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

费正华;杨晓蕾

关键词:恩度, 恶性, 胸腹腔积液, 顺铂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恩度联合顺铂胸、腹腔灌注与单用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伴有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每组都充分引流胸腹水,治疗组每周灌入顺铂40mg和恩度60mg;对照组,每周只给予顺铂40mg,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8.1%)高于对照组(55.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恩度联合顺铂胸腹腔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腹水,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A15-3,CA125和CA19-9单一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CA15-3、CA125和CA19-9三种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9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A15-3、CA125和CA19-9的含量.用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ROC曲线分析临床性能.结果 乳腺癌患者CA15-3、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Y=1/[1+Exp (3.832-0.116X<,1>-0.085X<,2>-0.042X<,3>)],联合检测三种肿瘤标志物新变量Y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6%、73.3%和82.5%.结论 联合检测CA15-3、CA125和CA19-9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谢奇朋;余坚;邢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可引起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作者:刘米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用于HPV基因检测的比较

    目的 探讨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与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用于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一致性.方法 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对364例标本进行平行检测;使用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对2561例标本进行检测、HC2技术对1327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平行试验,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高危型阳性率为31.6%,HC2技术阳性率29.4%,两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符合率为89.6%.分开试验,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高危型阳性率为32.6%(835/2561),HC2技术阳性率为30.7%(407/1327),两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与HC2技术检测HPV结果之间具备良好的符合性,两者都适合用于临床检测与筛查.

    作者:王攀;李招云;万卫昌;石英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诊断急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05例急性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样和50例成年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平均高频传导(MNC),平均激光散射(MNS)的参数,综合传统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以及CRP等各项感染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急性细菌组根据WBC高低分成A、B、C3组.根据中性粒细胞(NE)值分为2组:NE<85%组和NE≥85%组.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组与健康组的MNV、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分布宽度(NDW)两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C组的MNV、MNS、NDW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NE<85%组、NE≥85%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NV、MNS、NDW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VCS参数组能反映细菌感染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NDW可以作为诊断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一个敏感特异的新指标.

    作者:孙红;林云华;马雅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加巴喷丁预防全麻苏醒期尿管相关性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术前口服应用加巴喷丁对全麻苏醒期尿管相关性躁动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方法 8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分为加巴喷丁组和曲马多组,分别给予术前口服加巴喷丁600mg和术中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1.5mg/kg,评估全麻苏醒期两组患者膀胱刺激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气管导管拔除期及术后1小时期间,加巴喷丁膀胱刺激症严重程度1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曲马多组(P<0.05和P<0.01);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在进入PACU时间点(t<,2>) MAP和HR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方面,加巴喷丁组术后芬太尼总用量和恶性呕吐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和P<0.01),两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加巴喷丁600mg可有效减轻因尿管性不适引起的苏醒期躁动.

    作者:邵大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仪器法)和改良牛鲍氏计数板(人工法)分别对同1份新鲜胸腹水标本做有核细胞计数,每种方法各重复10次,求得精密度(CV%).然后用仪器法和人工法分别对40份新鲜胸腹水标本做有核细胞计数,每份标本各测2次,将40对数据作相关系数检验并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精密度仪器法为5.7%,人工法为6.5%.两种方法结果比对相关系数r=0.9958,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方程:y= 0.9913X-9.7773.结论 仪器法精密度高于手工法,结果比对评价后认为可接受,故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可以用于胸腹水有核细胞的计数.

    作者:徐淑贞;陈明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累及消化道79例胃镜观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累及消化道的胃镜表现.方法 对79例过敏性紫癜累及消化道患儿给予胃镜检查,观察胃镜直视下表现,并予抗过敏、激素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累及十二指肠降部、球部61例(占77.2%),严重者溃疡明显,予激素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过敏性紫癜累及消化道者胃镜下表现多样,以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多见,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杨丽军;潜丽俊;刘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例SANT的病理学、免疫组化特征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表现为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周围散在卵圆形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围绕着致密的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或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节内为CD34阳性表达呈枝芽状的毛细血管及窦腔样腔隙的内皮细胞,少量CD8阳性表达的窦性腔隙,CD31阳性表达的内皮细胞且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局灶性内衬细胞CD68亦为阳性.此外,SMA(+)细胞成簇分布在血管腔隙之间,结节间梭形细胞局灶性act(+).而CD21、CD35、Des,S-100、CK和EMA均(一).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病变复发和转移.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与脾脏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作者:郑林峰;倪型灏;吴伟;张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8F-FDG PET/CT误诊腹腔、卵巢、脊柱结核1例

    腹腔结核乃是全身结核的一个表现,常常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等,而血行传播途径为主要,直接传播也较为常见.卵巢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常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部肿块、腹水.

    作者:朱建华;刘太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0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首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均给予普通肝素体外抗凝治疗,每周血透3次,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他临床表现.结果 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4例(A组)HIT抗体阴性,8例(B、C组)HIT抗体阳性,这8例中4例伴有出血,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停用肝素改为尤肝素透析后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再次使用肝素后,A组血小板未明显下降,B、C组再次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终改为局部枸橼酸制剂为长期血透抗凝.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透治疗使用肝素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少见,需警惕HIT可能,轻症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栓塞等严重后果.

    作者:黄馥菡;施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Kit受体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Kit受体表达与外周血WBC数量的关系.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5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c-Kit受体表达及血细胞仪检测外周血WBC总数量(包含原始细胞及成熟白细胞).结果 低WBC组c-Kit受体表达显著高于高WBC组(t=4.01,P<0.01);CR组c-Kit受体表达略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但无统计学意义(t= 0.67,P>0.05).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量与骨髓原始细胞c-Kit受体表达有关.

