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宁;沈倚天;曾明泉
目的:通过干预焦虑情绪,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方法: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第1组与第2组经测定均为具有焦虑情绪的高血压患者,第3组为不具有焦虑的高血压对照组;三组病例均用洛丁新降压治疗8周,第1组同步加用抗焦虑药物--黛安神.结果 :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6.67%、58.33%、83.33%.结论:有焦虑的第2组降压效果明显低于不伴焦虑的第3组,而经过抗焦虑治疗的第1组降压疗效有显著提高.
作者:杨菊贤;陈启稚;叶志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说明MMPI测验中F分增高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作者对本院1997~1998年住院病人进行测验,结果表明,MMPI测验F分增高与精神症状有一定相关,其中思维和情感是影响F分增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汪早晨;胡恒章;王卫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社会心理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病人EPQ中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比对照组高.SCL-90评定,显示病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诸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与正常人在个性、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王相立;陈广华;杜加胜;麻爱华;刘西俊;孙仕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45例阿尔采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4~1998年阿尔采末病患者,诊断标准严格按CCMD-2执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和其它原因所致痴呆除外.由医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取得资料.结果:痴呆症状患者有记忆障碍,先为近记忆不良,发展为远近记忆缺陷及严重的遗忘症.精神症状包括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摸索征、掌颏反射阳性等.脑电图检查有轻、中、重弥漫性异常,呈α节律减慢;脑CT检查示不同积蓄的脑萎缩.结论:阿尔采末病是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并表现有精神方面和神经系统症状及脑电图、脑CT的异常.
作者:傅超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孤独不同于孤立.产生于个体实际的人际交往的质量与个体所期望的不一致.尽管孤独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人本主义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孤独感有相当稳定的感受性,并提出了引起孤独感的两种人格特征,即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以及缺乏基本的社会技能;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摆脱孤独感.
作者:黄洁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60例患者应用个人资源询问表(PRQ)进行问卷评分,并与6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COPD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低于对照组,年龄、病程和通气功能与社会支持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重视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干预有利于病情康复.
作者:王丽华;方宗君;吴晓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14%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SAS单项均分较高的项目有焦虑心境、害怕、惊恐、不幸预感、多汗、睡眠障碍.学习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铭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与正常成人作对比,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在对癫痫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薇;张骐;徐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慢性酒中毒病人脑CT改变与记忆和智力的关系,选取慢性酒中毒及非饮酒者进行记忆、智力测定和脑CT检查,结果提示,慢性酒中毒组记忆和智力各项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脑CT异常组记忆成绩除指向记忆外,其它各分测验、总分和MQ均低于正常组;该组智力测验属于语言智商分4项、属于操作智商分3项及语言智商和IQ均低于正常组.提示慢性酒中毒导致的脑结构的异常改变,可显著表现记忆和智力障碍.
作者:孙九伶;泰颖洁;柳宗元;楚更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第二周后两组HAMD、SDS、SAS评分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合并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四、第六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作者:杨建立;刘晓华;甘雪晨;王保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分析在我院住院的84例外来打工者资料,发现起病或复发前有一定诱因者占57.1%,住院费用自负者占50%.提示应改善外来打工者的医疗条件,加强心理卫生辅导和咨询工作,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作者:董松玉;胡赤怡;高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将42例慢性抑郁症与60例非慢性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结果:二者在抑郁症状、妄想出现的时间及内容、应激评分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抑郁症除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外,与妄想在抑郁疗程中出现的时间、妄想的类别及应激强度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一云;陈德沂;季建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阈下抑郁-作为抑郁症的一种亚范畴,近几年来因高度的患病率、致残率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然而,病人具有哪些特征?与重症抑郁有何区别?临床如何防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在普通人群中大约20%存在抑郁症状,这些仅有抑郁症状而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是否与重症抑郁一样存在高的患病率、自杀率,为寻求回答上述问题,抑郁的一种新的亚范畴-阈下抑郁被划分.
作者:李一云;刘玉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对生活满意度指数B重测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1月重测结果有高度的稳定性.
作者:张晓斌;郝清兰;宋敏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581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5%睡眠质量不好,呼吸不畅、发冷发热、做恶梦、疼痛不适等生活因素及离退休后社会因素影响睡眠.要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这些生理、社会因素的干预是比较重要的.
作者:钱惠忠;陈树林;王义强;骆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早发型和晚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有否差异,对符合CCMD-2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及DSM-4双相Ⅰ型障碍诊断标准的180例患者,按Taylor等划分年龄的方法,以30岁为界划分早发型和晚发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早发型病前有明显生活事件者少,病前性格内相者多,家庭中有精神疾病史及一级亲属中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者多,头颅CT显示脑部有器质性损害者少,与晚发型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可能系不同的疾病单元.
作者:完旭东;刘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就常见精神症状(如性色彩症状、幻觉、妄想、情绪不稳、意志行为障碍等)从心理学角度上进行分析,提示心理结构稳定、心理抵抗力增强对预防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和矫正心理倾斜、心理偏差,对预防精神症状出现有重大价值.
作者:李从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海军离退休干部疗养员的心理卫生水平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与常模老年前期组比较.结果显示,疗养员SCL-90总分为116.53±14.59、总均分为1.36±0.17、阳性项目数为23.86±11.57、阳性症状均分为2.38±0.23,部分项目恐怖、敌对、强迫、偏执显著高于老年前期组.提示离退休干部疗养员的心理卫生水平较常模低,存在以上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作者:王强;裘江宇;许贞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育妇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不育组SCL-90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症状为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不育妇女中农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妇女差.
作者:程凤先;贾全芬;懂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癫痫性精神障碍在临床并非少见.我们发现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为进一步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本文专题进行了调查.
作者:梁兆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