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今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两大问题

陈学诗

关键词:心理卫生, 健康水平, 道德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 身体, 疾病的预防, 人格, 创造能力, 状态, 宣言, 性格, 协会, 维护, 气质, 年会
摘要:何为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的年会上又发出宣言,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的健康水平与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后三者的维护和提高是心理卫生的任务.此外,心理卫生还在于对若干重要心理疾病的预防.后三者的水平表现在人格是否健全.人格为性格、气质、习惯、创造能力、志向等的集中表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慢性抑郁的再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将42例慢性抑郁症与60例非慢性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结果:二者在抑郁症状、妄想出现的时间及内容、应激评分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抑郁症除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外,与妄想在抑郁疗程中出现的时间、妄想的类别及应激强度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一云;陈德沂;季建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学生心理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媒界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种种报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一些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0~30%[1].不少高校调查资料亦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了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引发因素,探讨解决对策,我们对本校入学新生进行了UPI测试.

    作者:肖龙贵;胡亚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颅脑创伤患者记忆研究

    本文对155例颅脑创伤患者和40例正常人,分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1]进行测试,以前瞻性研究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创伤患者各项记忆成绩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以多灶性创伤、顶叶创伤患者记忆障碍明显,枕叶创伤对记忆影响较少.颅脑创伤的范围大小、昏迷时间与记忆障碍并不成正比.提示颅脑创伤部位与记忆功能关系密切.

    作者:刘军;高海宁;孙宏俊;刘海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1998年住院超过4周的77例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排列前4位的疾病是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神经症.73例使用精神药物,单一用药51例,联用二种药物22例.按单一药物使用频度排列前5位是奋乃静、阿米替林、麦普替林、氯氮平、氟哌啶醇.联用抗胆碱能药物19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9例.结论:我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无明显滥用现象.建议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应选用副作用小的精神药物.

    作者:石玉中;娄百玉;王传升;张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与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飞行员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显著相关;个性因素明显影响不成熟防御机制.结论:在飞行员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中,揭示并修正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娄振山;陈沪加;伏广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面肌痉挛病人心理状况评估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病人的心理情绪状况及对策.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门诊首诊的34例面肌痉挛病人进行自评测定,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1]中的常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组躯体化均分高于常模,女性病人高于男性病人,差别具有显著性;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均分低于常模,除恐怖项均分无显著性外,余均具显著性.结论:面肌痉挛病人有躯体化倾向,且女性较男性明显,需采取心理、药物、手术等综合性治疗手段.

    作者:吴皓;陈蕾倩;董伟;胡兴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从咨询信件看当代大学生的性关切与性焦虑

    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性健康状况.方法:对大学生咨询来信所提各类有关性问题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到大学生中关切的性问题及性困惑,依次为手淫、体象烦恼、生殖系统疾病、婚前性行为及性心理问题.

    作者:杨素琴;李福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洛阳地区儿童精神卫生调查

    作者根据美国DSM-Ⅲ诊断标准和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制订的儿童精神卫生调查表及儿童智力筛选表,随机抽样调查了我区22所小学、4所幼儿园、2所城市中学10140名儿童( 3~6岁1760人,7~12岁7255人,13~14岁1124人).调查结果:①轻微脑功能障碍(MBD)53 人,患病率为5.22%(3~6岁1人,7~12岁47人,13~14岁4人),以学龄初期居多.②智力发育迟滞110人,患病率10.84%.③孤独症3人(0.29%).比较山区、丘陵、平原,以丘陵地区患病率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陆平;李蕊;李银宽;李蕴;李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早发和晚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致病因素比较研究

    为了解早发型和晚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有否差异,对符合CCMD-2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及DSM-4双相Ⅰ型障碍诊断标准的180例患者,按Taylor等划分年龄的方法,以30岁为界划分早发型和晚发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早发型病前有明显生活事件者少,病前性格内相者多,家庭中有精神疾病史及一级亲属中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者多,头颅CT显示脑部有器质性损害者少,与晚发型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可能系不同的疾病单元.