    作者:李璐;李伯利;陈葆国;张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NSTEACS患者疗效观察及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IE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NSTEACS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他汀类等药物,联合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各组治疗30天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和)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抽取各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0天的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hs-CRP浓度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2.08%、15.09%,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心绞痛发作常规治疗组比例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70%、88.68%,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0天,两组血清hs-CRP浓度较治疗前总有效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降低阿司匹林治疗NSIEACS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疗效的提高,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炎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杨三霞;孙久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颈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宫颈粒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42岁,因月经淋漓不净10天就诊,体检见宫颈膨大,直径约6.Ocm,质地硬脆易出血,活检显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在宫颈腺体间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圆形、椭圆形,核分裂易见,肿瘤细胞间偶见未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MPO、CD43、CD68、CD45.骨髓及外周血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现.结论 宫颈粒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形态上易与其他小细胞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粒细胞肉瘤恶性度高,预后差.

    作者:顾天英;石麒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愈合可靠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愈合的可靠性.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头.行胰头部切除术后,分别按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法(MEPI组)和传统的双层套入式胰肠吻合法(Pl组)完成胰腺空肠吻合.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14天测定胰肠吻合口爆破压;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切取胰肠吻合口周围组织作病理检查,并测定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测定胰肠吻合口爆破压:MEP1组和PI组术中分别是(129.7±3.9)mmHg和(65.5±4.6) mmHg;术后7天分别是(184.6±9.2) mmHg和(98.4±11.2)mmHg;术后14天分别是(267,9±9.6) mmHg和(131.8±10.3) mrnHg,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测定胰肠吻合口胶原蛋白含量;术后7天分别是(132.5±17.8) mg/g和(96.7±12.6)mg/g;术后14天分别是(202.3±29.8) mg/g;和(168.7±22.6) mg/g,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组织病理学:MEPI组在术后7天时胰肠吻合口吻合面可见灶状增生的肉芽组织,术后14天吻合面可见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增生,胰腺断面已基本上皮化;而PI组术后7天胰腺残端断面组织坏死较严重,底部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术后14天吻合面才可见肉芽组织不完全修复,胰腺残端断面少量上皮再生.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新设计的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不仅增强了吻合口缝合的牢固性,而且能加速吻合口的愈合,从而有助于降低胰漏的发生.

    作者:张建宇;朱锦辉;傅颖;任培土;夏国园;隋玉军;王欣;章友;周卫江;徐江;张黎;王玉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平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合疝

    目的 探讨平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男性腹股沟复合疝患者行平片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治愈,术后3例腹股沟区疼痛使用止痛剂,4例阴囊水肿,无切口感染和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7±9)个月,除2例腹股沟区一时性局部轻微疼痛有异物感外,无慢性疼痛和复发病例.结论 平片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合疝治疗中技术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刘锐;郑其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渗透技术对早期牙釉质龋损模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经渗透治疗后龋损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方法 建立早期牙釉质龋损的实验模型(22个牙釉质样本),用20%磷酸凝胶酸蚀龋损表面5秒后,使用龋齿专用渗透树脂(Icon,DMG)对酸蚀后龋损进行渗透,去除表面多余的材料后,光照使其固化,并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其表面以去除氧阻聚层.使用变焦三维扫描显微镜分别对正常(抛光)牙釉质样本、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酸蚀后龋损及树脂渗透后龋损表面的三维形貌和粗糙度(Sa)进行连续观察和测量.结果 人工牙釉质龋损的表面平均Sa值显著高于正常牙釉质样本表面(P<0.05).酸蚀后,龋损表面平均Sa值显著升高(P<0.01).经树脂渗透后,龋损表面平均Sa值仍显著高于正常牙釉质样本表面(P<0.0 1),与酸蚀(渗入前)龋损表面相比虽有少量下降的趋势,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树脂渗透后的早期牙釉质龋损表面粗糙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杨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回血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基本方法回血和密闭式回血两种方式在临床操作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临床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基本方法回血为对照组,密闭式回血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回血人体内生理盐水量、护士无需他人帮助操作、穿刺点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手套沾血污染率、患者满意率等.结果 两组回血人体内生理盐水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护士操作无需他人帮助次数、穿刺点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手套沾血污染率、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密闭式回血操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陶春梅;王美;叶呈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资料.结果 是否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与脑卒中性质(脑梗死或出血)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患者活动状态(活动或安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是否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与患者活动状态有关,与脑卒中性质无关;对于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需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可能.

    作者:郑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静脉预注利多卡因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期间静脉预注利多卡因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和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继而丙泊酚静脉微泵注射维持麻醉,采用加速度法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测定和记录刺激尺神经时拇内收肌的颤搐反应.利多卡因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分钟后两组均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待TOF T<,1>抑制95%时行气管插管操作.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注药完毕到TOF的T<,1>肌颤搐抑制95%的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肌松起效时间:利多卡因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6.1±29.3)秒、(210.1±33.1)秒,利多卡因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条件:根据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利多卡因组插管条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改善气管插管条件,有助于增加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适用范围.

    作者:余亮;汪卫星;何焕钟;周惠芬;胡四平;刘洋;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肠套叠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例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中,解稀水或蛋花汤样便10例,粘液稀血便4例,浓血粘液便6例,有哭闹不安17例,呕吐15例,面色苍白12例,出现腹胀或腹胀加重12例.平均每例腹部B超检查次数(1.8±0.5)次,有18例探及肿块,2例阴性,均经气钡灌肠或手术确诊.18例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2例急诊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婴幼儿有腹泻表现患儿的评估中,凡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伴腹部体征不典型者,需仔细进行腹部查体,必要时多次行腹部B超检查,以排除肠套叠可能.

    作者:卢立田;周月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