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杨建立;刘晓华;甘雪晨;王保红

关键词:抑郁症, 电针及合并麦普替林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第二周后两组HAMD、SDS、SAS评分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合并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四、第六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与夫妻协同治疗勃起障碍

    采用前列腺素E1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45例阴茎勃起障碍,对一组20例病人夫妻协同进行性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比另一组单对男性性心理治疗的勃起能力和完成性生活有显著提高,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苏仲宁;沈倚天;曾明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关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本文对大学生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高利他行为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也高,低利他行为的人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项目上与高利他行为的人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利他行为的人在敌对性因子上得分低于低利他行为的人,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邵贵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育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育妇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不育组SCL-90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症状为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不育妇女中农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妇女差.

    作者:程凤先;贾全芬;懂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癫痫性精神障碍在临床并非少见.我们发现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为进一步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本文专题进行了调查.

    作者:梁兆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师学生焦虑情绪调查分析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14%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SAS单项均分较高的项目有焦虑心境、害怕、惊恐、不幸预感、多汗、睡眠障碍.学习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铭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为了解武警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照分析.

    作者:蔡丽萍;刘少壮;王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儿童多动症遗传方式探讨

    为探讨儿童多动症的遗传方式,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结果显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分离率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父亲专门传递给儿子或女儿的规律,也未见母亲专门传递给儿子的规律;一级亲属预期与实际患病率比较无差异.提示多动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作者:孙亚琴;祁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癔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癔症患者间的临床差异,对住院的44 例异性癔症患者和195例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男性癔症患者性格内向77.3%,精神诱发因素以工作适应失调、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临床征象以情感爆发、行为障碍、幻觉妄想为常见;女性癔症患者性格外向53.3%,精神诱发因素以家庭失和与纠纷、人际关系冲突、宗教迷信,临床征象以情感爆发、转换性症状、朦胧状态和附体体验为常见.结论:针对男女癔症患者的不同特点,搞好心理卫生,改善心理状态,避免心理创伤,对癔症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作者:苏中华;高建英;张金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海军离退休干部疗养员心理卫生调查

    为了解海军离退休干部疗养员的心理卫生水平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与常模老年前期组比较.结果显示,疗养员SCL-90总分为116.53±14.59、总均分为1.36±0.17、阳性项目数为23.86±11.57、阳性症状均分为2.38±0.23,部分项目恐怖、敌对、强迫、偏执显著高于老年前期组.提示离退休干部疗养员的心理卫生水平较常模低,存在以上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作者:王强;裘江宇;许贞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文采用SCL-90,对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说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正常人.在给银屑病患者躯体治疗的同时,提供合理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是必要的.

    作者:郑冰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儿童多动症脑电图与智力测验分析

    儿童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me)是指小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本文收集本院1996~1997年门诊初诊为ADHD66例,均行脑电图及智力检测.

    作者:栾习云;柴立军;薛继芳;蒋燕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家庭、核心家庭、特殊家庭三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传统家庭以人际关系敏感(19.5%)为主,核心家庭以强迫(12.5%)为主,特殊家庭以抑郁(18.2%)为主.提示在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辅导时,应将家庭结构不同这一特点考虑进去,以提高心理干预的有效程度.

    作者:赖文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深圳打工者精神病住院医疗状况分析

    分析在我院住院的84例外来打工者资料,发现起病或复发前有一定诱因者占57.1%,住院费用自负者占50%.提示应改善外来打工者的医疗条件,加强心理卫生辅导和咨询工作,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作者:董松玉;胡赤怡;高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三学生考试前情绪障碍调查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情绪障碍.Weissman研究表明约1/4的人一生曾有过抑郁[1].刘贤臣报道医科大学生17.32%有抑郁情绪[2].郭永松报道大学生21%有焦虑情绪[3].但有关高中生考试前的焦虑抑郁报道较少,我们对新乡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师凤彩;娄百玉;王清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生活满意度指数B重测信度研究

    本文对生活满意度指数B重测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1月重测结果有高度的稳定性.

    作者:张晓斌;郝清兰;宋敏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当今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两大问题

    何为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的年会上又发出宣言,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的健康水平与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后三者的维护和提高是心理卫生的任务.此外,心理卫生还在于对若干重要心理疾病的预防.后三者的水平表现在人格是否健全.人格为性格、气质、习惯、创造能力、志向等的集中表现.

    作者:陈学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学生心身障碍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在大学生心身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测试,以身心健康量表各因子至少有一项T分≥70和L量表T分<70为心身障碍筛查标准.结果: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在正性事件分、负性事件分、总分、家庭有关问题、工作学习、社交与其它问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身障碍的症状表达和严重程度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但负性事件与心身障碍各症状因子的相关程度高.结论:进一步支持负性事件在心身障碍病因学中的作用;学生遭受不同的精神刺激和压力,可能对心身障碍具有不同的致病影响.

    作者:赵虎;马光瑜;张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症疗效观察

    对34例神经症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症状比较,除恐怖、记忆力下降症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差异均非常明显,提示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症疗效明显.

    作者:黄箭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痴呆(Dementia)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从临床角度可将痴呆定义为:因脑功能障碍而致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并在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中,至少三项受损.其中Alzheimer病被认为是一种神经退化性改变,约占痴呆的70%.

    作者:陆林;李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婚姻状况对妇女乳腺癌ER、PR表达的影响

    为了探讨精神压力能否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比离婚妇女和现婚妇女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离婚组乳腺癌ER和PR表达率均高于现婚组.说明精神因素与ER表达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关系.

    作者:马杰;石智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