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个性分析

唐振坤;陈德彩;杨永信;王志广

关键词:癌症, 心理状态, 个性测验
摘要:为了解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采用SCL-90、EPQ 测查120例,并以1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癌症病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较正常人显著增高,EPQ神经质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硝西泮与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氯硝西泮与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用HAMH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氯硝西泮对运动性紧张、恐慌发作、恐惧回避及睡眠障碍疗效较好,而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对植物神经活动过度和预期中烦恼疗效较好.结论氯硝西泮对焦虑症的总体疗效及某些靶症状的缓解显著好于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

    作者:潘仕常;马增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高粘血症,推测可能与病因有关.

    作者:缪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编者按] 人口的素质水平,具体表现在人格健全程度,而建立健全人格主要在于重视心理卫生.人格的组成,包括遗传因素、儿童的养育和中小学的教育以及在生活工作环境中如何适应.沈者寿先生这篇讲话,强调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贯彻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从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各有其怎样开展心理卫生的措施.心理健康了,社会适应良好了,道德品质提高了,人口的素质也全面提高了,学习、工作、社会风气等必随之提高,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速度自必加速.由此可见这篇讲话的重要意义.

    作者:沈者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学习成绩与述情障碍的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学习成绩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6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和77名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两组学生的TAS总分分别为66.63±6.74和65.74±7.51,无显著性差异;成绩差的男生因子Ⅳ显著高于成绩优秀的男生.结论成绩差的男生述情障碍明显.

    作者:袁勇贵;吴瑞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灾害事件后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后群体的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1996 年山东菏泽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随机抽取受灾重的两个县乡镇进行调查,分为轻灾组 (A组)和重灾组(B组),设立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受灾情况和经历、生活事件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史及灾后急性心血管病发病情况等.结果①受灾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②受灾群体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A组高于B组;③良好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降低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灾害事件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结论洪涝灾害与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灾后尽早给予有效干预,对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新华;彭化生;陈海洋;孙翠云;朱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产妇产后抑郁情况临床分析

    产妇抑郁属一种良性精神障碍,因个体素质差异(文化程度、性格、经济状况、环境等)、产前宣教程度和产式不同而异.为了确保产妇的身心健康,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我院186例产妇进行了抑郁心理咨询调查.

    作者:黎莉;高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情绪障碍性厌食症个性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情绪障碍性厌食症的个性特点.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对38例儿童情绪障碍性厌食症(甲组)及35例健康儿童(乙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甲组E量表均分低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N量表均分高于乙组,差异亦有显著性;两组P、L量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组个性为内向不稳定型,提示持有此个性儿童易出现情绪障碍而导致厌食症,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可提高情绪障碍厌食症的治疗质量.

    作者:任榕娜;陈新民;危玉桃;林茂英;曹慧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4123例心理咨询者就诊状况分析

    目的为了加强心理疾病的预防,使人民群众发生心理卫生问题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心理咨询、指导和治疗.方法根据CCMD-2-R诊断标准,对4123人次求询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评量表和SCL-90、SAS、SDS、瑞文、注意力测定、EPQ,对来访者心理特征作客观的评论.结果第一年与第二年心理测验情况比较(自评量表和心理测验问卷测定,异常率64.9%)无显著差异.第一年与第二年常见的求询问题比较(情绪问题49%,儿童青少年问题14.7%,精神病问题14.1%,人际关系6%,婚姻恋爱问题4.3%,其它咨询问题12%).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咨询问题比较(学习问题咨询以20岁以下年龄组为主,恋爱问题咨询以20~29岁年龄组为主,精神病问题咨询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情绪问题以30~69岁年龄组为主,人际关系问题咨询以30~39岁年龄组为主).求询者满意度达96%.结论各种心理测验的异常率高达64.9%,提示求询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求询问题为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有效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作为区精神卫生中心专科门诊的补充,扩大精神卫生服务范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作者:沈静静;赵宝龙;张雪琴;李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组和成年组抑郁症对照分析

    对在我院住院的92例抑郁症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比,结果表明,老年组和成年组抑郁症在住院率、家族史及HAMD平均总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诱因、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上、临床症状、预后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所以,对老年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应注意.

    作者:于丽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代谢总量守恒假说

    在寿命领域,阳性研究结果很多,这也有关那也有关.本文以一些阳性结果为基础,提出代谢总量守恒假说,并用这一假说去解释某些现象和推测一些结论.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丁螺环酮(Buspipone)是一种新颖的抗焦虑药,不具有苯二氮艹卓类(BDZ)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镇静、运动和认知功能损害和产生躯体依赖、戒断综合征等不良反应[1].本文临床观察各种焦虑症42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春生;赵云;严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分析

    为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实用性,采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与阿米替林作对照,结果显示,氟西汀组显效率及痊愈率与阿米替林组相当,副作用却比阿米替林组少,且服药方法简便,依从性高,有利患者的维持治疗.

    作者:程绍忠;李清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气质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目的探索气质类型及个性倾向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划分气质类型,比较学习成绩.结果 4种气质类型学生在语言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在数学成绩上差异不显著.女生数学成绩较多受个性维度的影响,与E、P、N维度有显著性相关;男生数学成绩与个性维度相关未达到显著意义.男女生语文成绩与E维度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气质类型及个性倾向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曼华;杨凤池;刘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管理与科技人员、大学生个性差异分析及个性评价

    本研究通过对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行卡特尔个性测验,比较差异性,寻找管理人员典型的不同于其他人员的性格特征,为在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中选拔管理人员提供依据.

    作者:翟洪昌;许铎;赵敬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能力.方法主要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测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联想学习、指向性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象特点回忆、记忆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记忆损害.

    作者:王玉兰;刘桂玲;栾清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分析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极不典型,许多症状从表面上看相互矛盾,易被误诊.加深对混合相的认识,做好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可有效防止误诊.治疗上要多种药物配合,双相兼顾,找出病人适宜的治疗和巩固方案,效果显著.

    作者:刘丰团;田海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评定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评定现状,探讨提高对情感淡漠评定一致性的方法.方法调查85例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的出现率,并按不同病期、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性别分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出现率为54.12%,多见于慢性期、单纯型、紧张型及男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情感淡漠多见,但临床有过高评定的倾向.

    作者:李植荣;周青;黄玉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婚姻危机所致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临床医生发现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并且也认识神经衰弱的病理本质不是神经力量的耗损和衰弱,而是人对心理困难情境或不良情绪的反应[1].由于神经衰弱症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因此,心理治疗也就是有效的手段,即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帮助病人分析真正的致病原因,从而面对困难主动解决或设法适应.在心理治疗中,笔者按照上述观点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认知疗法,对包括神经衰弱在内的各类神经症进行了心理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万拉法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本文揭示万拉法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表明有效率分别为82%和78%,在疗效和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万拉法新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头晕、头痛、厌食.提示万拉法新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适用于门诊抑郁症患者.

    作者:刘美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脑兴奋稳定性假说及其应用

    以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为依据,推出自己新结论的研究方式称之为系统研究.本文使用系统研究提出人脑兴奋稳定性假说并评价该假说的意义,利用该假说去解释精神医学中的一些现象 .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