    作者:完旭东;刘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为研究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进行SCL-90测试和影响因素调查,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暴露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6.9%的中年知识分子有心理健康问题 ,离婚或丧偶、经常过量饮酒、缺少业余爱好、接触毒物或噪声、工作时间延长、患慢性病、睡眠不足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并存在某些交互作用.提示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健康失调.

    作者:李新华;贾安华;邓冰;朱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用SCL-90、EPQ调查某部队神经症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部队神经症发病率、症状表现及个性特征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CMD-2诊断标准,诊断明确者做SCL-90及EPQ量表测查,与常模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诊断神经症56人,该部队神经症患病率为12.07‰;SCL-90总分209.46±69.64,阳性项目数49.98±18.24,阳性项目均分3.14±0.84,EPQ示情绪不稳定、个性倾向内向或内向者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环境和易感素质是部队神经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注重素质培养和承受能力;治疗时应注意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偏执几方面缺陷的改善.

    作者: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医师的一致性和分歧点

    为了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医师之间判定的一致性和分歧点,由二位高年资精神科鉴定医师复查并判定242例鉴定案例的诊断和法定能力.结果显示,医生间诊断一致性为97.1%.法定能力判定一致性为92.0~100%.分歧较大病种为人格障碍和轻性躁狂.与1983年资料相比,受害人与民事案件明显增多,经济案件取代性犯罪居首位,判定部分责任能力比例减少,医生间判定一致性有所增高,高于同期司法机关对医生诊断认同率和法定能力认同率.

    作者:苏雪倩;施雅琴;钟杏圣;焦静如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与夫妻协同治疗勃起障碍

    采用前列腺素E1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45例阴茎勃起障碍,对一组20例病人夫妻协同进行性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比另一组单对男性性心理治疗的勃起能力和完成性生活有显著提高,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苏仲宁;沈倚天;曾明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1 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发达国家已累及学龄儿童的5~15%[1].行为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如退缩行为、过度焦虑和恐惧、不服从、脾气暴发和不良习惯等,是一些普通名称,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经症和发育迟滞等那样明确[2].美国教育界常用的定义是: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适合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儿童病专家Rutter把行为问题分为A行为(即违法行为)和N行为(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1].

    作者:闫芳;孙秀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对36例高血压病人(Ⅰ期)运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精神症状的分布和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结果提示,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SDS也提示大部分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提示高血压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万兴松;宋晨霞;龚桂平;陈大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孤独不同于孤立.产生于个体实际的人际交往的质量与个体所期望的不一致.尽管孤独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人本主义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孤独感有相当稳定的感受性,并提出了引起孤独感的两种人格特征,即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以及缺乏基本的社会技能;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摆脱孤独感.

    作者:黄洁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精神症状的心理基础

    就常见精神症状(如性色彩症状、幻觉、妄想、情绪不稳、意志行为障碍等)从心理学角度上进行分析,提示心理结构稳定、心理抵抗力增强对预防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和矫正心理倾斜、心理偏差,对预防精神症状出现有重大价值.

    作者:李从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幼师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

    为了解职高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青年组常模,一年级新生忧郁因子分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躯体化、恐怖因子分高于一年级新生,独生子女强迫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提示职高幼师专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

    作者:姜杨;詹海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综合科住院病人情绪障碍研究

    本文应用HAMD、HAMA、SDS和综合科病人情绪障碍调查问卷,对200例病人进行抑郁情绪发生率与诊治情况调查,发现抑郁、焦虑情绪十分常见,综合科医生对其识别率较低,往往未作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因此,十分需要将精神卫生服务纳入综合医疗机构.

    作者:梁文贞;舒放;陆林;黄明生;朱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学生心身障碍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在大学生心身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测试,以身心健康量表各因子至少有一项T分≥70和L量表T分<70为心身障碍筛查标准.结果: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在正性事件分、负性事件分、总分、家庭有关问题、工作学习、社交与其它问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身障碍的症状表达和严重程度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但负性事件与心身障碍各症状因子的相关程度高.结论:进一步支持负性事件在心身障碍病因学中的作用;学生遭受不同的精神刺激和压力,可能对心身障碍具有不同的致病影响.

    作者:赵虎;马光瑜;张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