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硝西泮与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

潘仕常;马增来

关键词:氯硝西泮, 多虑平, 阿米替林, 焦虑症
摘要:目的比较氯硝西泮与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用HAMH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氯硝西泮对运动性紧张、恐慌发作、恐惧回避及睡眠障碍疗效较好,而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对植物神经活动过度和预期中烦恼疗效较好.结论氯硝西泮对焦虑症的总体疗效及某些靶症状的缓解显著好于多虑平合并阿米替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精神药物利用情况调查

    为了解合肥地区精神药物利用情况,调查了合肥市精神病院1139例处方.采用国际通用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xation index,index)监测用药是否合理.结果显示,平均药物利用指数都在1.0左右(大值1.10),用药时间>4周达60%以上(范围67.4~100%),合并≥2种药物占36.7%.表明无精神药物滥用现象,剂量适中,且使用时间长,合并用药较为普遍.

    作者:夏清荣;王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评定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评定现状,探讨提高对情感淡漠评定一致性的方法.方法调查85例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的出现率,并按不同病期、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性别分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出现率为54.12%,多见于慢性期、单纯型、紧张型及男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情感淡漠多见,但临床有过高评定的倾向.

    作者:李植荣;周青;黄玉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肝炎患者情绪状况调查

    为了解慢性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84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4.3%患者存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有60%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情绪,表明慢性肝炎患者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精神卫生工作者应提供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必要时使用合理的抗焦虑、抗抑郁剂.

    作者:赵相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酒精依赖者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目的为探讨酒依赖的形成原因.方法对27例酒依赖者(研究组)和27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MMPI调查比较.结果研究组人格偏离等分量表分数明显增高,剖析图为4.7.1图型,而对照组则呈常态分布.结论酒依赖者具有较明显的人格特征方面的异常.

    作者:秦龙圣;沈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躯体障碍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本院1989~1998年住院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91例,有饮酒史5年以上,发现有躯体障碍61例占67.03%,而且随饮酒时间的延长,躯体障碍明显增加,提示饮酒的危害性很大,少饮为优.

    作者:李云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未婚先孕妇女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未婚先孕妇女的心理状况,以探讨青春期保健及预防未婚先孕的有效措施.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100例未婚先孕妇女进行询问,并要求被调查者通过90项症状清单(SCL-90)进行自评.30例已婚早孕妇女作对照.结果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未婚先孕发生率低;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占94%.未婚先孕者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缺乏一定的文化教养和基本的性知识, 是造成未婚先孕的主要因素;未婚先孕者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预防未婚先孕主要措施是加强青春期保健,普及性知识教育.

    作者:傅改玲;王焱;金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小学教师SCL-90测查结果分析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柳州地区40所中小学477名教师进行测评,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男女教师之间除敌对、偏执、恐怖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组之间,除大于40岁的教师在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40岁以下的得分外,其它因子得分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小学与中学教师在各因子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各因子得分≥3的检出比例中,排在前4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男教师是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偏执,女教师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惧).

    作者:温卫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0例帕金森氏病伴焦虑抑郁临床分析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在神经科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对帕金森氏病伴发的焦虑、抑郁则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对10例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帕金森氏病伴发焦虑、抑郁较为常见,且女性多于男性,焦虑、抑郁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凌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能力.方法主要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测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联想学习、指向性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象特点回忆、记忆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记忆损害.

    作者:王玉兰;刘桂玲;栾清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情绪障碍性厌食症个性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情绪障碍性厌食症的个性特点.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对38例儿童情绪障碍性厌食症(甲组)及35例健康儿童(乙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甲组E量表均分低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N量表均分高于乙组,差异亦有显著性;两组P、L量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组个性为内向不稳定型,提示持有此个性儿童易出现情绪障碍而导致厌食症,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可提高情绪障碍厌食症的治疗质量.

    作者:任榕娜;陈新民;危玉桃;林茂英;曹慧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病人HB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精神病人HBV感染现状.方法对17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进行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对标本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检测.结果精神病人(首次住院)HBV的感染率为5.3%,年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减轻精神病人及家属的顾虑,促使其及早就医,以减少HBV的感染机会.

    作者:李艳红;张存良;师凤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及其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较国内常模明显增高,差异显著.艾森克人格问卷N分与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广泛提高更年期妇女保健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

    作者:龙鲸;吴忠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分析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极不典型,许多症状从表面上看相互矛盾,易被误诊.加深对混合相的认识,做好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可有效防止误诊.治疗上要多种药物配合,双相兼顾,找出病人适宜的治疗和巩固方案,效果显著.

    作者:刘丰团;田海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丁螺环酮(Buspipone)是一种新颖的抗焦虑药,不具有苯二氮艹卓类(BDZ)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镇静、运动和认知功能损害和产生躯体依赖、戒断综合征等不良反应[1].本文临床观察各种焦虑症42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春生;赵云;严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态分析

    目的为了解血透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血透病人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血透患者总均分、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正常人群,9 组症状群因子除F 3、F6、F8、F9因子外,其余5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结论提示血透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躯体化障碍和焦虑、忧郁障碍更为明显.

    作者:严冬仙;刘爱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灾害事件后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后群体的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1996 年山东菏泽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随机抽取受灾重的两个县乡镇进行调查,分为轻灾组 (A组)和重灾组(B组),设立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受灾情况和经历、生活事件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史及灾后急性心血管病发病情况等.结果①受灾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②受灾群体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A组高于B组;③良好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降低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灾害事件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结论洪涝灾害与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灾后尽早给予有效干预,对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新华;彭化生;陈海洋;孙翠云;朱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编者按] 人口的素质水平,具体表现在人格健全程度,而建立健全人格主要在于重视心理卫生.人格的组成,包括遗传因素、儿童的养育和中小学的教育以及在生活工作环境中如何适应.沈者寿先生这篇讲话,强调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贯彻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从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各有其怎样开展心理卫生的措施.心理健康了,社会适应良好了,道德品质提高了,人口的素质也全面提高了,学习、工作、社会风气等必随之提高,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速度自必加速.由此可见这篇讲话的重要意义.

    作者:沈者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万拉法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本文揭示万拉法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表明有效率分别为82%和78%,在疗效和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万拉法新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头晕、头痛、厌食.提示万拉法新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适用于门诊抑郁症患者.

    作者:刘美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婚姻危机所致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临床医生发现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并且也认识神经衰弱的病理本质不是神经力量的耗损和衰弱,而是人对心理困难情境或不良情绪的反应[1].由于神经衰弱症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因此,心理治疗也就是有效的手段,即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帮助病人分析真正的致病原因,从而面对困难主动解决或设法适应.在心理治疗中,笔者按照上述观点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认知疗法,对包括神经衰弱在内的各类神经症进行了心理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学生新生心身障碍防御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心身障碍的大学生新生采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测试(DSQ),以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各因子至少有一项T分≥70和L量表T分<70为心身障碍的筛查标准.结果新生心身障碍占全部受试的 9.1%,女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心身障碍组的不成熟因子(F1)、中间型因子(F3)、掩饰因子(F4)均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有较低的成熟因子(F2)均分(P<0.05);F1与心身障碍的关系密切;其次是F3和F 2,F4与心身障碍的相关无显著性.结论提示在大学生新生心身障碍的发病中介机制中,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习惯性使用发挥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心身健康水平越低而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的倾向.

    作者:赵虎;张大勇;张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