果:生活满意度总分14.51,低于教师LSIB16.42[1],接近电力工人LSIB14.88[3];生活、工作在矿区的护士LSIB显著高于生活工作在市区的护士(分别为15.18、15.03、13.69);50岁以上护士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工作环境、期望值是影响LSIB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建明;李凌;檀立;金晓华;袁爱珍;张金凤;王淑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第二周后两组HAMD、SDS、SAS评分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合并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四、第六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作者:杨建立;刘晓华;甘雪晨;王保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发达国家已累及学龄儿童的5~15%[1].行为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如退缩行为、过度焦虑和恐惧、不服从、脾气暴发和不良习惯等,是一些普通名称,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经症和发育迟滞等那样明确[2].美国教育界常用的定义是: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适合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儿童病专家Rutter把行为问题分为A行为(即违法行为)和N行为(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1].
作者:闫芳;孙秀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